談遺贈和遺贈扶養協議
從字面上理解,遺贈和遺贈扶養協議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聯系在于都是遺贈行為,區別是后者以扶養為前提。律師結合下面的案例來談談這兩者之間具體的聯系與區別。
案例:張某終身未育,現已經70多歲了,經人介紹認識李某,相處一段時間張某認為李某老實忠厚,于是提出讓李某作他的干兒子,為他養老送終,并承諾在百年之后將自己的一套房產贈與李某,并作了公證。于是李某和妻子經常來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包括洗衣送飯打掃衛生等,就連老人生病住院期間李某兩口子也輪班看護,對老人基本上盡了孝道,老人對李某非常滿意。老人病好出院后,與村里敬老院的老哥們下棋時了解到敬老院里的條件不是很好,對住在里面的老哥老姐們頓生憐憫之心,于是口頭承諾將其所有財產在百年之后無償贈予敬老院,當時有好多人在場。此后不久張某因哮喘病復發再次住院,李某夫婦還像以前一樣對老人精心照顧,但張某仍因病情過重長辭于世。在辦理完張某的后事之后,當李某拿著遺囑撫養協議到有關部門辦理房產過戶手續時,原張某的住處卻來了一群老頭老太太,說房子是敬老院的,并指責李某無權接管此房產,在場的人都證明是張某生前親口承諾的。
李某不愿和老頭老太太進行口頭上的爭吵,于是找到了律師,就相關問題進行咨詢,問自己到底該怎么辦?
律師認為此案中涉及三個法律關系:1、遺囑的先后順序及不同形式將產生什么樣的法律后果;1.、遺贈扶養協議;2、遺贈。
我們首先來談一下多份遺囑的問題,根據我國《繼承法》第二十條之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的遺囑為準。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這就確立了公證遺囑老大的地位,盡管張某的口頭遺贈是在公證的遺贈扶養協議之后。值得注意的是,張某的口頭遺囑處分的是所有財產,而對李某的協議只對房產進行處分,那么,除了房產之外的張某的其他財產就可以由敬老院接管了。
理清了李某和敬老院之間的問題,我們再來談一下本文的重點,即遺囑和遺贈扶養協議的聯系和區別。
遺贈,是指公民以遺囑方式將其遺產中財產權利的一部分或全部贈給國家、集體組織、社會團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個人,在遺囑人死后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立遺囑人為遺贈人,接受遺贈的人為受遺贈人。
遺贈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遺贈是單方面的法律行為。遺囑人通過遺囑將個人財產遺贈給他人時,并不需要征得其同意。遺贈人在生前亦可單方取消該遺贈。同樣,受遺贈可以接受遺贈,也可不接受遺贈。
二、遺贈是無償的、自愿的,死后才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
三、受遺贈人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包括國家、集體組織和社會團體和個人。
四、遺贈的標的只能是遺產中的財產權利,而不能是財產義務(如債務)。如果遺產中的所有權和債權的標的之價值大于債務標的之價值,遺贈人可將全部遺產贈給受遺贈人,最終受遺贈人應得到財產利益。
五、受遺贈權不能由他人代替行使。當受遺贈人先于遺贈人死亡,其受遺贈權便自然消失。當受遺贈人不愿接受遺贈,他也不能將該遺贈財產轉給他人。但是,當繼承開始后,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并于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六、清償遺贈人的債務優先于執行遺贈。我國《繼承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執行遺贈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
七、遺贈人行使遺贈權不得違背法律規定。我國《繼承法》第十九條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遺贈作為一項遺產處分,必須符合該規定。
遺贈扶養協議,是遺贈人與扶養人簽訂的、由扶養人承擔遺贈人生養死葬的義務,遺贈人將自己的合法財產的一部分或全部于其死后轉移給扶養人所有的協議。我國《繼承法》第31條規定:“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遺贈扶養協議具有以下特征:
(1)遺贈扶養協議是雙方法律行為,必須在協議雙方當事人之間達成一致。
(2)遺贈扶養協議是有償法律行為,雙方當事人都承擔一定的權利。
(3)遺贈扶養協議自簽訂時生效,如撤銷、變更遺贈扶養協議必須經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
(4)遺贈扶養協議是要式法律行為,應以書面形式訂立。
(5)扶養人或集體組織與公民訂有遺贈扶養協議,扶養人或集體組織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致協議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其支付的供養費用一般不予補償;遺贈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致協議解除的,則應償還扶養人或集體組織支付的供養費。
遺贈撫養協議有兩種:一種是公民與公民簽訂的遺贈扶養協議,另一種是公民與集體經濟組織簽訂的遺贈扶養協議。
遺贈撫養協議是指遺贈人與撫養人之間為明確相互間遺贈和撫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協議。
本案中張某和李某之間便屬于公民與公民之間的遺贈扶養協議,不論是遺贈還是遺贈扶養協議都是遺贈人將自己的財產處分給受遺贈人的行為,且處分的都是財產權利而不是義務,同時財產的接受方都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所處分的財產必須是遺贈人的合法財產。
二者的區別有:
遺贈是單方面的法律行為,而遺贈扶養協議是雙方法律行為。遺贈人通過遺囑將個人財產遺贈給他人時,并不需要征得其同意。遺贈人在生前亦可單方取消該遺贈。撫養人負有對遺贈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接受遺贈人遺贈財產的權利;遺贈人享有接受撫養的權利,負有將其遺產遺贈給撫養人的義務。
遺贈撫養協議是一種協議行為,而遺贈的受遺贈人沒有義務,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對主體的要求不同。遺贈扶養協議的扶養人必須具有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且沒有法定的扶養義務。
效力不同。遺贈扶養協議要求扶養人以扶養義務為前提,而遺贈則是在遺贈人死后才發生法律效力。
同時,為了大家對遺贈扶養協議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湖南高-輝律師咨詢)認為有必要對遺贈扶養協議公證也順便提一下。遺贈撫養協議公證是指國家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遺贈人與撫養人之間簽訂協議行為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活動。
一、遺贈撫養協議公證,雙方當事人應親自到遺贈人或撫養人住所地公證處提出申請。
遺贈人因年老、疾病等原因不能親自到公證處的,公證員可到其住所辦理。
二、辦理遺贈撫養協議公證,當事人應提交以下證件和材料:
1.當事人(遺贈人、撫養人)的身份證明(身份證、戶口本等。撫養人是集體所有制組織的,應提交法人資格證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代理人應提交授權委托書及身份證明);
2.遺贈人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出具的其家庭成員情況證明及與撫養人相互關系的證明。遺贈人無工作單位的,以上證明可由其住所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出具;
3.撫養人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出具的撫養人家庭成員、經濟狀況的證明及與遺贈人相互關系的證明;
4.遺贈財產的所有權憑證(如房屋產權證、存款單據、有價證券等)及財產清單;
5.遺贈撫養協議書草本。
三、辦理遺贈撫養協議公證應注意的問題:
1.撫養人應是遺贈人的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公民或集體組織。
2.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實,協議條款要完備,雙方的權利義務要明確。
3.遺贈人處分的財產是否為個人所有,有無債務。
4.撫養人已婚,或有成年子女與之共同生活的,要征求其配偶及成年子女的意見,并應與其配偶共同為一方,與遺贈人簽訂協議。
5.協議如設立了擔保條款,擔保人的意思表示須真實,同時還應提供擔保人的財產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是否適用侵權責任法
2021-03-26企業員工試用期管理有哪些誤區
2021-01-16交通事故車輛保全后怎么辦
2021-03-15什么叫第三者責任險?
2021-03-06行政處罰時違反一個法律多條如何處罰
2021-02-02監護權轉移委托怎么進行公證
2021-02-05什么是非婚生子女?怎樣保護非婚生子女
2020-11-21裁定管轄包括哪三種管轄
2021-01-01管轄權異議申請可以郵寄嗎
2021-03-15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是什么意思
2021-02-1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及精神賠償
2021-03-17商業銀行解散的事由是什么
2021-02-21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什么情況勞動合同可以中止
2021-01-30對用人單位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規定
2020-12-12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遭遇口頭辭職該怎么辦
2021-02-02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