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
所謂民事主體平等原則,指在民事活動中一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現行法上的根據:民法通則第3條、合同法第3條)。它強調主體資格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應遵循同一種法律規則。平等原則的含義是,參加民事活動的當事人,無論是自然人或法人,無論其所有制性質,無論其經濟實力強弱,其在法律上的地位一律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同時法律也給雙方提供平等的法律保護。
所謂意思自治原則,也成為合同自由原則,指參加民事活動的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享有完全的自由,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思決定地締結合同關系,為自己設定權利或對他人承擔義務,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現行法上的根據:民法通則第4條、合同法第4條)
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的沖突
意思自治原則所內含的民法價值主要是自由,其強調民事主體的自主選擇、自主行為與自主責任,其在本質上排斥他人對自己事務的干涉。公平原則所內含的民法價值主要是公平、正義。一般情況下自由是公平正義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公平原則的基本價值要求。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的自由處分可能會有害于他人利益和違反社會公平正義。此時的公平則意味著對自由的限制和干涉。
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聯系
意思自治原則的存在與實現,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前提,并由此派生出新的民法的基本原則。在民法原則的體系中,最為首要的是私權神圣原則,正因為每一個民事主體的私權神圣,才致使他們在交往過程中具有平等主體地位。而正是由于主體地位平等,才有不同民事主體在意志上的獨立,任何一方當事人才不受他方意志支配,才能實現意思自治。隨著私權神圣和意思自治的超度發展,給社會結構與體系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由此人們以交易行為中的誠實信用,合乎公序良俗與禁止權利濫用之新型民法原則對私權神圣與意思自治加以限制。從而使整個民法原則之體系內部達到了一種權利制衡之理想狀態,共同支撐與構建民法理論之龐雜體系。
意思自治原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則,在立法司法實踐中有著重要意義,我國很多法律都體現了這兩個原則,足以見得這兩個原則的重要性。如果你還有什么疑問,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權回購法定事由有哪些
2021-02-09著作權糾紛的處理有哪些途徑
2021-02-22深圳商標注冊流程是什么呢
2020-12-25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購買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1-02-08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企業財產保險屬于哪一種保險
2021-01-07購買財產保險后要注意什么
2021-02-24什么是保險顧問和核心競爭力
2020-12-19校方責任險責任認定案例
2020-11-23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寬限到期日 Dataa Of Grace
2020-11-29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生效
2021-03-22土地流轉補償標準
2021-03-25住改非遇拆遷是按照商鋪補償嗎
2021-01-21國家對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4多年未使用的宅基地政府可以收回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