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的證明可以從工資領取單上找,或者是從企業簽到簿上找,或者是人證方面找,最好到勞動部門進行舉報,由勞動監察人員進行調查取證,對企業未簽訂勞動合同等違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事實進行監察取證并進行處罰。
根據勞動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2)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4)考勤記錄;
(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其中,(1)、(3)、(4)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職工被迫辭職可以要經濟補償嗎
《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第28條:“用人單位依據本法第24條、第26條、第27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5條規定:“經過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根據上述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如果是用人單位提出的,必須要依法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并可支付賠償金: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三)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四)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五)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確立勞動關系的規定的時候需要進一步了解相關的知識,但自己不了解時別擔心可以找律霸網律師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主責死亡賠償如何談判
2020-12-23工傷賠償計算表
2020-11-18被人故意咬傷怎么賠償
2021-02-07外國投資者參與經營者集中要接受審查嗎
2021-02-06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7代理交通事故律師業務范圍
2021-02-14車禍撞死人怎么賠償
2021-02-11參與眾籌能不能作為消費者投訴
2020-12-24累犯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傷殘鑒定費用多少
2020-12-10一審不服上訴費用規定
2021-03-24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和親戚斷絕關系違法嗎
2021-01-25未還清貸款的房子,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0-11-26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先賣房再買房會遇到哪些問題
2021-01-29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擴大勞務分包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0-12-25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