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法里的回避申請權是什么意思?
加避申請權的意思就是在訴訟中,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或勘驗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當事人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當事人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不直接享有申請回避權,需要當事人的授權。
二、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會產生哪些后果
(1)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2)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書面開式作出決定。
(3)在案件開庭審理時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由于前述的申請期間存在過于寬松和不穩定性、未確定性的情況,加上申請回避的這些法律后果,不難看出,現行申請回避制度容易產生以下幾種弊端。
事實上,一是部分當事人通過在庭審前濫用申請回避權利,達到推遲庭審的目的。在開庭審理時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按民訴法規定,是案件可以延期審理的法定情形之一,且當事人享有的申請期間包含了開庭審理時這一時間,就給了部分當事人可乘之機,可以惡意提出回避申請,羅列種種理由,甚至有意將可能產生回避的申請權利留到開庭審理時行使,從而達到延遲庭審的目的。
綜合上面所說的,回避一般就是屬于審判人員因與案件有關系,而選擇不會對案件做出任何的判決,這也是屬于當事人所擁有的一種權利,但在進行處理的,就一定要按法律規定的流程來進行辦理,這樣法院在進行處理的時候才會受理自己的請求。
提出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后多久做出決定?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申請再審之前的判決有效嗎
2021-01-17農民工討薪不成順走電纜線沖抵構成犯罪嗎
2021-01-03侵犯著作權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0域名糾紛需要如何處理
2020-12-04主債務涉及刑事犯罪擔保有效嗎
2021-01-04訴訟公告費由誰承擔
2021-02-08最新勞動合同范本
2021-03-25父母去世房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1-03-23婚內懷別人孩子犯法嗎
2021-01-30擔保合同的效力是什么
2021-03-17加工承攬合同制定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8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居民申請保障性住房條件有哪些
2021-01-30非法營運怎么處罰
2020-11-19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保險合同成立后哪種人可以憑自己的意愿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