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行政不作為是否賠償?
在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審議過程中,有意見提出將行政機關不作為納入國家賠償法的賠償范圍,但修改后的國家賠償法并沒有出現“行政機關不作為”的字眼。對此,武X表示,這并不是說國家行政機關不作為的行政行為已經構成違法的,不屬于賠償范圍。
國家賠償法第三條是關于行政賠償的范圍,其中第五款是“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武X說:“行政機關不作為構成違法的情形,可以適用這一條款。”
二、政不作為的損害賠償標準
因果關系要件在不作為行政賠償責任諸要件中,最容易產生分歧,因此,明確行政不作為與受害人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確定標準,在司法審查實踐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條件關系標準的運用
條件關系指的是行政不作為行為與原告合法權益損害之間的最基本的關聯性,即行政不作為是導致原告損害的實質性因素。條件關系的功能在于排除與造成損害結果無關的事項。那么,如何判斷條件關系是否存在呢?
第一,如果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損害事件就不會發生,則條件關系成立。損害事件“不會發生”并不意味著“必然不會發生”,而是說損害事件“可能避免”。比如,消防隊采取救火行動并不意味著受害人的房屋肯定不會被燒毀,只是有這種可能性而已;
第二,如果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肯定不能阻擋損害結果的發生,則條件關系不成立。比如,精神病人追殺甲某,他人向公安局報案,公安局未采取行動,如果在報案時,甲某已經遇害身亡,則行政不作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即不存在條件關系。
(2)可預見性標準的運用
可預見性指的是行政不作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條件關系能夠為一般人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根據經驗推斷出來。可預見性的判斷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第一,一般人能否預見到行政不作為可能導致損害后果的發生,如果能夠預見,則可預見性成立;
第二,如果一般人不能預見,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能夠預見或應當能夠預見,則可預見性亦成立。
綜合上面所說的,行政不作為就是屬于國家的工作人員在自己的職責內沒有做好而使公民受到損害,這種情形是否可以申請國家的賠償,就要看此傷害是否符合國家的標準,其目的性也是為了不讓受害者受到傷害,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要按流程來。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行政不作為訴訟時效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金融消費者權利有哪些
2020-12-03消費者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2020-12-24離婚訴訟有哪些證據,離婚訴訟如何舉證?
2021-01-04違反買賣合同效力當事人怎么認定
2021-02-28交通事故應該怎么起訴
2020-12-22房產抵押注銷后還能調取嗎
2021-01-16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交通事故認定書一直沒下來怎么辦
2021-01-27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普通大貨車裝載硫酸發生事故的保險理賠
2020-11-20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保險公司一定要事故認定書原件嗎
2021-02-13財產保險合同概述是什么
2021-03-08房屋保險種類都些什么
2021-02-14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保險最大誠信原則”在保險理賠中的適用
2021-02-12承包的土地可以建房嗎
2021-02-14土地出讓金是如何算的
2020-12-26土地流轉和土地轉讓的區別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