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強制執行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執行:
(一)當事人履行行政決定確有困難或者暫無履行能力的;
(二)第三人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確有理由的;
(三)執行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且中止執行不損害公共利益的;
(四)行政機關認為需要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執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執行。對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當事人確無能力履行,中止執行滿三年未恢復執行的,行政機關不再執行。
二、行政強制執行的救濟
傳統行政法理論上曾認為,行政強制執行只是為了實現具體行政行為目的而采取的一種輔助性的措施,沒有對行政相對人的權益作出新的處分,即使行政相對人不滿,也只能對作為執行依據的具體行政行為提出復議或行政訴訟,而對不會發生對執行行為提起復議或訴訟。現在當我們重新審視這種觀點時,就會發現這種觀點是有一定問題的。
雖然強制執行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手段,但在執行手段的選擇上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比例要求?在執行范圍上有沒有擴大?有沒有越權?等等。因此,行政機關行使大部分行政強制執行權有可能侵害公民人身、自由、財產等權利,所以有必要制定有效的救濟途徑,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對于行政機關強制執行,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救濟:
1、通過國家賠償獲得救濟
這是國外行政強制執行救濟制度的普遍經驗。國家賠償救濟方式因具有超越各國司法體制之間差異以及對行政權價值偏好等方面功能,而為各國行政強制執行理論與實務所采納。而從我國現行的國家賠償法范圍來看,國家對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強制執行權過程中采取諸如暴力、非法剝奪人身自由等侵害相對人人身權、財產權等情形,應當給予賠償。如《行政強制法》第68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賠償。”
2、通過向執行機關或其上級機關提出執行異議的方式獲得救濟
理論上,由于行政強制執行屬事實行為,因而被排斥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之外,確立提出執行異議制度可以避免在行為性質上的糾纏不休。提起執行異議的條件是,被執行人認為行政主體實施行政強制執行過程中侵犯其人身權或財產權。執行機關不予受理的,可向該執行機關的上級機關再次提出異議。
這里還有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在當前的執行模式下,大部分行政案件都是由法院審查執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出現執行爭議或執行錯誤,特別是涉及到法院的責任時如何進行處理。
法院是司法機關,對行政機關申請執行的案件是按照非訴程序進行審查的,屬于司法的性質,如果行政相對人對此不服,是不能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按照目前的執行模式是無法進行解決的,只能另辟蹊徑。最好的辦法是實行審執分離制度。即由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作出是否準予強制執行的裁定。
如果作出準予執行的裁定,當事人不服,可以對法院的裁定提起上訴。如果作出不準予執行的裁定,則行政機關也可以提起上訴。在法院的裁定生效后,將案件交由行政機關執行。如果強制執行決定是錯誤的,相應的賠償責任由法院和行政機關共同承擔。
如果強制執行決定正確,而行政機關在執行過程中違法,相應的賠償責任就由負責執行的行政機關承擔。
行政強制執行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才會發生,也是由特定行政機關來實施的,一般是由行政機關或者人民法院來執行。但是在執行過程中,要是出現了《行政強制法》第39條中規定的任何一種情形,那么都是會導致執行中止。另外有一點是行政強制執行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行政強制執行并不允許進行執行和解,這點與民事訴訟中的執行不太一樣。
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是什么?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有哪些?
行政強制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駕出車禍私了要多少錢
2021-02-05偽造人事檔案如何處罰
2021-03-17探望權的行使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2-13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交通事故中是借車人發生的應該誰承擔
2020-11-13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股票可以繼承嗎
2020-11-08分期買的手機不想要了需要賠錢嗎
2021-01-17繼承遺產需要繼承債務嗎
2020-11-11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抵押物有哪些種類
2021-01-08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2-28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計件工人被裁員的怎么補償
2021-01-15試用期離職一直不批怎么辦
2021-03-21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有哪些
2020-12-23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