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應當如何處理?
一般意義上講,對行政行為的救濟,主要有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兩條途徑。按照1999年頒布的《行政復議法》第六條(八)、(九)、(十)項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對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的、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等三類行政不作為,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按照1989年的《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第一款(四)、(五)、(六)項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對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等到三類行政不作為行為(當然,其中的拒絕頒發、拒絕履行不應視為行政不作為行為)提起行政訴訟。
二、行政不作為成立的條件
行政不作為的成立是否需要由相對方的請求為條件,也就是說,是否只有在相對方請求,而行政主體不履行法定 義務時,才構成行政不作為;當行政相對方未請求時,行政主體的不作為可否視為行政不作為。從理論上說,行政主體的職責既然是法定的,行政主體就應嚴格依法履行,而不應以相對方是否申請為條件;然而在實踐中,行政主體職責的履行往往指向特定相對方權益的保護,存在著相對方未請求行政主體也知悉的可能,此時,相對方是否提出申請,不影響行政主體對相對方法定義務的履行。如當某公民遭受歹徒搶劫時被治安民警看見,此時,即使該公民未向該民警申請保護,該民警也應當履行保護職責。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相對方不申請,行政主體不可能知悉,也就不可能履行法定職責。此時,相對方是否申請決定了行政不作為的成立。因此,不能在原則意義上將相對方的申請一般地作為行政不作為成立的必要條件,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行政不作為事件在發生后,當事人可以通過上述兩種方式進行維權,對于行政不作為的國家工作人員,可以由相關單位對相關情況進行合法的處理和研究,具體情況應當結合行政不作為的相關事項進行處理,對于不稱職的國家工作人員還需要追究相關工作責任。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交通事故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
行政法規的制定機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糾紛的舉證責任
2020-12-18信用卡違約金是逾期嗎
2021-01-22尋釁滋事找律師有用嗎
2021-03-24涉外離婚訴訟費多少錢
2021-02-25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期限
2021-01-13遺贈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28哪些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2021-01-07著作權案件訴訟費用如何繳納
2021-03-03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商業銀行接管從什么時候開始
2021-02-18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安置房還沒辦房產可以贈與嗎
2021-02-23需要制定公司規章制度嗎
2020-11-25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用人單位未及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損害賠償及計算
2021-01-21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單位強制換崗怎么辦
2020-11-26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