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之訴,是指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確認某種法律關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訴訟。確認之訴即要求確認法律關系、權利關系之訴,確認判決即承認這種請求的判決。
1、根據訴訟意圖可分為善意之訴、惡意之訴。善意之訴是指原告按其取得股權的意思表示主張股權,而被告則列出種種理由反對。比如公司為榨取原告的資金,表面上作出的意思表示為吸收原告為股東,而實際上故意不為原告完善股東手續,不承認原告的股東身份。再如股東以種種理由否認自己的股東身份,而公司債權人卻起訴出資不足的股東。對于此類訴訟,應當遵循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原則。惡意之訴,是指原告為獲取非法利益或者逃避債務,通過訴訟要求法院確認自己或其他人的股東身份。如:掛名股東在發現公司利潤豐厚時,而主張股東身份。
2、根據法律關系可分為內部關系的股權確認之訴、外部關系的股權確認之訴。內部關系包括:隱名股東與其他股東之間掛名股東與實際股東之間。在內部關系中確認股權,應當堅持民法上的真實意思主義,探究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并依據該意思對股權進行判斷。外部關系包括:因增資擴股引起的新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因公司的債務引起的公司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關系。
3、根據原告的類型可分為股東提出的確認之訴、公司提出的確認之訴、公司債權人對股東提出的確權之訴。股東提出確權之訴時,適格的被告應是公司。因為首先,股權是股東和公司之間法律關系的一個內容,股權指向的義務主體是公司,原告之所以提出訴訟要求確權,就是因為其在主張股權時得不到公司的認可。其次,公司不認可原告股權的意思比較復雜。由于公司是擬制法人,公司的所有意思都是由特定主體完成的,這些特定主體可以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東會決議、控股股東或董事經理等公司高管。公司否認原告股權的意思可以來自于以上任一主體,但無論哪種情況,都是以公司的名最終義表示出來的。同樣也由于公司是擬制法人,公司的意思聽命于其他主體,與股東相對的真正矛盾的另一方是大股東、法定代表人,此時,可以根據需要追加他們為第三人,使判決的效力對其產生直接約束力。
公司對股東提出的確權之訴,通常都是在其他訴訟中附帶提出的,作為其他訴訟的前提。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分紅股和原始股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08死緩會被立即執行死刑的情況是什么
2020-12-02網絡上“人肉”是否違法
2020-11-17工業廠房租賃合同
2021-02-01解除婚姻關系有哪些途徑
2021-01-25現在離婚財產怎么分配
2021-01-10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對人有催告權嗎
2021-02-12打人致輕微傷可以立案嗎
2021-01-01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哪些情形下不適用繼續履行
2021-03-17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2021-02-09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房屋中介有權收取中介費嗎
2020-12-04發生工傷事故后 應該如何申報工傷事故
2021-02-08勞動合同逾期多久視為解除
2021-03-19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失效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