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xx公司創始于1905年,是“Tide”注冊商標的所有人。早在1976年,“Tide”就在中國獲準注冊為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為“香皂、肥皂、洗劑及擦亮制劑”。自1997年開始,xx公司相繼取得“Tide和汰漬”文字與圖形組合商標以及2個不同中文字體的“汰漬”文字商標的專用權。在xx公司的投資努力和精心維護下,“Tide”及“Tide/汰漬”商標已經家喻戶曉。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xx公司制作了網上營銷計劃,并于1995年7月在國際互聯網上注冊了“www.tide.com”域名。正當xx公司準備在中國互聯網上注冊“www.tide.com.cn”域名時,卻發現該域名已被北京市天地電子集團注冊。
北京市天地電子技術開發公司成立于1988年,1997年10月更名為北京市天地電子集團,主營電子信息領域的產品和服務。1998年4月9日,天地集團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注冊了“www.tide.com.cn”域名。
2000年3月2日,xx公司向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天地集團立即停止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停止使用并撤銷其已注冊使用的www.tide.com.cn域名。天地集團則辯稱自己并無搶注行為,“tide”是其企業名稱“天地”的漢語拼音“tiandi”的簡化,該公司自1993年開始即在其經營的電子產品上使用“tide”字樣。“tide”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的較高影響力使其根本無必要搶注原告的商標為域名。
一審法院認定“Tide”構成馳名商標,依據《巴黎公約》的規定,可以對馳名商標進行跨類保護,包括在互聯網上給予馳名商標特殊保護,認為被告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判決其立即停止使用并撤銷“www.tide.com.cn”域名。天地集團不服,上訴稱自己并無侵犯被上訴人商標權和搶注域名的惡意。二審法院鑒于上訴人在二審中提出了新證據證明其在1993年就在其銷售的產品上使用“tide”字樣,認定其注冊并使用“www.tide.com.cn”域名有正當理由,并不構成對被上訴人商標權的侵犯,也不構成不正當競爭。由于本案糾紛已解決,已無必要認“tide”為馳名商標。故作出xx公司敗訴的終審判決。
點評
本案爭議主要圍繞以下法律問題展開:
一、“Tide”是否屬于馳名商標?
本案的一個焦點是:“Tide”究竟是不是馳名商標?如果是馳名商標,根據《巴黎公約》對馳名商標的擴大化保護,被告的行為就可能構成對原告商標權的侵犯;如果不是,則不適用《巴黎公約》的擴大化保護,被告的行為就可能不構成對原告商標權的侵犯,也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本案的一、二審法院適用的均是我國1993年的商標法,而該商標法又無馳名商標的規定,那么法院應根據什么判案呢?應當說,法院在解決這一難題時顯示了高超的判案藝術。無論是一審法院還是二審法院,都適用了《巴黎公約》的原則精神,并未引用公約的具體條款。這樣既考慮到了我國加入WTO應當履行的國際承諾,又照顧了當時我國立法的實際情況。根據TRIP協議的要求,我國2001年10月的新商標法第一次將馳名商標的保護提到了法律的立法高度上來。該法第十三條對馳名商標的保護作了提綱挈領性的規定,同時第十四條規定了馳名商標的認定標準。2003年4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布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進一步完善了馳名商標的概念,并對商標法第十四條認定馳名商標要考慮的因素作了細化,從而使我國關于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工作更具操作性。
一審法院認定“Tide”商標是馳名商標,二審法院沒有認定該商標是馳名商標。為什么兩級法院對同一商標的認定會有如此天淵之別呢?我認為,二審法院沒有認定“Tide”商標為馳名商標是恰當的。二審法院通過查明事實,認定上訴人早在1993年就在其銷售的商品上使用了“tide”字樣,應當認為上訴人與“tide”一詞有聯系,故其在1998年注冊“www.tide.com.cn”域名有正當理由,并不構成對原告商標權的侵犯,也不構成不正當競爭。至此,本案的糾紛已經解決,已無認定馳名商標的必要。
二、馳名商標的權利范圍能否擴展到網絡空間?
從《巴黎公約》到TRIPS的規定來看,對馳名商標提供跨類別保護是國際慣例。如果說對馳名商標提供跨類別的特殊保護是商標權范圍的一次飛躍,那么,商標權現在又面臨著第二次飛躍,即由現實空間向虛擬空間的邁進。
隨著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計算機網絡和電子商務的侵犯注冊商標權行為也屢屢出現。如果不將商標權的法律保護延伸到網絡世界,商標權的保護將是不全面的。然而,我國新商標法對此并沒有明確規定。但2002年10月1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彌補了新商標法的不足,認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并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屬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這一規定為網絡環境下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護。
三、如何認定域名搶注糾紛中的惡意?
域名注冊人存在惡意是法院認定被告搶注行為構成侵權或不正當競爭的主觀要件。在域名搶注糾紛中,域名注冊人在被指控侵犯他人馳名商標權時有權作出抗辯,而一旦確認域名注冊人注冊、使用域名具有正當理由,可以認定其不存在惡意,就應當駁回原告的起訴,維護域名注冊人的權利。
被告在一審中主張其注冊并使用“www.tide.com.cn”域名具有正當理由,“tide”是其企業名稱“天地”漢語拼音“tiandi”的簡化。然而,“tide”與“tiandi”無論在字形還是含義上都差距太遠,被告的理由難免牽強。二審中,上訴人提出新的證據證明其早在1993年就在其出售的計算機產品上標志有“tide”字樣。二審法院據此認為,上訴人與“tide”有聯系,其注冊使用“www.tide.com.cn”域名有正當理由。那么,如何認識上訴人的這種正當理由?顯然,“tide”并非上訴人的企業名稱,也非上訴人所銷售產品的名稱。但上訴人將“tide”使用在其銷售的商品上,客觀上起到了揭示商品來源的作用,因此,將“tide”視為上訴人的未注冊商標未嘗不可。即使按照法律規定,上訴人對“tide”不享有商標專用權,但這并不排斥上訴人對“tide”享有一定的權利或利益。
原告力圖使其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并以馳名商標的擴大化保護為理論基礎來討回涉案域名。這一思路本來沒錯,但忽略了法院認定馳名商標的時間性。即使法院最終認定了原告的商標為馳名商標,該商標也只能是在1996年至本案審理結束這一期間馳名,它并不能擴展到1996年前。而被告早在原告商標馳名之前的1993年就在其銷售的產品上使用了“tide”字樣,此后被告基于這一使用注冊并使用“www.tide.com.cn”域名,應當說有正當理由,不構成對原告商標權的侵犯和不正當競爭。
綜上,為了解決域名與商標特別是域名與馳名商標的法律沖突,我國司法實踐中采取以保護善意域名注冊人合法利益為本位的“合理保護主義”。合理保護主義是在綜合考慮域名注冊對馳名商標的實際影響,以及域名注冊人注冊相關域名的主觀意圖與注冊后的客觀行為是否可被確定為存在“惡意”后,才能確認相關的域名注冊是否構成對商標的侵害。可以說,合理保護主義是一種較為現實、可行的原則,有利于為國內外企業創造在網絡環境下公平競爭的法律環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爭議糾紛怎么調解
2021-03-03夫妻婚后房產公證費用標準是什么
2021-02-12留置權是依約定成立嗎
2021-02-14交通事故復議期限是怎樣的
2021-01-12各級法院級別管轄范圍
2020-12-24網上商城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31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航班延誤保險賠償問題
2020-12-20保險合同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3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糾紛中的保險標的物所在地
2020-11-27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外資保險公司可以與關聯企業進行交易嗎
2021-03-17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國際貿易貨物運輸與保險
2020-12-01承包的土地可以進行轉讓嗎
2021-02-20二手土地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12營業房拆遷和住宅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1-02-05拆遷補償方案中的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