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納稅所得額是指在再按照稅法的規定來說,已知納稅人會在一定期限內將所得的應得稅的收入減去在納稅期間,合法允許減去各種支出以后的余額就是企業應納稅的所得額。
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六條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第七條 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一)財政撥款;
(二)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第八條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九條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十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二)企業所得稅稅款;
(三)稅收滯納金;
(四)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五)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
(六)贊助支出;
(七)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
(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十一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準予扣除。
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
(一)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
(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三)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四)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五)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
(六)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七)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第十二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準予扣除。
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一)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二)自創商譽;
(三)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四)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緩刑期間發現漏罪能否逮捕
2020-12-31侵犯著作權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0商標侵權如何判定
2020-11-11交通事故鑒定中是否扣車
2021-02-08懷孕死刑犯怎么處理
2021-01-19關于減刑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6雇傭算承包關系嗎
2020-12-09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擔保合同的管轄異議怎么寫
2021-01-25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有哪些職責
2020-11-10離婚單位集資房如何分割
2020-11-08競業限制期限是多久
2021-03-08連續工作滿十年中連續的理解
2021-02-17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保險合同的變更與終止發生是由哪些
2020-12-11該保險合同是即時生效還是附期限生效
2021-02-16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故意傷害被保險人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