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公司和企業是非常的多的,我們國家對于公司和企業規定了是有企業法和公司法的,企業法相對于公司法來說是特別法,雙方的不用之處是一個面對企業一個面對公司,但是在處理方法上面又幾乎是相同的。
一、合伙企業法相對于公司法是特別法
公司法是規范、調整公司的設立、組織、行為、解散、清算、及其他對內外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廣義的公司法是調整公司各種法律關系的一切法律規范的總括。合伙企業法則是調整國家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合伙人企業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可見兩部法律都是關于規范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法律規范,企業法的特殊之處在于強調協調經濟運行,以及特定對象是企業。因此,兩部法律調整的對象有重合的地方,企業法可以看作公司法的特別法,這我們可以從公司法中找到支持:公司法第十八條外商投資的有限責任公司適用本法,有關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的法律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之所以要制定企業法是因為在特定時期需要鼓勵投資,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可以享受一些優惠政策。
說合伙企業法相對于公司法是特別法,另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合伙企業,主要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現的,公司法當然地適用于公司的成立、變更、解散等。現具體從投資主體、資本制度、組織形式、股東責任等對兩者方面進行比較。
二、投資主體之比較
投資一般的理解是指個人或組織為了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而付出一定勞動、資金、技術,并進行經營管理的行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直接投資是指投資者為取得在與其不同的另一個經濟體制中經營的企業的長期利益而作出的投資,投資者旨在該企業管理中擁有有效的支配權。
我們可以叢投資的概念中找到投資的主體,其實很簡單,投資的人就是投資主體。我國公司法第二十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由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授權的部門可以單獨投資設立國有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第七十四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采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發起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可見,我國公司法中所指的投資主體是,發起人、社會公眾、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授權的部門。發起人可以是法人、組織、非法人、自然人。
公司法所指的投資主體應該包括除上述所提及的中國組織,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還包括外國的組織和非中國公民的自然人。公司法所規范調整的投資主體是廣義上的投資者,沒有國界之分。因為企業法是特別法,那么它所規范調整的投資主體可能是公司法所規范或調整的一部分。
合伙人企業是指依照中國的有關法律由合伙人投資的企業,。東道國提供的土地、廠房、及其他基礎設施、部分原材料等,按商定價格收匯,不參與投資。所以我們認為,合伙人企業法所調整或規范的投資對象是合伙人,不包括中國的投資者,也不包括外國的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
可見,兩部法律在調整的投資主體上最大的一個區別是外資企業法的單一性。
三、資本金制度之比較
資本金制度也可以叫作注冊資本制度,它指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和出資方式。
兩部法律對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出資的比例都有所限制,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企業的比例限制規定在細則里面,在外資法上沒有明確規定。關于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公司法有明確的規定,外資企業法則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毫無疑問,如果外資企業設立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那么他就必須遵照公司法關于最低出資限額的規定。
兩部法律對出資方式有些差異。公司法規定投資者既可以用貨幣,實物,也可以用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企業法有點例外就是沒有明確規定可用土地使用權出資,原因在于中國的土地國有制度,投資者在還不便于取得土地使用權,或其他因素影響了立法者。
四、組織形式之比較
公司法明確規定了公司的組織形式,就是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類型,沒有其他類型。而企業法則沒有具體規定企業的組織形式,他可以依據公司法的規定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還可以成為其他的企業形式比如說是合伙等,但其他企業形式外國投資者基本上沒有興趣去申請設立,一方面的原因是它不夠規范,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需要我國相關部門審批,因為企業法細則主要提及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形式,在審批上非公司形式很難通過。
五、投資者責任
我國公司法規定的公司組織形式只有兩種,一種是有限責任公司一種是股份有限公司,無論什么形式的公司,股東對公司責任以出資額為限。而外資企業法與公司法有些異同。我國外資企業實施細則十八條規定“外資企業的組織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經批準也可以為其他責任形式。外資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外國投資者對企業的責任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外資企業為其他責任形式的,外國投資者對企業的責任適用中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從規定中可以看出,企業法中沒有明確規定企業的無限責任,但從字里行間來看,企業投資者是有可能承擔無限責任的。
企業法是針對的是企業,公司法針對的是公司,二者針對的主體就是不同的。而且對于企業和公司都是有著不同的種類的。但是企業法和公司法有是有一定的聯系的,因為二者是相輔而成的。但是如果違反了公司法或者企業法的話處罰方式一般都是一樣的。
企業法人無力償還債務怎么辦
《公司法》中哪些規定體現了對股東權利的保護?
公司法人代表變更了還能追究責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招人收押金違反法律規定
2020-11-16強拆在法律上屬于什么樣的概念
2020-11-24電子產品爆炸致傷能提起訴訟嗎
2021-01-09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侵權人應賠償哪些損失和費用
2021-01-22強制措施期間是否扣除年休假
2021-01-15申請專利費用減緩辦法的有關通知
2021-01-08個人獨資企業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0借條到期重寫怎么寫
2021-03-21婚內財產歸屬協議書
2021-01-13脅迫婚姻需要證據嗎,都需要哪些證據
2020-12-02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過程
2021-01-13盜版軟件已經卸載還需要賠償嗎
2021-01-29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無效合同內部分承諾是否有效
2020-11-21繳納五險是否等同于建立勞動關系
2021-01-05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