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迎合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難免會出現企業改制的情況。在企業改制過程中,牽扯到一系列制度修改,勢必會涉及到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本文將針對企業改制法律風險提示進行詳細闡述,幫助大家在改制過程中防患于未然。
一、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識、切斷法律風險發生根源。
所謂企業法律風險,就是指企業經營中不懂法律規則、疏于法律審查、逃避法律監管所造成的經濟糾紛和涉訴給企業帶來的潛在或已發生的重大經濟損失。對于企業而言,企業的任何一種行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法律風險無處不在就像市場機遇無處不在一樣。“改制、并購、重組、對外投資、契約合同、產銷行為……”,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企業所面臨的環境也日趨復雜多變,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如果還只是停留在這種事后救火的法律救濟方式上來維護合法權益,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
企業管理者可以不精通法律知識,但不可以沒有法律意識。筆者認為,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完全是可以事前預防的。即便是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故”還是頻繁發生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不夠強,防范法律風險的意識還不夠深,在法律風險防范上的投入還不夠多(包括精力和金錢的投入)。據統計,美國企業平均支出的防范法律風險的費用占企業收入的1%,但是中國呢?大多數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投入嚴重不足,法律風險防御能力很弱,因法律風險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就更高。
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經營存在法律風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注意它,防范它,任其發展。因此,注重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法律意識,進一步熟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法律知識并對企業進行法律風險的安全檢查,把隱藏在企業內部的法律風險及時發掘出來,事先采取防范或預防機制規避企業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切斷法律風險發生的根源。
二、防患于未然,定期進行法律風險評估。
企業要“長治久安”,需要具有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和風險防范規避機制,預先知道風險的所在并進而設法避免法律風險的發生。隨著我國法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法律的不斷完善,我們的企業管理者也應進一步轉變觀念,法律意識要有一個大的提升,即從“救火”意識到“防火”意識;從法律救濟意識到法律防范意識;從依法維權意識到依法治企意識。總之,要使我們的法律意識完成一個從被動意識到主動意識的提升。
企業應當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在內部確定一個運轉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投入一定的精力、人力、財力,事先建立法律“防火墻”,將企業經營過程中涉及的主體資格風險、財務隱蔽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產權結構構成風險、訴訟仲裁風險、產權交易及投資風險、法律法規的動態風險、匯率變動風險、合同管理風險、商業信譽風險知識產權風險、地域及客戶關系風險等法律風險擋在企業發展之外,從依法治企上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企業的管理者們應每年定期為自己的企業進行法律風險評估。所謂法律風險評估,是指通過法律及相關行業專家對目標企業進行法律風險事項調查,并出具《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的意向預防性法律防范可行性建議。通過審查企業的組織結構、股權結構、治理結構、公司章程、公司各項許可證照、內部管理制度、業務流程、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對外重大合同簽署的決策和流程、勞動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知識產權等項目分別進行調查和評估,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潛在法律風險和潛在的訴訟。通過《法律風險評估報告》,及時把企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披露出來,以引起企業管理者的足夠注意,并進而在法律顧問團隊的幫助下,及時采取適當措施,最終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
三、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預警、防范規避機制,切實提升法律風險防御能力。 企業“走出去”,法律須先行。“駕駛技術再高,也有被追尾的可能” 再大再強的企業也要防范法律風險。企業的各種行為都會存在法律風險,任何類型的法律風險都會造成商機的喪失;被廣泛宣傳的法律風險事項會對企業的商譽帶來極大的損害。當這種損害發生時,會存在另一種風險,公司業務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商譽的損害會使商業伙伴喪失信心,繼而引起收入下降,投資者喪失信心,最后導致股票價值下跌。
美國波音公司,該公司總部有500名高管人員,其中法律顧問有232個,占了約46%,而去年有關部門所作的“中國100強企業法律風險調查”表明,大部分中國企業對“走出去”的法律風險未有清楚認識,中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費用支出僅是發達國家企業的1/50。
預警機制應當建立在分析的基礎之上,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強調前瞻性,強調防患于未然,重視法律風險防御能力的提高,以切實減輕企業的損失。通過風險分析評估,風險控制管理、風險監控更新等方法,來發現、識別經營生產和管理活動中的潛在法律風險。
四、準確把握風險源,最大限度規避法律風險。
調查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都普遍積極地采取規范的法律風險防范措施,其中準確把握風險源不失為一個亮點。對于我們運輸企業而言,企業存在一天,風險就伴隨一天。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權衡間,風險與危機共存,其中以下幾點法律風險源尤為值得關注。
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指在合同談判、訂立、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及違約責任的確定過程中,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利益損害或損失的可能性。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融資類合同、合作類合同和施工承包類合同、材料供應類合同涉及金額巨大。尤其是如果未能經過有效的法律風險評估和控制,極可能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給雙方當事人留下糾紛隱患。
并購轉讓中的法律風險:企業兼并涉及公司法、競爭法、稅收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法規,且操作復雜,對社會影響較大,潛在的法律風險較高。其中的一些關于特種行業的經營權轉讓標的大、價值評估難、轉讓手續繁瑣、廉政風險大,雖然規范了轉讓程序和要求,但操作中的法律風險仍然巨大。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知識產權是蘊涵創造力和智慧結晶的成果,其客體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特殊財產,要求相關企業管理機構給予特別關注。
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國務院制定的相關勞動用工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是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律體系。作為老牌的公路運輸企業屬勞動密集性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各個環節中,從招聘開始,面試、錄用、使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的待遇問題直至員工離職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的約束,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動糾紛。
財務稅收法律風險:企業的涉稅行為因為涉及遵守財務、稅收等法律法規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未來利益,例如有些企業多交了稅或少交了稅,或者因為涉稅行為而承擔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運營管理法律風險:作為運輸企業在運營管理中,車輛、安全等管理工作中,涉及管理瑕疵引發的侵權法律風險,收取服務費引發的合同糾紛風險,以及在交通事故中引發的人身和財產損害賠償等法律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改制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問題都將成為影響改制成功與否的重點所在,在改制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尺度,避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以此幫助企業更好發展。以上就是針對企業改制法律風險提示的所有內容,如果還有不了解的地方,建議咨詢專業律師一對一講解。
企業改制怎么辦,企業改制司法解釋有哪些?
企業改制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
什么是企業改制重組,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安抓錯人怎么辦?會有相應賠償嗎
2021-02-12行政機關可以遲延履行行政復議決定嗎
2021-01-06破壞軍婚罪案例介紹
2020-11-15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限制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14受托人管理國有金融資本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0-11-29股東代表訴訟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30不屬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行使的職權的是
2021-01-09公司跨區變更地址程序是什么
2021-01-16按份共同保證先訴抗辯權
2020-11-25放棄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療費證據
2021-01-15格式合同有什么特殊性
2021-02-12土地重復抵押違法嗎
2021-01-24租房的陷阱有哪些,怎樣選擇理想的房屋中介
2021-01-11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飛機延誤8小時賠償標準
2021-01-17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