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支付誤操作后如何解決法律糾紛(《民法通則》于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實施后失效)
1、誤轉賬:姓名太相似惹出的麻煩
業務員小楊與聶某一直有業務往來,曾通過手機支付軟件向聶某匯款,交易很愉快,小楊的手機支付軟件轉賬聯系人中自動保存了聶某的支付軟件賬號。今年3月,小楊因業務需要又要通過支付軟件向聶某轉賬匯款。小楊的手機支付軟件轉賬通訊錄中有個叫“聶某某”的聯系人,與聶某的姓名極其相似。粗心的小楊未加甄別,手指輕輕一點就將本該匯給聶某的15000元匯至聶某某的賬戶。小楊發現轉賬錯誤后,隨即與聶某某聯系要求返還,但聶某某對小楊置之不理。無奈之下小楊只好將聶某某告上法庭,請求判令被告聶某某返還自己15000元及利息。
無獨有偶,從事電子商務的小張開了一家網店,在與客戶交易過程中,小張不僅使用支付軟件即時到賬功能付款,也喜歡使用網絡轉賬功能與熟悉的客戶交易。今年2月,在網絡轉賬時,小張沒留神將客戶姓名中的“喻”看成了“瑜”,將一筆10000元的金額錯轉到另一人的網絡上,那人立即點了收款。小張隨后跟收款人聯系,收款人表示愿意返還,但是當再聯系時電話顯示已停機。無奈之下小張只好報警,通過警方聯系上收款人,在警察調解不成后,小張將收款人告上法庭,請求判令收款人返還自己10000元及利息。
2、網絡支付誤操作:究竟是轉錯賬還是不認賬?
所謂網絡支付,包括了網絡銀行、支付軟件、網絡轉賬、銀聯快捷支付、手機銀行等方式。上述兩起網絡支付誤操作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現實中類似的案例屢見不鮮。爭議的焦點往往在于:究竟是不是轉錯了賬?是交易反悔找借口還是對方不認賬?司法實踐中,絕大多數是屬于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不認賬的情況。上述兩個案例中,法院經過調查查明,確屬原告方網絡支付誤操作,屬于民法上的“不當得利”法律糾紛,不屬于其他類型的經濟糾紛。
所謂“不當得利”是指:一方沒有合法根據獲得利益而致使他方利益受到損失的事實,此時獲得利益方應負返還的義務。典型的“不當得利”的情形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判斷“不當得利”成立的要件有四個:一是一方取得財產利益;二是另一方受有損失;三是取得利益與所受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四是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所謂“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是指行為當時沒有合法依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在不當得利案例中,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
我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條 【不當得利】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正當利益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當予以收繳。”在小楊一案中,根據原告小楊提供的轉款憑證及相關證人證言,可以認定原告發現轉錯款后即拔打被告電話并找到被告要求返還等自救措施。被告聶某某未能提供任何其可獲得該款的證據,因此,被告聶某某的行為符合民法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依法應當返還不當得利。在小張一案中,根據原告小張提供的網絡轉賬記錄、報警記錄及相關證人證言,可以認定原告小張在發現誤操作之后立即行動,積極主張自己和被告人之間沒有經濟往來。被告人除自身口述與小張存在借貸關系外,未能提供證明其和小張之間存在借貸關系的證據。因此,被告人的收款行為構成不當得利。法院最終判定,上述兩案被告返還不當得利。除返還原來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產生的孳息也應一并返還。
3、發生網絡支付誤操作:如何最大程度維權?
當發生網絡支付誤操作后,首先是不要慌張,應當第一時間聯系對方,禮貌溝通,對自己的失誤給對方帶來的不便表示真誠歉意,換取對方的諒解。在此過程中,可做好電話錄音,進行證據保全。其次,如果溝通沒有達到目的,對方沒有按溝通預定及時返回款項或者找借口拖延還款,可以向公安機關報警,闡明事實,請公安機關出面調解,并保管好報警記錄,以備不時之需。值得一提的是,銀行或網絡交易平臺只對其提供的服務負責,不對客戶提交信息的真實準確性負責,亦無權擅自返回交易,因此找銀行或網絡交易平臺于事無補。即便是銀行,在此類事件中,基于對儲戶隱私的保護,也不會透露收款賬號戶主的信息,只有在警方介入等情況下才能協助查詢。第三,如果公安機關調解不成,可以在公安機關的協調下,取得對方身份證信息,合并轉賬憑證、報警記錄等書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對方返還不當得利并要求支付孳息。在司法實踐中,由于不涉及犯罪,公安機關對公民因個人失誤轉賬出錯一般不予立案偵查。但公安機關可以出具證明,以便于查詢銀行信息和依當事人申請進行調解。
在維權過程中,溝通尤為關鍵。在溝通過程中,對陌生人要“軟硬皆施”,既表明歉意,又告知利害,并以電話錄音為威懾,讓對方心存忌憚,不敢心生妄念。如果數額較大,對方態度較為強硬,并借機索要財物的,要先好言好語穩住對方,防止對方突然失去聯系。同時立即與公安機關聯系,請公安機關介入,約見對方并進行法治教育施壓,促使對方積極歸還。如果對方提出的索要財物要求并不過分,只是想“弄點小錢”,如冠以“誤工費”、“電話費”、“交通費”等等作為條件讓事主接受時,可考慮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在合適的時間地點約見對方,并請朋友一同前往,既是為了人身安全,也可以從證人證言角度進行加強。在確認對方還款后,可給予對方一定報酬,避免時間成本、訴訟成本和其他不必要的麻煩。
4、網絡支付:其實可以更安全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和發展,在利用支付軟件、網銀、網絡轉賬等網絡支付時,甚至去銀行柜臺、柜員機轉賬匯款時,當事人都要保持必要的重視和警惕,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防范風險,避免出現誤操作的情況。首先是務必要仔細核對各類憑單,看清賬號和姓名再進行操作,多看一眼,再多看一樣,尤其是數字。如果不放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請家人或者朋友幫忙核對,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其次,對于經常要進行網絡支付的商戶,要對客戶進行分類管理,及時修改客戶的備注信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添加用戶頭像,形象直觀,避免因同名同姓或者姓名相近帶來的混淆。在正式匯款前,最好通過網絡知會對方一聲,對方確認回復后再匯款,確保萬無一失。其次,在不慎出現匯錯款項等情況時,要妥善保留好相應證據,第一時間主動與對方溝通,并保留好通訊記錄,必要時可請警方介入。第三,如果確實協商不通的情況下,可咨詢法律人士,及時向法院提起訴訟,避免因為時間延誤帶來證據的滅失。在能力范圍內,對被告方的行蹤給予關注,防止對方離開居住地給追償帶來不便。
網絡支付誤操作后產生了法律糾紛而要進行解決的時候,可以找律霸網專業律師提供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合同沒有寫明尾款時限怎么辦
2021-03-05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2-08交通事故對方全責多久內有效
2021-03-25交通事故能否就傷殘單獨訴訟
2021-01-21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本案婚姻關系是否有效
2020-11-24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為什么無效
2021-01-18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合同簽訂地仲裁或訴訟嗎
2020-11-20刑法中自首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1-07小區內晚上修路可以投訴嗎
2021-01-23第二次離婚訴狀范本
2020-11-18信用卡多久不還上征信
2021-01-25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企業分立合并后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09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怎么簽試用期合同
2021-01-28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