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偶語詩書”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
【答案】D
【考點】秦代的罪名與法律
【解析】選項A、B、C錯誤。秦代以法家思想為治國指導思想,實行嚴刑峻法,在危害皇權類犯罪中規(guī)定了謀反;泄露機密;偶語詩書、以古非今;誹謗、妖言;詛咒、妄言;非所宜言;投書;不行君令等。秦亡以后,在漢代出現(xiàn)法律儒家化,偶語詩書,以古非今,非所宜言等罪名被取消,因此,“偶語詩書”,“以古非今”,“非所宜言”都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專制特色。
選項D正確。“凡因過失使判決量刑不當?shù)模瑯嫵墒套铩薄_@是中國古代官吏職務犯罪的罪名,并非秦代特有,沒有反映秦朝法律文化的專制特色。
17.關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2011年卷一單選第17題)
A.明朱元璋認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確立“重其所重,輕其所輕”刑罰原則
C.《大明會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為綱
D.明會審制度為九卿會審、朝審、大審
【答案】C
【考點】明代法律制度
【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鑒于元末法制敗壞的教育,朱元璋曾說,“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選項B說法正確。明代對于賊盜及有關錢糧等事,明律較唐律處刑為重。唐律一般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作出不同處理,牽連范圍相對較狹;而明律則不分情節(jié),一律處以重刑,且擴大株連范圍,此即“重其所重”原則。對于“典禮及風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處罰輕于唐律,此即“輕其所輕”的原則。對某些危害不大的“輕罪”從輕處罰是為了突出“重其所重”的原則。
選項C說法錯誤。《大明會典》基本仿制《唐六典》,以六部官制為綱,分述各行政機關執(zhí)掌與事例。這里說仿照《元六典》錯誤。
選項D說法正確。明代的會審制度為九卿會審、朝審、大審。
18.清乾隆律學家、名幕王又槐對謀殺和故殺的有關論述:
①“謀殺者,蓄念于未殺之先;故殺者,起意于毆殺之時。”
②“謀殺則定計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勢不能敵,或以金刃,或以毒藥,或以他物,或驅赴水火,或伺于隱蔽處所,即時致死,并無爭斗情形,方為謀殺。”
③“故殺乃因斗毆、謀毆而起,或因憶及夙嫌,或因畏其報復,或慮其控官難制,或惡其無恥滋事,或恐其遺禍受害。在兄弟,或利其貲財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遜。臨時起意,故打重傷、多傷,傷多及致死處所而死者是也。”
據(jù)此,下列最可能被認定為謀殺者的是哪一選項?()(2011年卷一單選第18題)
A.張某將浦某拖倒在地,騎于身將其打傷。浦某胞弟見狀,情急之下用木耙擊中張某頂心,張某立時斃命
B.洪某因父為趙某所殺,立志復仇。后,洪某趁趙某獨自上山之機,將其殺死
C.盧某欲拉林某入伙盜竊,林某不允并聲稱將其送官。盧某恐其敗露欲殺之,當即將林某推倒在地,揢傷其咽喉并用腰帶套其脖頸,林某窒息而死
D.雇主李朱氏責罵劉某干活不勤,劉某愧忿不甘,拿起菜刀將李朱氏砍倒。劉某逃跑之際,被李朱氏4歲的外孫韓某拉住衣服并大聲呼救,劉某將其推倒在地并連砍數(shù)刀,致其立時斃命
【答案】B
【考點】“謀殺”與“故殺”
【解析】根據(jù)王又槐對謀殺和故殺的有關論述,謀殺是有預謀的故意殺人;故殺是沒有預謀、突然起意的故意殺人。
選項A錯誤。浦某胞弟見浦某被張某毆打,為解救浦某而上前攻擊張某,過失造成其死亡,這里并無事先預謀,故不成立謀殺。
選項B正確。“洪某因父為趙某所殺,立志復仇”,屬于事先有預謀的故意殺人,應認定為“謀殺”。
選項C錯誤。“盧某恐其敗露欲殺之”,屬于臨時起意的故意殺人,應認定為“故殺”,不能成立“謀殺”。
選項D錯誤。劉某為逃匿而故意殺人,并無事先預謀,應認定為“故殺”。
【提示】六殺:
《唐律》賊盜、斗訟篇中依犯罪人主觀意圖區(qū)分了“六殺”,即所謂的“謂殺”、“故殺”、“斗殺”、“誤殺”、“過失殺”、“戲殺”等。唐律的“謀殺”指預謀殺人:“故殺”指事先雖無預謀,但情急殺人時已有殺人的意念:“斗殺”指由于種種原因錯置了殺人對象:“過失殺”指“耳目所不及,思慮所不至”,即出于過失殺人:“戲殺”指“以力共戲”而導致殺人。
故殺:明清都繼承了唐律對故殺的定義,并進一步闡釋,將謀殺與故殺相區(qū)別。
謀殺:明代繼承了唐律的做法,將謀殺認定為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到了清代,我國傳統(tǒng)社會謀殺的概念已經(jīng)定型。即謀殺是有預謀的故意殺人,而故殺是沒有預謀、臨時起意的故意殺人。有無事先預謀是區(qū)分謀殺和故殺的根本標準。
19.關于中外法律制度的發(fā)展演變,下列哪一表述是錯誤的?()(2011年卷一單選第19題)
A.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禮”等婚姻法律的原則和制度,多為后世法律所繼承和采用
B.漢代“秋冬行刑”的死刑執(zhí)行制度,對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著深遠影響
C.清末規(guī)定的法官和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監(jiān)獄及獄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體制上的重大變化
D.法國國民會議于1787年8月26日通過《獨立宣言》,這一劃時代的歷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確而系統(tǒng)地提出了資產階級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
【答案】D
【考點】中外法律制度的發(fā)展演變
【解析】選項A說法正確。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禮”制度是宗法制度下夫權專制的典型反映,西周婚姻立法的原則和制度多為后世法律所繼承和采用,成為中國傳統(tǒng)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選項B說法正確。漢代確立的“秋冬行刑”的死刑執(zhí)行制度,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唐律規(guī)定“立春后不決死刑”,明清律中的“秋審”制度亦溯源于此。
選項C說法正確。清末新政時期,參照西方法律制度,改革了法官和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監(jiān)獄及獄政管理的制度,這是清末司法體制上的重大變化。
選項D說法錯誤。法國國民會議于1787年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第一次明確而系統(tǒng)地提出了資產階級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獨立宣言》是一份于1776年7月4日由托瑪斯·杰斐遜起草,并由其它13個殖民地代表簽署的最初聲明美國從英國獨立的文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2-17誤切卵巢手術醫(yī)療事故如何處理
2020-11-27商號與商標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7房產抵押貸款只能5年嗎
2021-03-18個人獨資企業(yè)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治安案件金額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12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用人單位末位淘汰解除勞動合同合不合法
2021-01-03保密協(xié)議的保密義務是什么
2021-01-25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索賠發(fā)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01-3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提高保險理賠效率主要有幾種方法
2021-02-13農村承包荒山的價格是多少
2020-11-21公租房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