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事實認識錯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本欲電話詐騙乙,但撥錯了號碼,對接聽電話的丙實施了詐騙,騙取丙大量財物。甲的行為屬于對象錯誤,成立詐騙既遂
B.甲本欲槍殺乙,但由于未能瞄準,將乙身旁的丙殺死。無論根據什么學說,甲的行為都成立故意殺人既遂
C.事前的故意屬于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按照法定符合說,應按犯罪既遂處理
D.甲將吳某的照片交給乙,讓乙殺吳,但乙誤將王某當成吳某予以殺害。乙是對象錯誤,按照教唆犯從屬于實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對象錯誤
【答案】A
【考點】事實認識錯誤
【解析】選項A正確,選項D錯誤。對象錯誤,是指行為人誤把甲對象當作乙對象加以侵害,而甲對象與乙對象體現相同的法益,行為人的認識內容與客觀事實仍屬于同一犯罪構成的情況。根據具體符合說和法定符合說,在同一犯罪構成要件內的對象錯誤,不影響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選項A中,甲打錯電話誤將丙當作乙實施了詐騙,并騙取了大量財物,雖然該行為對象錯誤,但是仍然在同一犯罪構成要件內,應認定為詐騙罪既遂。選項D中,乙屬于對象認識錯誤,但甲不屬于對象錯誤,甲屬于打擊錯誤。
選項B錯誤。甲欲槍殺乙,因未瞄準而將丙殺死,屬于打擊錯誤。對于打擊錯誤,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的認定不同。法定符合說認為,甲在主觀上有殺人故意,客觀上也導致他人死亡,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具體符合說認為客觀事實與行為人的主觀認識沒有形成具體的符合,因此甲對乙承擔殺人未遂的責任,對丙承擔過失致人死亡的責任,二者屬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
選項C錯誤。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所認識的事實與現實所發生的事實,分別屬于不同的犯罪構成。事前的故意,是指行為人誤認為第一個行為已經造成結果,出于其他目的實施第二個行為,實際上是第二個行為才導致預期的結果出現的情況。就事前故意而言,行為人主觀意圖實施的犯罪與實際實施的犯罪罪名相同,并未超出同一個犯罪構成,因此是具體的事實認識錯誤,而非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沒有勞動合同,如何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2020-11-18臨時工在上班途中受傷也可以獲得工傷賠償嗎
2020-11-21房產繼承協議書如何寫
2020-12-15涉及財產的律師收費適用什么收費方式
2021-02-26傷殘鑒定必備手續是什么
2021-01-28二審終審駁回之后去一審法院嗎
2021-01-15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1-0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復核申請書范本如何寫
2020-11-14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違反保險合同條款無法獲得賠償
2020-12-01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同一被保險人兩車互撞應如何處理
2021-03-04企業固定資產保險賠償如何計算
2021-03-20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保險公司對第三者險應如何處理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