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誤以為買賣黃金的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仍買賣黃金,但事實上該行為不違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B.甲誤以為自己盜竊槍支的行為僅成立盜竊罪。甲對《刑法》規定存在認識錯誤,因而無盜竊槍支罪的犯罪故意,對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盜竊罪
C.甲拘禁吸毒的陳某數日。甲認識到其行為剝奪了陳某的自由,但誤以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實施強制戒毒行為。甲有犯罪故意,應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責任
D.甲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害,但不知是否違反《刑法》,遂請教中學語文教師乙,被告知不違法后,甲實施了該行為。但事實上《刑法》禁止該行為。乙的回答不影響甲成立故意犯罪
【正確答案】CD
【答案解析】選項A錯誤。法律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行為的法律性質或意義有錯誤的認識。行為人的行為依照法律并不構成犯罪,行為人誤認為構成了犯罪,此時并未違反刑法規定,仍為無罪。因此,甲不構成犯罪。
選項B錯誤。行為人對罪名、量刑、罪數等存在認識錯誤不影響定罪量刑,此時直接依照《刑法》規定處理。
選項C正確。行為在法律上規定為犯罪而行為人卻誤認為不構成犯罪的,此時按照有罪處理。不知法律或法律認識錯誤也不能免責的原則,既是維護公共政策和是維護公共利益的必要。為了維護公共利益,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否則,社會福利與國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因此,不允許以不知法律為理由逃避法律責任,也是刑法得以有效實施的保證。
選項D正確。如果違法性的認識錯誤無法避免,不構成故意犯罪,“中學語文教師”并非權威機關,行為人信賴作為私人專家的意見而產生違法性的錯誤時,不屬于不可避免的錯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擔保抵押權人是誰
2020-12-06哪些是夫妻共同財產,哪些夫妻各自財產
2020-12-27父母協議單獨贈與兒子的房,兒媳加名字有用嗎
2020-12-09婚前贈與沒有結婚協議能不能生效
2021-01-16不服仲裁裁決當事人是否可以到法院申請撤銷
2020-12-05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顧客在超市摔傷流血該怎么辦
2020-12-08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房屋產權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0女職工哺乳期可以出差嗎
2020-11-29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保險法>之財產保險部分學習摘要
2021-03-17旅行社責任保詳細條款
2021-03-23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1-02-26保險合同簽定后能換被保險人嗎
2020-11-18保險代理都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2020-11-20對《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
2021-03-11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