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執行和中止執行的情形
執行中止,是指在執行程序開始后,由于發生某種特殊情況,執行程序暫時停止,這種情況消失后,執行程序再維續進行。
中止執行的情形:1、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申請人對自己的民事實體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有權進行處分,申請人同意被執行人暫緩履行義務,暫停執行程序的,人民法院應當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中止執行。
2、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的異議確有理由的,可能發生變更執行標的,或者對案件再審的情況,因此對原執行標的的執行應當中止。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在執行中,有時會出現一方甚至雙方當事人死亡的情況。如果申請人死亡,需要等待他的繼承人繼承權利;如果被執行人死亡,需要等待他的繼承人承擔義務。無論哪種情況出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法律規定可以中止執行。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作為被繼承人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僅在所繼承的遺產范圍內償還債務,繼續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4、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在執行過程中,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應當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當事人繼續參與執行程序,履行義務。但在特殊情況下,承受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一時尚未確定,要等待有關機構作出決定,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構成了中止執行的理由。
5、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在執行過程中,人民法院認為出現除上述情況外的其他情況,需要中止執行的,可以作出中止執行的裁定。這是一項靈活性規定,以適應執行工作的復雜情況。
關于起訴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關系,我國行政訴訟法采用的是起訴不停止執行的原則。具體行政行為不因起訴而停止執行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行政機關代表的是社會公共利益,因相對人提起訴訟而停止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會給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失。
有下列情形之一可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1)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2)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并且停止執行不損害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的;
(3)法律、法規規定需要停止執行的。起訴不停止執行的原則只適用于行政機關有強制執行權的情況,不適用于行政機關必須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情況。
如果您還有什么疑問,律霸網為您提供律師在線服務咨詢,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起訴醫院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21怎么轉讓公司股權
2020-11-15上市公司收購流程有哪些
2021-02-01車禍評殘需要多少錢
2021-01-09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單位過錯造成員工自殺如何賠償
2021-01-16住房公積金賬戶能否執行
2021-01-18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貨物運輸險投保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4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3-18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車展試駕出事故,保險公司和4S店共擔責
2021-03-03無保險可拍司法處置車嗎
2021-03-01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對初步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提交的文件有哪些
2020-12-30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保險公估機構管理的通知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0-11-18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05土地轉讓合同糾紛案例
2021-03-122020年舊城改造有哪些優惠政策,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