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執行和中止執行的情形
執行中止,是指在執行程序開始后,由于發生某種特殊情況,執行程序暫時停止,這種情況消失后,執行程序再維續進行。
中止執行的情形:1、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申請人對自己的民事實體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有權進行處分,申請人同意被執行人暫緩履行義務,暫停執行程序的,人民法院應當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中止執行。
2、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的異議確有理由的,可能發生變更執行標的,或者對案件再審的情況,因此對原執行標的的執行應當中止。
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在執行中,有時會出現一方甚至雙方當事人死亡的情況。如果申請人死亡,需要等待他的繼承人繼承權利;如果被執行人死亡,需要等待他的繼承人承擔義務。無論哪種情況出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法律規定可以中止執行。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作為被繼承人的公民死亡,其繼承人僅在所繼承的遺產范圍內償還債務,繼續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4、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在執行過程中,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應當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當事人繼續參與執行程序,履行義務。但在特殊情況下,承受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一時尚未確定,要等待有關機構作出決定,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構成了中止執行的理由。
5、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在執行過程中,人民法院認為出現除上述情況外的其他情況,需要中止執行的,可以作出中止執行的裁定。這是一項靈活性規定,以適應執行工作的復雜情況。
關于起訴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關系,我國行政訴訟法采用的是起訴不停止執行的原則。具體行政行為不因起訴而停止執行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行政機關代表的是社會公共利益,因相對人提起訴訟而停止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會給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失。
有下列情形之一可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1)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2)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并且停止執行不損害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的;
(3)法律、法規規定需要停止執行的。起訴不停止執行的原則只適用于行政機關有強制執行權的情況,不適用于行政機關必須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情況。
如果您還有什么疑問,律霸網為您提供律師在線服務咨詢,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利用支付寶與銀行卡的綁定盜刷銀行卡構成何罪
2021-03-02學校是否可以做質押
2021-01-10發生交通事故對方不處理應該怎么辦
2021-03-12個人債務能要回一半車款嗎
2021-03-18如何中止對方探望孩子
2020-11-10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是不是沒有資格繼承遺產
2021-02-14退婚彩禮應該怎么處理
2020-11-23脅迫婚姻宣布撤銷時可以請求賠償嗎
2021-03-10工傷能要求賠償贍養費嗎
2020-11-08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嗎
2021-01-09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學校檔案弄丟是行政之訴還是侵權之訴
2020-11-13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勞動鑒定的一般程序
2021-02-24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