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執行后如何恢復執行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可以恢復執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復執行。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止執行要恢復執行的,需要等到中止的情形消失以后才能恢復執行。
相關知識:執行終結的情形
1、申請執行人撤銷申請
執行程序的啟動大部分由于當事人提出申請。如果申請執行人自行撤銷申請,放棄了要求執行的權利,按照“不告不理”的民事訴訟原則和意思自治的私法精神,應該尊重申請執行人的選擇,裁定案件的終結執行。
2、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
執行應當有明確的執行依據,當執行所依據的生效法律文書確有錯誤,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后被予以撤銷,執行也就失去了基礎。
3、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
有義務就要有承擔義務的主體,當義務承擔主體消亡,而這種義務又沒有繼承主體時,義務便歸于消滅。執行工作中被執行人一般都是義務的承擔者,當他死亡,其又無財產可供執行,也沒有義務繼承主體出現,權利人的權利已經無法實現,在這種情況下,裁定案件終結執行是唯一的選擇。
4、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
這類案件的“權利人”就是有權享受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的人。這種權利與特定的身份不可分割,只能由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被贍養人、被扶養人、被撫養人所享受,而不能轉讓或繼承。因此,這種權利是隨著權利人死亡而滅失的。所以,如果這類案件權利人死亡,應該終結執行程序。
5、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
這是終結執行的“情理性”立法規定,但必須滿足幾個要件:
(1)被執行人必須是公民;
(2)執行內容只能是借款;
(3)不能再執行的原因只能是生活困難無力償還、無收入來源又尚失勞動能力。
三個原因必須同時具備。強制執行不是將被執行人逼上絕路,所以這種情況下處于人道主義考慮,只能終結執行。
6、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這是一個彈性條款,由人民法院根據執行工作中的具體情況,參考立法精神而決定是否終結執行。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到期不履行要打官司多長時間有效
2021-02-13民航行政機關行政賠償方式
2021-02-14國有獨資企業可以不設董事會嗎
2021-02-09行使代位權時能否適用仲裁協議
2021-01-24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0-11-16婚前隱瞞家族有精神病史能成為離婚理由嗎
2021-02-09工亡賠償的勞動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1-02-18如何解讀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3-16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夫妻相互繼承遺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4安置房拆遷有什么規定
2021-01-22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勞動合同到期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怎么做
2021-03-02保密協議的保密義務是什么
2021-01-25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了解人壽保險的訴訟時效和免責事由
2021-02-13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應怎樣賠償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