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方式具體有哪些
1、轉繼承
轉繼承,又稱為再繼承、連續繼承,它是指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死亡,其應繼承的遺產轉由他的合法繼承人來繼承的制度。實際接受遺產的已死亡繼承人的繼承人稱為轉繼承人;已死亡的繼承人稱為被轉繼承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2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沒有表示放棄繼承,并于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繼承遺產的權利轉移給他的合法繼承人。”轉繼承的規定,不光適用于法定繼承,還適用于遺囑繼承,以及遺贈。上述《意見》第53條還規定:“繼承開始后,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并于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2、遺贈
所謂遺贈,就是指公民通過設立遺囑,將其個人所擁有的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待其死亡后無償贈送給國家、集體組織、社會團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行為。《繼承法》第16條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公民通過遺贈給與受遺贈人的既可以是財產權利,也可以是免除其財產義務。公民訂立遺贈時,可以對遺贈附加條件,也即可以要求受遺贈人履行某種義務。但該附加的義務并不是遺贈的對價,也不能超過受遺贈人所得的財產利益。《繼承法》第21條規定:“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
此外,遺贈的設立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同時,對出生后將成為法定繼承人的胎兒,亦應當保留繼承份額。
在司法實踐中,有判例將贈與給婚外情人的遺贈予以撤銷,主要基于該遺贈行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原則而歸于無效。
在遺贈合法有效的情況下,受遺贈應在知道該遺贈的兩個月內積極向遺贈執行人主張接受遺贈。沒有執行人或被遺贈人的繼承人阻撓的,可通過訴至法院的形式,確認該遺贈的效力并取得遺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私企不發工資怎么解決
2021-01-10建筑工人意外身亡要不要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1刑事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1訂婚了對方想退婚怎么辦
2021-02-22什么情況下交警應該回避
2020-12-31無效合同內部分承諾是否有效
2020-11-21簽假合同應怎樣處罰
2021-01-27一個月未還款賣方能解除分期付款合同嗎
2021-02-24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4S店延遲交車怎么賠償
2020-12-30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保險合同無效有什么原因和后果
2021-02-06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保險到期出過車險事故沒處理完,換家保險可以嗎
2020-12-20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