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美國家,不管是將反收購的權力交給股東大會還是董事會,都要輔之以董事的信義義務和信息披露制度來進一步規范目標公司的反收購。值得欣慰的是,我國前不久出臺的《收購辦法》不僅完善了《證券法》中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且借鑒英美的成功經驗對目標公司的披露義務做出了進一步規定。
不可否認,在規制反收購方面,《收購辦法》彌補了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的空白。但反收購問題還涉及董事義務、控股股東義務、中小股東保護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構建。如《收購辦法》規定,在要約收購中,收購人做出提示性公告后,目標公司董事會不得采取反收購措施。那么針對協議收購等其他收購形式,目標公司管理層能否采取反收購措施?在要約過程中采取的反收購措施,在要約收購之前是否允許目標公司管理層為收購人“鋪設地雷”?除了《收購辦法》規定的董事會不得采取的六項反收購措施外,是否允許董事會采取其他反收購措施?我國立法把反收購的決定權賦予了股東大會,而我國國有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的問題,如何防止控股股東在反收購中濫用權力侵犯中小股東利益?在收購中利益受到侵犯時如何得到救濟?這一系列問題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確立董事在公司收購中的信義義務
對于反收購中目標公司董事所處的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相沖突的位置,英美學說和判例所持的判斷基本是一致的。但在解決這種特殊的利益沖突的路徑上卻有所不同。美國法院認為,是否采取反收購屬于董事的經營范圍,因此董事有權采取反收購措施,但為了解決董事在反收購方面的利益沖突,美國法院采取了舉證責任的倒置,要求董事對自己是否履行了信義義務承擔舉證責任;而英國為了防止董事濫用權力,將反收購的權力交給了股東大會,同時要求董事在反收購中遵循信義義務。可見,在反收購問題上,盡管英美路徑不同,但涉及董事義務時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收購辦法》雖然列舉了董事會不得采取的反收購措施,但收購市場的復雜性決定了其不可能窮盡董事層出不窮的反收購措施。因為公司法缺乏對董事義務的完整規定,《收購辦法》中又缺少如英國《城市法典》中基本原則的規定。[21]因此,盡管《收購辦法》規定了董事會不得采取的一些措施,但仍有掛一漏萬之嫌。要從根本上規制管理層的反收購,必須完善我國有關董事義務的立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期間電器壞了誰來修
2021-02-26有限公司章程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04法人對其財產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04債務還不上車以抵押車怎么辦
2021-01-20企業法人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有效情形
2021-01-13判過刑的又醉駕算是累犯嗎
2020-11-12非婚生子可以繼承生父遺產嗎
2021-01-08審判監督庭有權嗎
2020-12-11二審案件能否申請回避
2020-12-18懸而未決的勞動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10食堂承包合同印花稅是否需要交納
2020-12-30勞務用工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6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勞動關系糾紛追溯期多久
2021-01-05公司沒有陪產假違法嗎
2021-01-19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