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24 · 5919人看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管理,規范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活動,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海洋資源,防御和減輕海洋災害,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是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   國務院和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工作的正常開展。   第四條 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家海洋主管部門的海區派出機構依照本條例規定和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規定的權限,在所管轄海域組織實施并具體管理有關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工作。   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毗鄰海域的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從事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的技術標準、規范和規程。   第六條 國家鼓勵、支持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科學技術的創新與進步,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培養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人才,提高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工作水平。   對在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海洋觀測網規劃與設施建設   第七條 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全國海洋觀測網建設規劃,在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后,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準后實施。   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全國海洋觀測網建設規劃和本行政區毗鄰海域的實際情況,編制本行政區毗鄰海域的海洋觀測網建設規劃,征求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并報國家海洋主管部門備案。   修改海洋觀測網建設規劃,應當按照規劃編制程序報原批準機關批準。   第八條 海洋觀測設施建設,應當符合海洋觀測網建設規劃,采用符合標準和技術要求的設備和軟件,保證建設質量。   第九條 國家對海洋觀測設施實行分類管理。   海洋觀測設施包括國家海洋觀測設施、地方海洋觀測設施和專用海洋觀測設施。   國家海洋觀測設施由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負責建設和管理。   地方海洋觀測設施由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負責建設和管理。   專用海洋觀測設施由設立單位負責建設和管理,并接受海洋主管部門的行業管理。   第十條 國家海洋觀測設施的設立和調整,應當經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批準;地方海洋觀測設施和專用海洋觀測設施的設立和調整,應當經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批準,并報國家海洋主管部門的海區派出機構備案。   專用海洋觀測設施應當避免與國家海洋觀測設施、地方海洋觀測設施重復建設。   第十一條 建設防潮大堤、特大跨海橋梁和濱海的核電站、化工園區等重大工程,建設單位應當設立專用海洋觀測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二條 國家依法保護海洋觀測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毀損、擅自移動或者擅自使用海洋觀測設施。   海洋觀測機構應當定期對所使用的海洋觀測設施進行檢修和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   國家海洋觀測設施和地方海洋觀測設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壞的,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海洋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力量修復,保證其正常運行。   第十三條 國家依法保護海洋觀測環境。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國家標準劃定海洋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并在保護范圍邊界設立標志,或者將保護范圍予以公告。禁止在海洋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   (一)設置障礙物、圍填海;   (二)設置影響海洋觀測的高頻電磁輻射裝置;   (三)影響海洋觀測的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捕撈作業、水產養殖、傾倒廢棄物、爆破等活動;   (四)可能對海洋觀測產生影響的其他活動。   第十四條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對海洋觀測設施和海洋觀測環境造成危害。確實無法避免對海洋觀測設施和海洋觀測環境造成危害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原批準設立海洋觀測設施的部門的要求,采取增建抗干擾設施或者新建海洋觀測設施等措施后方可開工建設,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第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海洋觀測設施和海洋觀測環境異常的,或者發現危害、破壞海洋觀測設施和海洋觀測環境行為的,有權向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或者海洋觀測機構報告和舉報。   第三章 海洋觀測管理   第十六條 海洋觀測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海洋觀測標準、規范和規程進行海洋觀測活動,保證觀測質量。   第十七條 海洋觀測設施正式運行后,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終止;確需中止或者終止運行的,國家海洋觀測設施應當經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批準;地方海洋觀測設施和專用海洋觀測設施應當經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批準,并報國家海洋主管部門的海區派出機構備案。   第十八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設置的海上石油平臺,以及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船舶,應當按照國家海洋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海洋觀測并報告海洋觀測信息。   第十九條 海洋觀測專用儀器設備應當符合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規定的技術要求。   海洋觀測計量器具應當依法經計量檢定合格。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或者超過檢定有效期的計量器具,不得用于海洋觀測。對不具備檢定條件的海洋觀測用計量器具,應當通過校準保證量值溯源。   第二十條 海洋觀測機構應當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和計量管理體系,保證海洋觀測質量和計量準確。   海洋觀測機構應當加強對海洋觀測資料獲取和傳輸的質量控制,并對海洋觀測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二十一條 海洋災害應急響應啟動后,有關海洋觀測機構應當實行24小時值班,開展加密觀測,及時為海洋災害應急提供海洋觀測資料。   第二十二條 國家對海洋觀測資料實行統一匯交制度。   海洋觀測機構應當按照資料管理權限,向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匯交海洋觀測資料。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需要對海洋觀測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形成海洋觀測成果。   第二十三條 國家建立海洋觀測資料共享制度。   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國家海洋觀測資料和成果數據庫。國家機關決策和防災減災、國防建設、公共安全等公益事業需要使用海洋觀測資料和成果的,應當無償提供。   第二十四條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應當妥善存儲、保管海洋觀測資料和成果。   海洋觀測資料和成果屬于國家秘密的,對其密級的確定、變更、解密以及對資料的使用、管理,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 外國組織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海洋觀測活動的,應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合作進行,并經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批準。   外國組織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海洋觀測活動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不得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秘密或者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向外國組織或者個人提供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的海洋觀測資料和成果,應當經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批準。   第四章 海洋預報管理   第二十七條 公眾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報由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所屬的海洋預報機構按照職責統一發布,其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發布公眾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報。   第二十八條 海洋預報機構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海洋觀測資料和相關背景信息,綜合分析海洋自然現象變化情況,對海洋發展變化趨勢及其影響作出科學預測,定期組織開展預報會商,不斷提高公眾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報的準確性、及時性。   第二十九條 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海平面變化、影響氣候變化的重大海洋現象的預測、評估和信息發布。   沿海警戒潮位由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核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發布。   第三十條 國家海洋主管部門和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預報統計分析和災害長期趨勢預測結果,提出確定海洋災害重點防御區的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   在海洋災害重點防御區進行各類重大項目和產業園區建設,應當在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開展海洋災害風險評估工作,預測和評估風暴潮、海浪、海平面上升、海嘯、海冰等海洋災害的影響。   第三十一條 海洋災害應急響應啟動后,有關海洋預報機構應當實行24小時值班,組織開展應急會商,及時補充或者訂正預警結論,并向社會發布。   第三十二條 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指定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站等媒體安排固定的時間和版面,每天及時刊播公眾海洋預報或者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   廣播、電視播出單位改變公眾海洋預報節目播發時間安排的,應當事先征得有關海洋主管部門的同意;對國計民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海洋災害警報和補充、訂正的公眾海洋預報,應當及時增播或者插播。   第三十三條 廣播、電視、報紙和網站等媒體向社會傳播公眾海洋預報或者海洋災害預警報,應當使用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所屬的海洋預報機構提供的信息,并標明海洋預報機構的名稱。通過傳播海洋預報信息獲得的收益,應當提取一部分支持海洋預報事業的發展。   第三十四條 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海洋災害信息發布平臺,根據海洋災害防御需要,在港口、碼頭等人口密集區域建立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接收和播發設施。   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機構依法使用的無線電頻道和信道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干擾和破壞。   第三十五條 面向特定用戶提供專項海洋預報的單位,應當依法取得國家海洋主管部門頒發的海洋預報咨詢服務資質證書。   申請領取海洋預報咨詢服務資質證書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   (二)有與從事的海洋預報活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三)有與從事的海洋預報活動相適應的技術設備;   (四)有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照規定編制海洋觀測網建設規劃的;   (二)進行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活動未遵守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的技術標準、規范和規程的;   (三)丟失、毀壞、偽造海洋觀測資料的;   (四)擅自中止或者終止海洋觀測設施運行的;   (五)嚴重漏報、錯報公眾海洋預報或者海洋災害預警報的;   (六)發布虛假公眾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報的;   (七)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三十七條 單位或者個人侵占、毀損、擅自移動或者擅自使用海洋觀測設施的,由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一)在海洋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危害海洋觀測環境活動的;   (二)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未按照規定增建抗干擾設施或者新建海洋觀測設施的。   第三十九條 海洋觀測機構使用不符合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規定的技術要求的海洋觀測專用儀器設備的,由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   海洋觀測機構使用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或者超過檢定有效期的海洋觀測計量器具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條 海洋觀測機構未按照規定匯交海洋觀測資料的,由負責接受海洋觀測資料的海洋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匯交;逾期不匯交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外國組織或者個人未經依法批準,擅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海洋觀測活動的,由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使用的觀測設備和觀測獲取的數據、資料,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單位或者個人未經依法批準,向外國組織或者個人提供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海的洋觀測資料的,由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單位或者個人違法發布公眾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報的,由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等媒體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具有管理權限的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刊播公眾海洋預報或者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或者擅自改變節目播發時間安排的;   (二)向社會傳播公眾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報,未使用海洋主管部門所屬的海洋預報機構提供的信息的;   (三)未及時增播、插播海洋災害預警報和補充、訂正的公眾海洋預報的。   第四十五條 單位未依法取得資質證書從事有償專項海洋預報的,由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海洋觀測,是指以掌握、描述海洋狀況為目的,對潮汐、海水溫度、海水鹽度、海浪、海流等進行的觀察測量活動,以及由此衍生的數據采集、傳輸、分析和評價活動的總稱。   (二)海洋預報,是指對風暴潮、海浪、海嘯、海冰、海流、海溫、鹽度、潮汐、海平面變化、海岸侵蝕、咸潮入侵、赤潮等海洋現象開展的分析、預測和信息發布活動。   (三)海洋觀測環境,是指為保證海洋觀測正常進行,以獲取連續、準確和具有代表性的海洋觀測數據所必需的最小立體空間。   (四)海洋觀測設施,是指各類海洋觀測場所、儀器、設備及其附屬設施的總稱,包括觀測站、雷達站、浮標、潛標、觀測平臺、觀測船等。   (五)專用海洋觀測設施,是指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門以外的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為輔助特定工作設立的海洋觀測設施。   第四十七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洋觀測和海洋預報工作,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韓松

韓松

執業證號:

13308201310229488

浙江天贊律師事務所

簡介:

2011年7月畢業于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專業(經濟法方向),浙江天贊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浙江省知識產權公益律師,浙江省金融與保險專業委員會委員。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韓松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10-10-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9-06-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敘利亞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2001)

2001-10-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3-12-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決定

2004-06-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70-0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1996-05-1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1986-12-02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推遲審議憲法修改草案的決議

1981-12-12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地方性法規對法律規定的執法主體可否作出調整問題的答復

1996-09-2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1997-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

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30

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

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4號國務院令

2013-01-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3-03-26

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

國務院關于發布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12-10-31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的通知

2012-07-19

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

戒毒條例

2011-06-26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12-31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