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證券法釋義之第十一章 法律責任(上)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18 · 927人看過
???? 第一百七十五條????未經法定的機關核準或者審批,擅自發行證券的,或者制作虛假的發行文件發行證券的,責令停止發行,退還所募資金和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并處以非法所募資金金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擅自發行證券或者制作虛假發行文件發行證券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證券法》關于證券發行的有關規定,公開發行證券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并依法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準或者審批;未經依法核準或者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公開發行證券。具體來講,公開發行股票,必須依照《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發行人必須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交《公司法》規定的申請文件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有關文件。發行公司債券,必須依照《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報經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審批,發行人必須向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提交《公司法》規定的申請文件和國務院授權的部門規定的有關文件。發行人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提交的證券發行申請文件,必須真實、準確、完整。
????顯然,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部門的核準或者審批,擅自發行證券的行為,或者制作虛假的發行文件發行證券的行為,是兩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按照本條的規定,依法負有對違反證券市場監督管理法律行為進行查處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應當首先責令發行人停止證券發行,退還所募資金和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并處以非法所募資金金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另外,在處理單位的這兩種違法行為時,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應給予警告,并根據情節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最后。如發現這兩種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按照本條的規定,未經法定的機關核準或者審批,擅自發行證券的,或者制作虛假的發行文件發行證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條和第一百六十條分別對上述兩種犯罪行為應承擔的刑事責任作出了規定,其具體處罰如下: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擅自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招股說明書、認股書、公司、企業債券募集辦法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容,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一百七十六條????證券公司承銷或者代理買賣未經核準或者審批擅自發行的證券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證券公司承銷或代理買賣非法證券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依本條規定,證券公司承銷或者代理買賣未經核準或者審批擅自發行的證券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這里的“取締”并非撤銷證券公司,而是指對承銷或者代理買賣未經核準或者審批擅自發行證券行為的禁止,同時沒收證券公司在承銷或代理買賣非法證券行為中所獲取的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規定如此重罰,目的是使違法的證券公司不僅從違法行為中得不到任何的好處,而且還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真正起到懲戒教育的作用。另外,對證券公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要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于證券公司承銷或者代理買賣非法證券行為構成犯罪的,還應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即依《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關于非法經營罪及其處罰的規定定罪處罰,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這樣規定,主要是考慮證券公司依法享有自主經營的權利,其合法經營不受干涉,而其違反法律規定有上述非法經營行為、嚴重擾亂證券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具有廣泛社會危害性,必須給予嚴懲,唯其如此,才真正體現了權利義務的對等,也才有可能制止這種犯罪行為,以從根本上保證證券的交易安全和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
????第一百七十七條????依照本法規定,經核準上市交易的證券,其發行人未按照有關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有重大遺漏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發行人處以三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前款發行人未按期公告其上市文件或者報送有關報告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發行人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釋義】????本條是對發行人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的規定,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依法發行股票,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準依法發行公司債券,依照《公司法》的規定,應當公告招股說明書、公司債券募集辦法。依法發行新股或者公司債券的,還應當公告財務會計報告。公司公告的股票或者公司債券的發行和上市文件,必須真實、準確、完整,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這是對發行人必須承擔的信息披露義務的規定。為了對投資風險和收益做出合理的判斷,進行正確的投資選擇,投資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發行人的經營狀況和財務變化等有關信息,而發行人則必須通過公開法定文件承擔信息披露義務,并保證信息公開達到全面性、真實性、時效性、易得性、易解性和適法性等法律標準,這是各國法律的普遍規定。信息披露一般是通過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進行的。
????從我國目前情況看,發行人在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信息披露不真實,發布或散布虛假信息;二是信息披露不及時;三是信息披露不規范。由此可見,信息披露是我國證券市場的薄弱環節,也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必須對不按有關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披露虛假信息現象采取嚴格的監督和嚴厲的處罰措施。按照本條的規定,經核準上市交易證券的發行人,未按照本法的有關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有重大遺漏的,就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當責令發行人改正違法行為,并對發行人處以三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應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未按照有關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有重大遺漏行為構成犯罪的,還要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罰金。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經核準上市交易證券的發行人,如果未按期公告其上市文件或者報送有關報告的,也是一種違法行為。因為根據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證券發行申請經核準或者經審批,發行人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證券公開發行前,公告公開發行募集文件;根據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和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股票或者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分別在每一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二個月內、每一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四個月內,或者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而投資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時,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提交中期報告、年度報告或者臨時報告,并予公告。這些規定都是發行人應履行的法定信息披露義務,發行人必須嚴格遵守并且認真執行,對于不按期公告其上市文件或者報送有關報告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發行人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一百七十八條????非法開設證券交易場所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非法開設證券交易場所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本法第九十五條明確規定,證券交易所是提供證券集中競價交易場所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和解散,由國務院決定。從這一條的規定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將設立證券交易所的決定權集中在國務院,充分說明國家對開設證券交易場所問題的重視。
????鑒于近年來一些地區未經國務院批準,擅自設立產權交易所、證券交易中心和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等機構,從事非上市公司股票、股權證等股權類證券的場外非法交易活動,擾亂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隱藏著很大的金融風險,極易誘發影響社會穩定的事端。因此,法律明確規定,非法開設證券交易場所是一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按照本條的規定,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一經發現非法開設證券交易場所的活動,就應立即予以取締,即加以禁止,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也要處以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還應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對于非法開設證券交易場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關于非法經營罪的規定,非法開設證券交易場所,擾亂證券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一百七十九條????未經批準并領取業務許可證,擅自設立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業務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擅自設立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業務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為了規范從事證券業務的經營機構,將證券公司的經營活動納入法制軌道,本法第六章對證券公司的設立及業務許可等作出了一系列具體規定。根據本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百一十八條和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設立證券公司,必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準。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不得經營證券業務。本法所稱證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規定和依前條規定批準的從事證券經營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對證券公司實行分類管理,分為綜合類證券公司和經紀類證券公司,并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按照其分類頒發業務許可證。由此可見,我國對設立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業務采取嚴格的審批許可制,未經批準并領取業務許可證擅自設立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業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證券公司作為在證券市場上經營證券業務的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一樣是我國金融市場的主體之一,對設立證券公司實行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審批的制度,是國家對金融業實行宏觀管理的重要手段。未經批準并領取業務許可證擅自設立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業務的行為,擾亂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破壞了國家對金融市場的宏觀管理,潛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按照本條的規定,對擅自設立的證券公司首先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嚴加禁止,然后還要沒收由擅自設立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業務所獲的一切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沒有違律所得的,也要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于擅自設立證券公司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條擅自設立其他金融機構罪追究刑事責任,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一百八十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人員,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的,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所買賣股票等值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釋義】????本條是對禁止參與股票交易人員持有、買賣股票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從業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和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員,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贈送的股票。任何人在成為前款所列人員后,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須.依法轉讓。這是對證券業從業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和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員參與股票交易從中牟利行為的禁止性規定。
????我們知道,證券市場上的各種信息,是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依據,少數人利用其特殊地位或機會取得內部消息,先行一步對市場作出反應,就有更多的獲利機會,從而增加了其他投資者蒙受損失的可能。由于法定職責而參與證券交易的社會中介機構或者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由于法定的職責對證券交易進行管理的其他人員屬于法律規定的知悉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也就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人員,不允許他們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證券市場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也是防止內幕交易的重要措施之一。
????按照本條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人員,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的,責令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沒收違法所得,依法收歸國有,并處以所買賣股票等值以下的罰款;違法行為人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即按行政隸屬關系給予有上述違法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以一定的行政制裁,行政處分的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有處分權的單位可根據違法的國家工作人員所犯違法事實的情節輕重分別給予不同的處分,以達到教育懲戒的目的。
????第一百八十一條????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證券業協會或者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資料,偽造、變造或者銷毀交易記錄,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的,取消從業資格,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故意提供虛假資料,偽造、變造或者銷毀交易記錄,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在證券市場上最頻繁、最活躍和風險最集中的是交易行為,在證券交易活動中采取故意提供虛假資料,偽造、變造或者銷毀交易記錄,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的行為是欺詐投資者的重要表現形式。由于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破壞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因此在世界各國的證券立法中都是明令禁止并規定了嚴厲處罰的。我國《證券法》也將之作為禁止的交易行為加以規定,凡是違反這項禁止性規定的,就是一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鑒于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證券業協會或者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其有可能通過故意提供虛假資料,偽造、變造或者銷毀交易記錄來達到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的目的,所以只有上述人員才構成欺詐投資者的主體,其他人不能成為本條規定所處罰的對象;而且上述人員在主觀上要有故意,即有故意提供虛假資料,詐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的企圖,在客觀上實施了提供虛假資料,偽造、變造或者銷毀交易記錄的行為。本條所稱“虛假資料”,主要是指可能對證券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虛假信息和材料;本條所指“偽造”,是指無權制作與證券交易有關記錄的人,冒用名義,非法制作與證券交易有關的業務記錄的行為;所指“變造”,是指用涂改、擦消、拼接等方法,對真實的業務記錄文件進行篡改,變更其內容的行為;所指“銷毀”,是指把真實的交易記錄加以毀滅的行為。
????按照本條的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的從業人員、證券業協會或者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資料,偽造、變造或者銷毀交易記錄,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取消其從事相應業務的資格,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故意提供虛假資料,偽造、變造或者銷毀交易記錄,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一百八十二條????為股票的發行或者上市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專業機構和人員,違反本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買賣股票的,責令依法處理非法獲得的股票,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所買賣的股票等值以下的罰款。
????【釋義】????本條是對為股票的發行或者上市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專業機構和人員違反規定買賣股票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為股票發行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專業機構和人員,在該股票承銷期內和期滿后六個月內,不得買賣該種股票。除前款規定外,為上市公司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專業機構和人員,自接受上市公司委托之日起至上述文件公開后五日內,不得買賣該種股票。這是對由于接受委托而為股票發行或上市公司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社會專業機構和人員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買賣該種股票的禁止性規定。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從投資者角度看,對發行股票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斷,需要以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對發行人財務資料的審查和鑒證結論為必要前提;從發行人角度看,也希望通過審計報告來揭示公司財務報表的公信力,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資金。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已不僅是對投資者和發行人負責,而且還要面向社會,發揮社會公證的作用。同樣,在證券市場上為股票發行或上市公司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的資產評估事務所及其專職人員,其所出具的對資產價格進行評定估算后的結果報告常常是確定交易價格的關鍵。至于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則擔負著對其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進行核查和驗證的責任,在證券市場上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由于為股票發行或者上市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專業機構和人員在證券市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因其業務活動可能接觸或者獲得內幕信息,因此上述人員均為知悉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如果他們濫用其特殊地位,違背職業道德,不遵守法律規定的期限,利用所掌握的內幕信息買賣接受委托提供服務公司的股票來牟取非法利益,就違反了他們所承擔的法律義務,構成了一種違法行為,依法要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按照本條的規定,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責令上述機構和人員依法處理非法獲得的股票,沒收其非法所得,并處以所買賣的股票等值以下的罰款,從經濟上給予制裁。
????第一百八十三條????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的發行、交易或者其他對證券的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買入或者賣出該證券,或者泄露該信息或者建議他人買賣該證券的,責令依法處理非法獲得的證券,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或者非法買賣的證券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內幕交易的,從重處罰。
????【釋義】????本條是對內幕交易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六十七條的規定,禁止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利用內幕信息進行證券交易活動。這是對內幕交易行為的禁止性規定。所謂“內幕交易”,是指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以及其他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利用該信息進行證券交易而獲利的行為。這里的“知情人員”,按照本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主要包括:發行股票或者公司債券的公司董事、監事、經理、副經理及有關的高級管理人員;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發行股票公司的控股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由于所任公司職務可以獲取公司有關證券交易信息的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由于法定的職責對證券交易進行管理的其他人員;由于法定職責而參與證券交易的社會中介機構或者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人員。這里的“內幕信息”,按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是指在證券交易活動中,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
????按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的發行、交易或者其他對證券的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買入或者賣出該證券,或者泄露該信息或者建議他人買賣該證券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依法處理非法獲得的證券,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或者非法買賣的證券等值以下的罰款。這里需要說明,本條中所稱“非法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主要是指利用騙取、套取、偷聽、監聽或者私下交易等手段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所謂“泄露該信息”,主要是指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透露、提供給與公司沒有關系的第三人。泄露者或者建議者本人雖然不一定有直接的股票買賣行為,但通過為他人提供內幕信息,間接地參與了股票交易,與直接買賣股票相比,泄露內幕信息或者建議他人買賣股票,對證券交易市場、投資者及相關公司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更為嚴重,因此與本人買賣股票一樣都應給予相應的處罰。
????本條還進一步規定,內幕交易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一百八十條是關于內幕交易罪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其主要內容如下: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的發行、交易或者其他對證券的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買入或者賣出該證券,或者泄露該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是對內幕交易構成犯罪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
????按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內幕交易的,從重處罰。這是因為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對證券市場實施監督管理中負有重要職責,所處的監督管理地位使其能夠接觸并且獲得有關證券交易的內幕信息,如果他們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從事內幕交易牟取非法利益,知法犯法,將會給證券市場帶來更為嚴重的危害,性質極為惡劣。因此,對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內幕交易的,規定了更為嚴厲的處罰,即在第一款規定處罰的法定幅度內,對其適用相對較重的處罰。
????第一百八十四條????任何人違反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者制造證券交易的虛假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操縱市場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一)通過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交易價格;(二)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證券交易或者相互買賣并不持有的證券,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三)以自己為交易對象,進行不轉移所有權的自買自賣,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四)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交易價格。這是對操縱市場行為的禁止性規定。所謂“操縱市場”,是指個人或機構背離市場自由競爭和供求關系原則,人為地操縱證券價格,以引誘他人參與證券交易,為自己牟取私利或者轉嫁風險的行為。在證券市場上,由供求關系自然形成的價格是正常的,而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的行為卻人為的扭曲了證券市場的正常價格,實質上是一種對不特定人的欺詐行為。操縱者利用非法手段,造成虛假供求,誤導資金流向,并從中牟利或者轉嫁風險,這種行為對證券市場的秩序造成極大危害,必須加以禁止。
????各國法律對操縱市場行為都是明令禁止的,并均規定了嚴厲的制裁措施,我國也不例外。禁止操縱市場既是我國證券市場規范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依法從嚴懲處操縱市場行為,對于防止證券市場出現過度投機現象,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本條的規定,任何人違反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者制造證券交易的虛假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即將違法單位和個人的非法所得包括非法獲取的證券依法收歸國有,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從經濟上給予制裁。操縱市場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關于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里需要說明,操縱市場行為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所謂“情節嚴重”,通常是指行為人曾因有操縱證券交易價格行為受過處罰,又實施該行為的;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造成股票價格暴漲暴跌,嚴重影響證券市場交易秩序的;給其他投資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等等。
????第一百八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挪用公款買賣證券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挪用公款買賣證券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在證券交易中,禁止任何人挪用公款買賣證券。這是對挪用公款買賣證券行為的禁止性規定。
????按照本條的規定,對于挪用公款買賣證券的行為人應給予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行為人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即按照其挪用公款行為的情節輕重、數額大小,分別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處理。挪用公款數額較大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根據犯罪主體的不同分別適用刑法的不同刑事處罰條款。對于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工作人員挪用本單位資金買賣證券的,適用《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的規定,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于國家工作人員,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挪用公款買賣證券的,適用《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第一百八十六條????證券公司違反本法規定,為客戶賣出其帳戶上未實有的證券或者為客戶融資買入證券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非法買賣證券等值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證券公司不得從事向客戶融資或者融券的證券交易活動。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進一步規定,證券公司接受委托賣出證券必須是客戶證券帳戶上實有的證券,不得為客戶融券交易。證券公司接受委托買入證券必須以客戶資金帳戶上實有的資金支付,不得為客戶融資交易。這是禁止證券公司從事向客戶融資或者融券證券交易活動的規定。所謂“融資融券交易”,又稱信用交易,是指客戶在買賣證券時只向證券公司交付一定數額的保證金或部分證券,其應支付價款或應支付證券不足時,由證券公司墊付的交易方式,其中客戶融資買進證券為買空,融券賣出證券為賣空,融資融券交易是買空賣空的典型投機行為。按照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客戶交存的保證金必須是全額保證金,實際上是交易結算資金,客戶的每一筆交易都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才能進行,客戶委托賣出的證券必須是其實有的證券,不得融資融券進行證券交易活動。
????按照本條的規定,證券公司為客戶賣出其帳戶上未實有的證券或者為客戶融資買入證券的,是一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來講,應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依法收歸國有,并處以非法買賣證券等值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證券公司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活動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這里需要指出,我國刑法并沒有直接規定融資融券罪,但不意味著對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活動的證券公司就缺乏刑事處罰依據,由于證券公司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其從事向客戶融資或者融券的證券交易活動不僅是一種非法經營行為,而且與違反規定發放貸款性質相同,所以司法實踐中可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關于違反規定發放貸款罪及其處罰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七條????證券公司違反本法規定,當日接受客戶委托或者自營買入證券又于當日將該證券再行賣出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非法買賣證券成交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罰款。
????【釋義】????本條是對證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營當日買入的證券又于當日再行賣出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證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營,當日買入的證券,不得在當日再行賣出。這是對證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營當日買入的證券在當日再行賣出的禁止性規定。按照我國現行做法,在一筆證券交易達成之后的結算,包括清算和交收,實行T+1交割,所謂“T+l”是指證券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具體操作辦法是交易市場競價成交完成以后,證券清算機構依據成交記錄,按照凈額清算原則,對同一會員在同一結算日的全部買賣進行匯總清算,計算出各證券商應收、應付證券或款項的凈額,即為清算。清算完畢后,進行款項的劃撥和證券的轉移,即從應付證券方劃出證券至應收證券方,從應付款項方劃出款項至應收款項方,這一過程為交收,至此結算完成,結算是證券交易持續進行的基礎和保證。
????如果證券公司不遵守這一交易規則,不管是接受客戶委托還是為自營利益,當日買入證券又在當日再行賣出,必然造成證券市場正常交易秩序的混亂,也會發生交易結算風險。因此,為維護合法的交易結算,防止惡性投機炒賣,實行規范的清算交割,本條明確規定證券公司違反本法規定,當日接受客戶委托或者自營買入證券又于當日將該證券再行賣出的,是一種違法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給予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非法買賣證券成交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
????第一百八十八條????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交易市場的,處以三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虛假信息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禁止國家工作人員、新聞傳播媒介從業人員和有關人員編造并且傳播虛假信息,嚴重影響證券交易。這是對編造并且傳播虛假信息嚴重影響證券交易的禁止性規定。虛假信息主要可分為三類:一是正式文告中的虛假信息,此類不實信息隱蔽深、危害烈;二是來自新聞媒體、股評方面的不實信息,其影響亦不容忽視;三是一些機構和人員蓄意散布的謠傳。虛假信息在各國證券市場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靠投資者提高自身素質去鑒別,但是法律必須規定嚴厲的處罰。因此,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虛假信息擾亂證券交易市場的,是一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至于如何認定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行為,主要看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故意,即有無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證券市場的目的,客觀上是否實施了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的行為。其中所稱“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主要是指可能對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虛假信息,如涉及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資的計劃;公司債務擔保的重大變更;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遭受重大損失;公司減資、合并、分立、解散等虛假信息。行為人必須有既編造又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的行為,如果行為人只編造沒有傳播,或者道聽途說后又散布給他人,不宜按此處理,如果只是一般的小道消息,并未擾亂證券交易市場的,也不宜以此論處。至于行為人是否從中謀利,并不影響這一行為的成立。
????按照本條的規定,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交易市場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處以三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構成犯罪行為中所謂“造成嚴重后果”,通常是指虛假信息引起了股票價格重大波動,或在股民中引起了心理恐慌,大量拋售或者買進某種股票,給股民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等等。
????第一百八十九條????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或者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的,責令改正,處以三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本條是對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禁止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這是對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行為的禁止性規定。所謂虛假陳述和信息誤導,是指證券市場的管理者、參與者違反法律的規定,在從事證券的發行、交易、管理或者其他相關活動中,對證券發行、交易及其相關活動的事實、性質、前景、法律等事項作出不實、嚴重誤導或者有重大遺漏的陳述或者誘導,致使投資者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作出證券投資決定的行為。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的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主要有:證券交易所及其從業人員,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作出的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的虛假陳述或誤導信息;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提交的各種文件、報告和說明中作出的虛假陳述或誤導信息等。由于虛假陳述和信息誤導擾亂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侵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是一種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按照本條的規定,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或者證券業協會、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的,首先應責令改正,這里需要指出責令改正不是一種行政處罰,但因對任何一種違法行為,均應當予以改正,故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對有上述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處以三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改正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的違法行為;違法行為人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在證券交易活動中作出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由于《刑法》并未直接規定虛假陳述或者信息誤導罪,因此司法實踐中應按《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二款故意提供虛假信息罪論罪處罰,對個人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一百九十條????違反本法規定,法人以個人名義設立帳戶買賣證券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釋義】????本條是對法人以個人名義設立帳戶買賣證券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在證券交易中,禁止法人以個人名義開立帳戶,買賣證券。這是對法人以個人名義開立帳戶、買賣證券的禁止性規定。目前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少數法人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為了逃避監管違法經營,以個人名義開立帳戶買賣證券,有的甚至把生產經營資金和從銀行取得的信貸資金也用于炒作股票。由于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控股的企業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上市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的股票,因此有些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就公款私存,以個人名義開立帳戶買賣、炒作股票,追求高額利潤,有的還進行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這不僅破壞了國家的金融管理,干擾了正常的交易秩序,而且也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利于資產安全和交易安全,應當加以禁止并給予一定的處罰。因此,本法明確規定這是一種違法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按照本條的規定,法人以個人名義設立帳戶買賣證券的,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依法收歸國有,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這里所指“國家工作人員”包括了國有公司、企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第一百九十一條????綜合類證券公司違反本法規定,假借他人名義或者以個人名義從事自營業務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停止其自營業務。
????【釋義】????本條是對綜合類證券公司假借他人名義或者以個人名義從事自營業務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證券公司自營業務必須以自己的名義進行,不得假借他人名義或者以個人名義進行。所謂“證券自營業務”,是指證券公司以自己的名義和資金買賣上市證券從而獲取利潤的證券業務,它強調的是以自己的名義和自己的資金來完成。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證券公司的交易行為不夠規范,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證券交易中不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而是假借他人的名義或者以個人的名義進行,這種行為不僅干擾了正常的交易秩序,不利于交易安全,而且也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應當加以禁止。因此,為了規范綜合類證券公司自營業務行為,維護證券市場秩序,降低市場經營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本條明確規定綜合類證券公司假借他人名義或者以個人名義從事自營業務的是一種違法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按照本條的規定,綜合類證券公司自營業務假借他人名義或者以個人名義進行的,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應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沒收非法所得,依法收歸國有,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綜合類證券公司假借他人名義或者以個人名義從事自營業務情節嚴重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停止其從事自營業務的許可,使其不能進行證券自營業務。鑒于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的證券公司假借他人名義或者以個人名義從事自營業務的情況非常復雜多樣,對于“情節嚴重”如何掌握,還有待于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執法實踐中總結經驗作出具體規定。
????第一百九十二條????證券公司違背客戶的委托買賣證券、辦理交易事項,以及其他違背客戶真實意思表示,辦理交易以外的其他事項,給客戶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并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釋義】????本條是對證券公司違背客戶的委托或真實意思表示辦理交易事項或交易以外的其他事項給客戶造成損失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本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在證券交易中,禁止證券公司及其從業人員從事下列損害客戶利益的欺詐行為:(一)違背客戶的委托為其買賣證券;(二)不在規定時間內向客戶提供交易的書面確認文件;(三)挪用客戶所委托買賣的證券或者客戶帳戶上的資金;(四)私自買賣客戶帳戶上的證券,或者假借客戶的名義買賣證券;(五)為牟取傭金收入,誘使客戶進行不必要的證券買賣;(六)其他違背客戶真實意思表示,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這是對證券公司及其從業人員欺詐客戶行為的禁止性規定。所謂“欺詐客戶”,是指在證券交易活動中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以及其他違背投資者真實意愿、損害其利益的行為。欺詐投資者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并稱為三大禁止的交易行為,在世界各國有關證券法律中都明令禁止并規定了嚴厲的處罰。在任何情況下,有欺詐行為者都應當賠償對他人造成的損害。
????我們知道,客戶與證券公司就委托買賣證券事項簽訂了協議,雙方就建立起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各自享有約定的權利并承擔義務,其中本著誠實信用原則執行客戶委托是證券公司的一項最主要義務。證券公司接受客戶證券買賣的委托,應當根據委托書載明的證券名稱、買賣數量、出價方式、價格幅度等,按照交易規則代理客戶買賣證券,買賣成交后,還應當按規定制作買賣成交報告單交付客戶。如果證券公司違背客戶的委托為其買賣證券、辦理交易事項,或者有其他違背客戶真實意思表示,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就構成了一種民事違約,依法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同時也是一種違法行為,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按照本條的規定,證券公司違背客戶的委托買賣證券、辦理交易事項,以及其他違背客戶真實意思表示,辦理交易以外的其他事項,給客戶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賠償責任是民事責任的一種方式,它是以補救財產權利損害為目的而強制責任人承擔財產上不利結果為內容的責任形式。因此,證券公司應當賠償因其違約行為給客戶所造成的一切財產損失,同時,證券監督管理機構還要根據證券公司違法行為的情節后果,對其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林森

林森

執業證號:

13702201410240938

山東東標律師事務所

簡介:

林森,研究生學歷,畢業于吉林大學法學院。現為山東東標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執業至今,辦理各類法律案件數百起,一直秉承“誠信為本,盡職盡責”服務宗旨,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林森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19-03-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

2001-04-28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4-03-14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10-31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再次答復

1991-03-07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3-07-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

1995-09-10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行政機關是否可以自行決定委托問題的答復

1996-11-0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在1999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7-0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

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

浙江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條例

2014-07-31

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

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

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08-08

國務院關于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的批復

2012-08-05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3

關于調整2010年化肥出口關稅的通知

2010-11-2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许昌市| 永善县| 乌审旗| 灵武市| 博湖县| 鹤山市| 静宁县| 新干县| 泸州市| 井冈山市| 开封县| 贡嘎县| 唐海县| 武威市| 罗甸县| 自治县| 长葛市| 彰化市| 潮州市| 江口县| 商河县| 赞皇县| 徐闻县| 甘泉县| 固始县| 安塞县| 尉犁县| 汉中市| 临潭县| 白山市| 邵东县| 当雄县| 银川市| 乐山市| 温宿县| 池州市| 贵州省| 辽阳县| 沾益县| 海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