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條 國家根據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的需要,制定國家重大海上污染事故應急計劃。
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全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計劃,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全國船舶重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應急計劃,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沿海可能發生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單位,應當依照國家的規定,制定污染事故應急計劃,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發生重大海上污染事故時,必須按照應急計劃解除或者減輕危害。
【釋義】 本條是關于海上污染事故應急計劃的規定。
一、第一款是對重大海上污染事故應急計劃的原則性規定,依據這一款的規定,我國在海洋環境監督管理中,實施對重大海上污染事故的應急制度。這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一九九條關于“各國應共同發展和促進各種應急計劃,以應付海洋環境的污染事故”的規定所履行的國際義務,同時也是為保護我國海洋環境采取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此外,其他有關國際公約,也對各沿海國制定海上污染事故應急計劃提出了要求。根據《1990年國際油污防備、反應和合作公約》的規定,實施溢油應急計劃,應當做到與石油界、航運界、港口管理部門及其他部門合作,并做到以下幾點:1.配備與有?關風險相稱的最低水平的溢油抗御設備及其使用方案;2.油污應急反應管理部門組織溢油應急演習,建立人員培訓方案;3.制定詳細的油污事故反應計劃,具有始終具備的通訊能力;4.應由負責油污事故應急反應的管理機構,負責協調和組織,并有權力調動必要的用于實施應急反應的資源。這一款中需要說明的是,關于由誰制定全國重大海上污染事故應急計劃的問題,本款沒有明確具體的部門,而是規定由國家制定,主要是考慮,海上重大污染事故應急計劃涉及船舶和石油平臺兩大部分,同時還包括港口、碼頭、海岸帶等其他區域,實施海上重大污染事故應急計劃,需要動用眾多的人力、物力,涉及眾多的部門和地方政府,總之,較為復雜,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同時,對于由誰來制定海上重大污染事故應急計劃的問題,各部門意見不統一,爭議較大,經研究最后決定,由國家即國務院作為海上重大污染事故應急計劃的制定者。
二、第二款是關于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全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計劃的規定。石油勘探開發重大海上溢油
事故,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程度較高。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計劃,是控制溢油污染,保護海洋環境的有效措施,它是利用各種科技手段和先進技術,消除和控制溢油污染,具有及時、有效、規范作業的特點。實施溢油應急計劃,必須配備必要的溢油應急設備,并建立良好、有效的溢油反應機制和制度。根據這一款的規定,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力,同時也有義務制定石油勘探開發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計劃,并負責管理和實施這一計劃。一切從事石油勘探開發的企業,都必須按照溢油應急計劃的規定,配備必要的設備,建立有效的制度。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石油勘探開發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計劃,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第三款是關于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全國船舶重大海上溢油污染事故應急計劃的規定。根據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的統計,我國沿海自1976年至1996年的20年間,共發生船舶溢油事故2242起,其中溢油量超過50噸的重大溢油事故44起。自1994年以來,重大溢油事故呈增加趨勢,每年達5~7起,每起重大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達幾百萬甚至數千萬元,導致一些以養殖業為生的漁民破產,沿海旅游勝地受地污染。船舶溢油污染是海洋環境污染的重要根源之一,其對海洋環境污染破壞的程度較高。為防止船舶溢油污染,各國采取各種手段實施溢油應急計劃。實行船舶溢油應急計劃,是控制船舶溢油污染,保護海洋環境的有效措施,可以利用各種科技手段和先進技術,消除和控制船舶溢油污染。實施船舶溢油應急計劃,必須配備必要的溢油應急設備,并建立良好、有效的溢油反應機制和制度。根據這一款的規定,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力,同時也有義務制定船舶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計劃,并負責管理和實施這一計劃。一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中航行或停泊的船舶,都必須按照溢油應急計劃的規定,配備必要的設備,建立有效的應急反應制度。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船舶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計劃,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四、第四款是關于沿海可能發生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單位應當制定污染事故應急計劃的規定。由于船舶、石油勘探開發和港口石油運輸作業活動造成的溢油事故,可能導致沿海一些區域海洋環境污染,根據本款規定,這些可能受到污染的沿海區域的所在單位,應當制定污染事故應急計劃,其應急計劃的制定,應當以國家的應急計劃和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應急計劃為依據,并結合本單位及其所在區域的具體情況,將污染事故應急計劃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五、第五款是關于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執行應急計劃的規定。根據這一款的規定,在沿海地方發生重大海上污染事故時,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的污染事故應急計劃和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國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應急計劃的規定,采取必要的措施,解除或者減輕污染危害,這是對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規定的一項保護海洋環境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17修正)
2017-09-01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18第二次修正)
201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為公約》及《制止危及大陸架固定平臺安全非法行為議定書》的決定
1991-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2000)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的決定
2006-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1修訂)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2年修正)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加拿大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199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4-29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4年修訂)
2014-03-07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01-11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
2011-10-17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印發加強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1-03-28關于調整2010年化肥出口關稅的通知
2010-11-29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