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佛中法民一終字第850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中心支公司,住所:佛山市禪城區季華五路17號。
負責人蔣丹
委托代理人劉敏,廣東正承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葉曉兒,女,1968年12月1日出生,漢族,住佛山市禪城區城門頭路19號303房。
委托代理人林俊怡,廣東天爵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唐浩宇,廣東天爵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因債務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2004)佛禪法民一初字第73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葉曉兒原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的員工,雙方因發生勞動爭議,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于2003年11月訴至原審法院。同年12月12日,經原審法院主持調解,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葉曉兒達成調解協議,協議內容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葉曉兒已解除勞動合同,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以其尚欠葉曉兒的2002年度部分勞動報酬,與葉曉兒欠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的借款46055元互相抵消,結清雙方互欠債務,日后互不追究。原審法院據此制作了 (2003)佛禪法民一初字第1567號民事調解書。2004年1月份,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作為其員工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按葉曉兒2003年12 月工資薪金收入為45655元,向張槎地稅局繳交了葉曉兒個人所得稅10081.50元。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制作的《月份工資表》記載: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尚欠葉曉兒工資為46055元,減稅10081.50元,實發35973.50元。
原審判決認為:案件的爭議是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認為其在財產處理上計提應付葉曉兒的勞動報酬46055元,與葉曉兒的借款46055元沖消,民事調解書約定的雙方義務即已履行完畢,之后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代扣代繳葉曉兒個人所得稅,是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墊付的款項,葉曉兒應予歸還;而葉曉兒則認為個人所得稅是從葉曉兒應得勞動報酬46055元中扣繳的,并非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墊付,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支付的稅后勞動報酬不足以抵消葉曉兒借款,尚未完全履行民事調解書。雙方爭議的實質在于對該民事調解書中所稱勞動報酬是稅前還是稅后勞動報酬的理解,如果民事調解書中是指稅前的勞動報酬,則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起訴所持理由成立,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確實墊支了葉曉兒的個人所得稅。如何判斷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葉曉兒在調解之時的真實意思表示,涉及到對“勞動報酬”含義的理解。葉曉兒當時作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的員工,其勞動報酬即為工資。關于工資的定義,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規定,“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國家統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三條第一款規定:“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一般意義上人們所說的工資,是指所在單位作為扣繳義務人扣繳了勞動者個人所得稅后付給勞動者的金錢款項。所以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應該在葉曉兒工資收入中扣減了個人所得稅后再向葉曉兒支付工資,這一點也在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提供的《月份工資表》中得到了反映,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實發給葉曉兒的工資為扣稅后的數額。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稱其墊付了葉曉兒的個人所得稅,與其所提供的證據《月份工資表》相矛盾,也與上述關于工資的規定以及通常情況下普通人對工資含義的理解相矛盾。因此原審法院認定該民事調解書中所稱勞動報酬應該是指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扣減了葉曉兒個人所得稅后實發給葉曉兒的工資。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內部財務上所作的借貸沖消,僅為其自己的意思表示,不能以此證實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所繳交的葉曉兒個人所得稅是其墊支的。綜上所述,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的起訴事實沒有證據證實,訴訟請求理由不能成立,原審法院對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葉曉兒的答辯意見合理,原審法院予以采納。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決:駁回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413元,由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承擔。
上訴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不服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不當,理由如下:一、工資收入是含稅收入,而不是稅后收入。《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規定,工資、薪金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該法非常清楚,明確地表明個人取得工資收入要支付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個人工資收入是稅前收入。至于國家統計局“工資總額是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的有關規定,聯系上下文,其文意應是工資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正常情況下,工資表里的應發工資額就是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但通常還要扣減個人承擔的社保費、伙食費、個人所得稅等項目而得出一個實發工資數,勞動者顯然不能因為實發工資額少于應發工資額而說用人單位少發了工資。《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按照這一規定,單位應全額向勞動者發給工資,但在發給約定的工資時,單位必須同時扣下代稅務部門扣繳的個人所得稅。由此可知,我國的“工資(勞動報酬)”就是指稅前工資,但勞動者領到手的并不是約定金額的工資,而是約定金額減去個人所得稅后的余額。不可否認的是,如沒有發生前一次的勞動報酬訴訟,被上訴人直接到上訴人處收取工資時,如收取46055元的工資款,其到手的不可能是46055元,而只能是扣除個人所得稅后的35973.50元,這就是我國的工資概念。故此,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沒有明確約定的前提下,原審法院認為勞動者的工資收入是不含稅的凈收入是錯誤的,混淆了應發工資與實發工資兩個概念。二、上訴人已經向被上訴人全額支付了調解書約定的工資,上訴人向稅務機關支付個人所得稅是依法代被上訴人扣繳,對該代繳款,被上訴人應予返還給上訴人。上訴人在2003年12月計提了被上訴人的工資款 46055元,并沖銷了被上訴人的借款46055元。雖然雙方沒有實際交接現款,但實質上計提工資的行為就是上訴人履行向被上訴人支付工資的義務的行為,沖銷借款則是上訴人收取被上訴人歸還的借款,至此,雙方均已完全履行了調解書確認的義務。如果上訴人在稅法上沒有代扣代繳義務,則在上訴人將被上訴人應收的工資與其借款沖減后,上訴人履行了調解書的義務,然后再由稅務部門向被上訴人收取個人所得稅,那么被上訴人在履行調解書后同樣也必須另外拿出 10081.50元來支付個人所得稅的。但因被上訴人沒有款項可供扣繳,上訴人依法向稅務部門繳交的被上訴人的個人所得稅是由上訴人代為墊付的,被上訴人依法應予返還給上訴人。綜上,上訴人請求:1、撤銷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2004)佛禪法民一初字第730號民事判決。2、判決被上訴人向上訴人償還上訴人代繳的個人所得稅款10081.50元,并按同期銀行借款利率支付從起訴之日起至實際清償日止的利息。3、判決被上訴人承擔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
上訴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交新證據。
被上訴人葉曉兒答辯認為:一、上訴人只是履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而非墊付個人稅款的行為。上訴人在上訴狀中稱“工資收入含稅收入而不是稅后收入”,即上訴人支付給答辯人的 46055元工資(薪金)應當是含稅收入,答辯人依法應當向稅務部門繳納個人所得稅10080.50元。那么,10081.50元的稅款的所有權應當是屬于答辯人的含稅的勞動收入范圍內,并由上訴人履行代扣代繳義務向稅務部門繳納答辯人應當繳納的稅款。既然稅款是由答辯人的合法收入中支付的;答辯人根本就不存在拖欠稅務部門繳交個人所得稅的事實,上訴人更沒有任何依據或者事實證明其為答辯人墊付了稅款。二、上訴人濫用訴權,企圖拒絕完全履行調解文書中的義務。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曾因勞動爭議產生訴訟,經調解達成“以上訴人欠答辯人的勞動報酬與答辯人欠上訴人的借款(46055元)互相抵消,結清雙方互欠債務,日后互不追究”的調解內容,并經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2003)佛禪法民一初字第1567號民事調解書確認。按上訴人在一審、二審中的主張,上訴人支付給答辯人的勞動報酬是含稅的,如需結清答辯人欠上訴人的借款46055元,必須由上訴人向答辯人支付稅后收入為46055元的勞動報酬方可抵消雙方互欠的債務。對此上訴人是十分清楚的,其在一審、二審的法律文書上均有明確的表述。但上訴人卻僅僅向答辯人支付稅前勞動報酬46055元,答辯人稅后的收入僅為35973.50元,并沒有完全結清答辯人欠上訴人的借款46055元。所以,上訴人是企圖逃避按照調解文書的約定履行義務,而且,上訴人是混淆概念,濫用訴權,對答辯人進行不必要的訴訟,嚴重影響了答辯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綜上,上訴人請求: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審判決。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 本案的爭議是被上訴人葉曉兒是否應當返還上訴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代被上訴人葉曉兒扣繳的10081.50元稅款的問題。
首先,由于雙方據以結清互欠債務的依據主要是(2003)佛禪法民一初字第1567號民事調解書。按照該調解書,由于雙方當事人在該調解書的第一項中只是明確了雙方互負到期債務的事實:“原告確認尚欠被告2002年度部分勞動報酬未結算;被告確認尚欠原告借款46055元”,但沒有就該案原告即本案上訴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尚欠葉曉兒2002年勞動報酬的具體數額進行明確,則可以認定該調解書第二項“現原、被告已解除勞動合同,雙方同意以原告欠被告的勞動報酬與被告欠原告的借款互相抵消,結清雙方互欠債務,日后互不追究”的真實意思應當是兩個債務的整體相抵,無論上訴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尚欠葉曉兒的勞動報酬的具體數額為多少,都因該調解書中的約定而與上訴人葉曉兒尚欠被上訴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的46055元借款相互抵消,從而“結清雙方互欠債務,日后互不追究”。
綜上所述,上訴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的上訴請求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13元,由上訴人太平洋保險佛山支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麥 潔 萍
審 判 員 林 煒 烽
代理審判員 周 芹
二○○四年十一月九日
書 記 員 張 夢 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抗訴請求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維持或者撤銷減刑、假釋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停止執行死刑命令(停止執行死刑用)
2020-10-14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終止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不立案理由說明書
2020-10-14×××公安局拘傳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搜查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詢問通知書
2020-10-14罪犯獎勵通知書
2020-10-14罪犯處罰審批表
2020-10-14獄內案件結(銷)案表
2020-10-14行政裁定書(不予受理起訴用)
2020-10-14行政上訴書
2020-10-14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0-10-14行政申訴狀
2020-10-14陳述申辯筆錄(藥品監督行政執法文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