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佛中法民一終字第707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歐陽兆方,男,1966年9月23日出生,漢族,住所: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金沙大道金桂西苑8街812號。
委托代理人梁昌云、李升,廣東海迪森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漢波,男,1957年2月13日出生,住所:臺北市文昌街160號五樓。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鄧小敏,女,1961年6月30日出生,漢族,住所:廣州市荔灣區耀華新街2號2樓 .
以上兩被上訴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潘啟偉,廣東緯國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歐陽兆方因返還不當得利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04)順法民一初字第0142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原告陳漢波與原告鄧小敏是夫妻關系,原告鄧小敏通過中國工商銀行廣州東風西路辦事處分別于2002年12月3日、12月4日各匯30000 元(共60000元)到歐陽兆方的銀行帳戶中(帳號為:2013015101020479776)。兩原告認為上述款項是應被告的信函要求借款而產生,雙方存在借款合同關系;被告認為上述款項只是原告借其用帳號,該60000元己取出交回原告,原告遂訴至本院。被告針對原告上述起訴在訴訟中答辯認為:原告所匯60000元是原告為購買江門市蓬江區荷塘藝聯達化工有限公司(原名新會市荷塘藝聯達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聯達公司)的股權,為安全原因通過匯款將款項匯給被告戶口,在原告到均安后再由被告將款項交給原告。原告提供的信函,被告從來沒有寫過,是原告偽造的。訴訟中,本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向原告釋明根據本案的有關證據反映本院可能存在的是不當得利的法律關系,告知原告可選擇該法律關系變更訴訟請求,原告遂于本院規定的期間內將訴訟請示變更為請求被告返還不當得利60000元及利息;另查,2003年1月8日歐陽兆方、歐陽雁霞、嚴旺輝、歐陽志謙以藝聯達公司原股東身份簽訂《退股協議書》,協議約定藝聯達公司原股東為歐陽兆方、歐陽雁霞、嚴旺輝、歐陽志謙,其中歐陽兆方占39%的股份,歐陽雁霞、嚴旺輝、歐陽志謙三人共占61%的股份,歐陽兆為以620000元購買歐陽雁霞、嚴旺輝、歐陽志謙三人共61%的股份;協議并約定了其它有關事項,上述協議由順德市均安鎮法律服務所予以見證。又查,從江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登記資料反映,藝聯達公司原股東為歐陽兆方、歐陽雁霞,2003?月20日歐陽雁霞與原告鄧小敏簽訂《股權轉讓合同》,約定鄧小敏以255000元購買歐陽雁霞51%的股權,鄧小敏同意在合同訂立5天內以現金或支票形式一次性支付歐陽雁霞所轉讓的股份;合同并約定了其它有關事項。工商部門依上述合同及相關材料,依法變更藝聯達公司的股東組成情況為歐陽兆方占49%股份,鄧小敏占 51%股份。再查,2003年6月20日歐陽兆方、鄧小敏、王雪梅、卓招治簽訂《協議書》,約定以下內容:藝聯達公司是由歐陽兆方、歐陽雁霞共同出資持有,2003年1月20日歐陽雁霞己將股份轉讓給鄧小敏,現藝聯達公司重組股東成員,新股東由歐陽兆方、鄧小敏、王雪梅、卓招治組成,確認歐陽兆方占藝聯達公司39%的股權,鄧小敏、王雪梅、卓招治三人共同以均等的出資現金共700000元入股該公司,共占公司61%的股權,該資金己全部交付藝聯達公司,投入該公司的運作;協議并約定了其它有關事項。上述協議由江門市新會區公證處予以公證。上述期間,原告陳漢波于2003年1月13日交付了用于購買藝聯達公司股權的牌照變更款320000元,由藝聯達公司(蓋新舊公章)、歐陽兆方開出收據。
原審法院認為:本院在訴訟中,根據本案實際情況向原告釋明可變更訴訟請求,原告在本院指定的期限予以變更,符合法律規定,應予準許。本案現爭議焦點是原告鄧小敏匯款60000元到被告銀行帳戶的行為是否向被告購買藝聯達公司的股權的行為,被告是否取得了不當得利。從本案查明的事實,可反映(1)本案所涉及鄧小敏購買藝聯達公司股權是向歐陽雁霞購買,而非向被告本人購買;(2)本案所涉的60000元款項是由鄧小敏匯款至被告個人帳戶,這與2003年6月 20日經公證的《協議書》所反映鄧小敏、王雪梅、卓招治三人出資現金700000元入股該公司的付款方式是交付藝聯達公司,投入該公司的運作的事實不同;(3)案涉的60000元款項是于2002年12月3日、12月4日發生,而藝聯達有關新舊股東達成協議是在2003年1月和6月;而且被告第一次答辯中對60000元陳述是原告為購買藝聯達公司的股權,為安全原因通過匯款匯被告戶口,在原告到均安被告己將款項交給原告。綜上所述,原告所匯給被告的 60000元非因購買藝聯達公司股份而向被告支付,被告該部份答辯,事實依據不足,本院不予采納。被告取得上述款項沒有合法根據,造成了兩原告的損失,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兩原告,兩原告該部份訴訟請求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予以支持。被告因不當得利造成兩原告的利息損失,結合本案實際情況應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類存款利率計算為宜,兩原告請求超出部份本院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六十四條的規定,原審法院于2004年5月10日作出判決如下:一、被告歐陽兆方應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日內向原告陳漢波、鄧小敏返還不當得利60000元及利息損失(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類存款利率計算)。二、駁回原告陳漢波、鄧小敏的其他訴訟請求。本案受理費 2850元,由兩原告負擔550元,被告負擔2300元。
上訴人歐陽兆方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原審判決認定部分事實錯誤。2003年1月8日,上訴人向歐陽雁霞、嚴旺輝、歐陽志謙三人購買其藝聯達公司的全部股權,爾后再轉讓給鄧小敏,只不過在工商局轉換股東名稱時,就跳過中間環節,直接由歐陽雁霞轉至鄧小敏名下而己。關于這個事實,有上訴人向法庭提交的均安法律服務所的見證書佐證和歐陽雁霞等三人的確認,原審法院卻認定是鄧小敏向歐陽雁霞買股權,因而是錯誤的。二、原審判決在認定事實與證據上適用法律錯誤。首先,被上訴人庭審中提交的二份匯款底單僅能證明是發生過匯款,不能作為債權憑證。其次,恰巧在這個期間正是上訴人與歐陽雁霞等人協商購買股權事宜,一般地,每一個交易特別是大金額的交易不會一天二天就能談妥,而是通過長時協商,才能在2003年1月8日達成協議,所以客觀地說2002年12月3日和 12月4日的兩筆匯款,顯然是作為鄧小敏向上訴人購買其關于歐陽雁霞等人股權的保證金,只有在鄧小敏落實轉購上訴人購買歐陽雁霞等三人的股權的前提之下,上訴人才向歐陽雁霞等三人簽訂協議并付款。見其中一筆立即兌現的32萬元。因此,上訴人在一審中陳述這60000元的用途是如此,且后來鄧小敏等也相繼成為藝聯達公司的股東,正好印證了上訴人所陳述的正確。最后,在2003年1月8日之后的一段時間內,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都是藝聯達公司的股東,每日共事,共同經營,共負盈虧,并且在2003年1月13日由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支付了32萬元股權金。按常理,被上訴人己在此前的2002年 12月3日和12月4日己支付過60000元,那么當然地這32萬元中己包含了該60000元。上訴人認為: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取得利益造成他人損失。本案中的上訴人有有效的合法證據,證明其取得的款項有合法根據,沒有不當得利。請求:撤銷原審判決,駁回原審被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陳漢波、鄧小敏答辯稱:一、從工商登記和公證書來看,鄧小敏是向歐陽雁霞受讓股份,而不是向上訴人。二、被上訴人匯60000元入上訴人帳戶的時間是2002年12月3日和12月4日,而股份轉讓是在2003年,因此匯款與股份轉讓無關。三、上訴人在一審第一次開庭時說60000元是借用其帳戶并且已經交還我方,第二次開庭時又說60000元是購買股份的款項,前后自相矛盾。
上訴人、被上訴人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交新證據。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屬于不當得利糾紛,兩被上訴人已舉證證明其匯款6萬元到上訴人個人銀行帳戶,舉證責任已經完成。上訴人否認該款的不當得利性質,則應提供相應的抗辯證據,即應舉證證明該款并非不當得利的基本事實。但從上訴人在二審中的陳述分析,被上訴人鄧小敏是以700000元的價款購買其從歐陽雁霞等人處購得的藝聯達公司的61%股份,其中620000元是被上訴人鄧小敏直接轉帳至歐陽雁霞的帳戶的,余款80000元尚未支付。由此可以認定,被上訴人鄧小敏購買藝聯達公司股份的資金沒有經過上訴人歐陽兆方的帳戶。因此上訴人主張兩被上訴人匯入其帳戶的資金是用于購買藝聯達公司股權不能成立。且兩被上訴人將 60000元匯入上訴人帳戶的時間是2002年12月3日和12月4日,而股份轉讓協議是在2003年簽訂,匯款在前,股份轉讓在后也不符合常理。因此也可以認定,該匯款與股份轉讓無關。上訴人主張該匯款是被上訴人鄧小敏購買歐陽雁霞等人股權的保證金,但沒有提供證據證實,故本院不予采信。綜上,上訴人關于收取兩被上訴人的60000元匯款有合法根據的辯解證據不充分、理由不成立,故本院不予支持。上訴人收取兩被上訴人的60000元匯款屬于不當得利,應予返還。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受理費2850元,由上訴人歐陽兆方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黃 學 軍
審 判 員 羅 睿
代理審判員 王 文 輝
二○○四年七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林 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1301200780834973
河北浩翔律師事務所
簡介:
科班中等師范畢業。后自學法律專業(專科本科),2000年參加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取得律師資格。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人民法院調卷函(審理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用,樣式二)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減刑、假釋用)
2020-10-14律師事務所函(向檢察、審判機關提交,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通知證人出庭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共同賠償決定書(供人民檢察院辦理共同賠償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卷宗封面
2020-10-14扣押決定書
2020-10-14糾正不當假釋裁定意見書
2020-10-14鑒定人聘請書
2020-10-14停止執行死刑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申請書
2020-10-14退還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取保候審決定
2020-10-14×××看守所釋放證明書
2020-10-14×××公安局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傳喚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搜查證
2020-10-14×××公安局提請復核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答復舉報人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