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佛中法民一終字第145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惠貞,女,1940年1月4日出生,漢族,住所:佛山市南海區獅山羅洞孔村正南巷1號。
委托代理人王樹林,廣東正承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滿群,女,1951年12月6日出生,漢族,住所: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上境寶田村。
委托代理人刁勇文,廣東杰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陳健功,廣東杰信律師事務所律師助理。
原審被告鐘如華(又名鐘華),男,1976年6月9日出生,漢族,住所: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高邊張邊村。
上訴人劉惠貞因不當得利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2003)南民一初字第202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己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原告陳滿群于2002年2月2日出具編號為CG/02 05180517的支票并交由鐘如華簽收,其后,鐘如華把該支票轉交給劉惠貞的女兒孔淑芬,而該支票款已由劉惠貞實際提取。
原審判決認為:被告劉惠貞沒有支付相應對價而占有支票款的事實清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沒有合法依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十條第一款“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的規定,原告起訴合法有理,應予支持。至于被告鐘如華,其作為該支票的轉交人,主觀上存在過失,沒有盡謹慎的義務而把該支票轉交給第三人而導致原告利益受損,故對本案應承擔連帶清償的責任。原告認為利息應從票據交接之日起(即2002年2月3日)計算,理由不充分,本院認為應從起訴日起(即2003年9月4日)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為宜。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判決:一、被告劉惠貞應返還原告陳滿群支票款27747元。二、被告劉惠貞應以本金27747元,從起訴之日(即2003年9月4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付利息予原告陳滿群。三、上述債務應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履行完畢。四、被告鐘如華應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案件受理費1120元,由被告劉惠貞負擔。被告鐘如華應負連帶清償責任。
上訴人劉惠貞不服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2002年2月3日,被上訴人出具的號碼為05180517的支票,被上訴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被上訴人是為了抵償案外人南海市大瀝建恒廠于2002年2月3日所送貨物的貨款。二、上訴人取得支票,是自己的兒子孔凡德用于支付其生活費用。根據《票據法》第十一條的規定,上訴人受贈取得支票及其權利,完全可以不用支付對價,沒有過錯。三、被上訴人出具的支票已經實現了與他人之間的基礎債務。如果上訴人將票據款再次返還給被上訴人,不僅已經使票據流通的意義盡失,而且被上訴人將得到不當利益。四、在本案中,即使被上訴人在法律上與后手之間存在的抗辯事由成立,也只能要求與之聯系的后手返還支票款。被上訴人也明確承認本案支票是無記名支票,作為無記名支票可以以純交付的方式合法轉讓或流通,根據票據流轉的無因性,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可能存在無窮個交易與轉讓主體,根本不是支票前后手的關系,被上訴人并沒有證據證明孔凡德是其直接后手,并與孔凡德存在直接抗辯的理由。這是票據抗辯切斷原理所決定的法律關系。請求:1、撤銷(2003)南民一初字第2025號民事判決;2、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陳滿群答辯稱:一、上訴人劉惠貞沒有支付對價而占有支票款的事實清楚,劉惠貞應依法返還不當得利款,即27747元的支票款。一審時,上訴人對領取27747元支票款一事已經明確承認,并有銀行單據證明,但上訴人與答辯人之間無任何業務往來,缺乏真實的債權債務關系,且上訴人占有該筆支票款后并未支付對價給答辯人。上訴人的行為屬典型的不當得利占有行為。二、上訴人對票據規則及相關法理斷章取義,其表述觀點不符合本案事實。首先,本案中,支票關系主體只有出票人、持票人(受益人),鐘如華只是轉交人,而且沒有在支票上簽章,其不是票據債務人。上訴人的兒子孔凡德也未在支票上簽名,所以也不是票據債務人。正由于孔凡德未簽收支票,更未背書轉讓該支票,所以該支票及支票權利不屬于其所有。其次,本案中的支票無背書轉讓情況存在。上訴人在上訴狀中斷章取義地表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部分規定,這些規定與本案事實格格不入,無事實法律聯系。因為本案中的支票沒有背書轉讓事實,不存在前手、后手情況,孔凡德與本案支票無任何法律關系,支票款不可能轉變為其贍養母親的生活費。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人的上訴。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劉惠貞實際提取了陳滿群于2002年2月3日簽發的編號為05180517,金額為27747元的支票款。劉惠貞與陳滿群對以上事實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本案屬于不當得利糾紛。劉惠貞要對陳滿群的主張進行抗辯,就應該舉證證明其獲得陳滿群支票款的合法根據。劉惠貞向法院提供了其兒子孔凡德出具的《聲明》,證明其所獲得的支票來自于其兒子孔凡德。劉惠貞欲以《聲明》來支持其取得支票的合法性。該份證據是否足以證明劉惠貞取得支票款具有合法根據是本案審理的關鍵。《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前手是指在票據簽章人或者持票人之前簽章的其他票據債務人。”該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后手是指在票據簽章人之后簽章的其他票據債務人。”上述兩法條對票據流轉中的前手、后手作出明確界定。要成為票據流轉的前、后手,必須具備的形式要件是在票據上簽章。只有在票據上簽章,該簽章者才能成為票據流轉的當事人,享有票據權利。雖然孔凡德在《聲明》中承認本案訟爭支票是由其贈與劉惠貞的,但是,該支票是無記名支票,不存在背書轉讓情形,而且劉惠貞也沒有證據證明孔凡德在支票上簽章。所以,本院認為孔凡德不具備票據流轉主體的條件,不是本案訟爭支票持有人以及受益人劉惠貞的前手。因為孔凡德不是支票的流轉主體,不享有票據權利,所以其不具有處分該支票的權利。孔凡德無權將支票贈與其母親劉惠貞。孔凡德所出具的《聲明》不足以證明劉惠貞合法取得本案訟爭支票。劉惠貞以《聲明》來證明其合法取得支票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鑒于劉惠貞既無法提供證據證明其與陳滿群之間存在其他票據權利人,又無法證明其所持有的支票取自于其他合法的票據流轉主體,因此,本院認定劉惠貞所持有的支票直接取自于陳滿群,包括鐘如華在內的支票轉交人只能視為票據傳遞人,而非票據流轉主體。陳滿群與劉惠貞是本案訟爭支票的基礎關系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十條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作為本案訟爭支票的基礎關系一方當事人劉惠貞無法證明其與另一方當事人陳滿群之間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同時,劉惠貞也沒有證據證實其曾經向陳滿群給付對價。因此,本院認為劉惠貞無正當理由取得陳滿群支票款27747元,構成不當得利。劉惠貞應當返還不當利益 27747元予陳滿群。原審判決對此認定正確,應予維持。劉惠貞上訴無理,本院予以駁回。
本案的原審被告鐘如華只是陳滿群支票的轉交人,其并未取得該支票的票據利益,沒有獲得不當利益。因此,鐘如華對于返還不當利益27747元予陳滿群無須承擔責任。原審判決雖然判令鐘如華對返還不當利益負連帶責任,但鐘如華沒有就此提起上訴,根據自治原則,本院對此不作處理。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120元,由上訴人劉惠貞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麥 潔 萍
代理審判員 周 芹
代理審判員 羅 凱 原
二○○四年四月三十日
書 記 員 王 志 恒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可和解協議裁定書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發回重審用)
2020-10-14解除強制措施申請書
2020-10-14民事反訴狀(民事被告或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提起反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恢復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公訴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院不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通知書
2020-10-14刑事反訴狀
2020-10-14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拘留審查/延長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取保候審決定
2020-10-14×××公安局發還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0-10-14×××公安局解剖尸體通知書
2020-10-14×××看守所收監執行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移送案件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通緝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