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3)贛民三終字第11號
法定代表人:譚建軍,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解新立,該公司副經理。
法定代表人:湯蘇云,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陳小平,江西經煒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長沙市新型墻體材料開發總公司因專利侵權糾紛一案,不服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02)洪民二初字第6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長沙市新型墻體材料開發總公司(下稱新型材料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解新立、王忠勝,被上訴人江西萍鄉佳瑞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佳瑞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陳小平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完畢。
原審判決認定,新型材料公司于1997年1月20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粘土膨化材料”的發明專利,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00年12月29日授予其該項專利,專利號為ZL97107920.X.該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載明:粘土膨化陶粒材料,是由四紀紅壤粘土、鐵礦粉、固體有機物組成,其組分配比(重量比)是:粘土:80-98%;鐵礦粉:1-10%;有機質:1-10%.其中固體有機質是植物或礦物的粉碎物。本發明屬于陶瓷材料領域,特指一種利用粘土燒結膨化形成陶粒的專用材料,本發明的目的是應用四紀紅壤粘土進行改良,使其適應陶粒的燒制工藝,本發明之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粘土膨化陶粒材料,是由四紀紅壤粘土、鐵礦粉(三氧化二鐵)、固體有機質組成,其重量比是:粘土80-98%,鐵礦粉1-10%,有機質1-10%.鐵礦粉是粉碎成120目以上,固體有機質是植物或礦物的粉碎物,如鋸末屑、煤粉等。本發明在實施時,將粘土粉碎篩分,與鐵礦粉、有機質粉按比例混合,加水攪拌讓其充分混合,然后制粒進入燒結工段。本發明在實施時,可根據燒制工藝的要求和對陶粒物理指標不同,調整本發明的組分配比。這比單純應用土壤燒法的陶粒品種更多,更能適應建筑行業的不同需求。
1999年8月30日,萍鄉市佳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佳能公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一種陶粒濾料”的實用新型專利,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00年7 月19日授予其該項專利,專利號為ZL99219368.0.該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載明:一種由粘土、頁巖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陶粒濾料,其特征在于:該陶粒濾料形狀呈圓球體狀。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液態或氣態流體的過濾材料,尤其涉及一種陶粒濾料。現在所使用的不規則粒狀濾料具有水流阻力大,易引起濾池堵塞,反沖洗難,易沖刷破碎等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克服上述問題用的一種陶粒濾料。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一種有粘土、頁巖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陶粒濾料,其特征在于:該陶粒濾料形狀呈圓球體狀。本實用新型具有強度大、孔隙率大、比表面積大、化學和物理穩定性好,生物附著性強、掛膜性能好、水流流態好、水流阻力小、反沖洗容易進行、截污能力強等特點。其堆積密度為700-1100kg/立方米。萍鄉佳瑞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即本案原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于2002年元月成立后,佳能公司許可其實施“一種陶粒濾料”實用新型專利,佳瑞公司即開始生產。
2002年9月,新型材料公司認為佳瑞公司生產的陶粒濾料侵犯了其持有的“粘土膨化陶粒”發明專利,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佳瑞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其損失。
經新型材料公司申請,原審法院委托江西省分析測試中心物證司法鑒定所對佳瑞公司生產的陶粒濾料成品進行了檢驗,檢驗結果為:SiO267.14%, AI2O314.70%, Fe2O39.62%, FeO 0.028%, TiO20.95%, MnO0.11%, CaO 2.07%, MgO 2.10%, K2O 1.14%, Na 2O 0.115%, P2 O50.007%, 燒失量0.26%.
上述事實有國家知識產權局分別于2000年7月19日、2000年12月29日頒發的ZL99219368.0一種陶粒濾料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ZL97107920.X粘土膨化材料發明專利證書、江西省分析測試中心物證司法鑒定所2003年1月13日出具的檢驗報告和2003年4月1日的庭審筆錄等證實。
原審法院認為,新型材料公司擁有的“粘土膨化陶粒材料”發明專利和佳瑞公司擁有的“一種陶粒濾料”實用新型專利均有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為證,予以確認。對比兩方的專利,兩者雖然化學成分相似,但兩者實現的技術方案、目的、用途均不同。新型材料公司的專利技術方案是應用四紀紅土壤粘土進行改良,使其達到膨化的目的,主要用于建筑業,而佳瑞公司專利的技術方案是用粘土、頁巖為主要原料制成陶粒濾料,目的是提供能克服舊的不規則濾料具有水流阻力大,易引起濾池堵塞,反沖洗難,易沖刷破碎等缺點用的一種陶粒濾料,主要用于水處理(環保)。綜上所述,佳瑞公司的專利不構成對新型材料公司專利的侵權。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5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款的規定,判決:駁回原告長沙市新型墻體材料開發總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6760元,鑒定費900元由原告長沙市新型墻體材料開發總公司承擔。
宣判后,新型材料公司不服,向本院上訴稱:1、我方并未否認被上訴人“一種陶粒濾料”實用新型專利的有效性,但被上訴人的產品是利用我方發明專利保護的物料配比做陶粒產品。2、我方發明專利“粘土膨化陶粒”,物料構成關鍵部分是“鐵礦粉”、“固體有機物”,按一定比例配比摻入粘土而制成的陶粒產品。我方的前專利產品構成被上訴人后專利的物料(陶粒濾料)。被上訴人生產“一種陶粒濾料”等于“粘土膨化陶粒”的生產,其生產經營行為構成對我方專利的侵權。3、一審法院應我方申請,保全了被上訴人制作專利產品的物料(鐵礦粉、有機物),以及制成品陶粒,并作出化學成分相似的認定,卻做出未侵犯我方專利的判決,顯然這是錯誤的,應予糾正。4、被上訴人應承擔訴訟期間舉證不能的責任。被上訴人應當舉證與我方生產專利產品物料配比不同的方法,以證明其未侵權,但被上訴人在一審期間未予舉證,故應承擔責任。5、一審期間,被上訴人也未能證明我方的發明是公知技術,因而我方的發明專利是有效的。綜合上述,我方認為被上訴人的陶粒濾料,首先是按照上訴人的專利生產出陶粒,然后再去做濾料,沒有陶粒的生產則無陶粒濾料,陶粒濾料生產構成對我方專利的侵權。一審法院在審理該案時錯誤地更換了我方對該案的爭議焦點,從而導致錯判。為此,懇請二審法院依據事實和法律撤消一審判決,作出公正裁判。
被上訴人佳瑞公司答辯稱:1、我方與上訴人生產的陶粒種類不同,生產陶粒的主要原料不同。我方生產的是頁巖陶粒,上訴人生產的是四紀紅粘土陶粒。我方生產的主要原料是頁巖,上訴人生產陶粒的主要原料是粘土。2、上訴人被保護的專利是改良四紀紅土壤的一種方法,其改良的目的是為了使四紀紅粘土適應陶粒燒制工藝,以達到膨化的目的。我方生產陶粒用的主要原料是頁巖,無需使用四紀紅土壤的改良方法。3、我方與上訴人生產的產品是基于不同的專利。實現的技術方案、目的、用途均不相同。我方是使用“一種陶粒濾料”的專利技術生產的一種用于水處理的濾料。上訴人是使用“粘土膨化陶粒材料”專利技術生產用于建筑行業的一種輕型墻體材料。4、陶粒生產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陶粒生產技術本身已經是公知的技術,上訴人受保護的并不是陶粒生產技術,而是四紀紅土壤的改良方法,否則我國目前正在生產陶粒的成百上千家企業豈不是都對上訴人構成侵權。5、上訴人發明的專利技術,主要是使四紀紅粘土燒制的陶粒整體膨化,產生中空,以達到生產輕型墻體材料的目的,而我方生產的水濾料不需要整體膨化,整體膨化會使濾料太輕而浮在水面,達不到水處理的目的。水濾料必須深入水底。綜上所述,我方與上訴人系根據各自的專利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不同的生產目的,生產用途不同的產品。不存在我方侵犯上訴人專利權的問題,上訴人起訴我方完全是因為上訴人看見我方所生產的水濾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相當的影響且市場前景非常可觀,而試圖進入這個行業,又不可逾越專利這道障礙而實施的行為。我方請求終審法院依法駁回上訴人的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審理期間,各方當事人對以下事實無爭議:
(1)、長沙市新型墻體材料開發總公司于1997年1月20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粘土膨化材料”的發明專利,2000年12月2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其該項專利,專利號為ZL97107920.X.這項發明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載明:1、粘土膨化陶粒材料,是由四紀紅壤粘土、鐵礦粉、固體有機物組成;其組分配比(重量比)是:粘土:80――98%;鐵礦粉:1――10%;有機質:1――10%.其中,固體有機質是植物或礦物的粉碎物。
(2)、萍鄉市佳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佳能公司)于1999年8月30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一種陶粒濾料”的實用新型專利,國家知識產權局于 2000年7月19日授予其該項專利,專利號為ZL99219368.0.該項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載明:1、一種由粘土、頁巖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陶粒濾料,其特征在于:該陶粒濾料形狀呈圓球體狀。
(3)、萍鄉佳瑞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即本案被上訴人于2002年元月申請設立,同年5月被工商批準。2002年5月30日,佳能公司許可佳瑞公司使用“一種陶粒濾料”實用新型專利,佳瑞公司開始生產。
(4)、一審期間,經新型材料公司申請,法院委托江西省分析測試中心物證司法鑒定所對佳瑞公司生產的陶粒濾料產品進行化學組成成分分析鑒定,該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結論為:SiO267.14%, AI2O314.70%, Fe2O39.62%, FeO 0.028%, TiO20.95%, MnO0.11%, CaO 2.07%, MgO 2.10%, K2O 1.14%, Na 2O 0.115%, P2 O50.007%, 燒失量0.26%.
二審期間,在本院規定的舉證期間內,被上訴人佳瑞公司提供了由馮乃謙編著、中國鐵道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天然沸石混凝土應用技術》一書中的第九章,證明其生產的頁巖陶粒,與上訴人生產的粘土陶粒是不同類型的產品,所使用的技術也不相同。上訴人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認為頁巖屬于紅壤的范疇。上訴人新型材料公司在舉證期間未舉證,后在開庭時提供了由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中國土壤》一書中的第130頁,證明頁巖屬于紅壤的范疇。被上訴人質證稱,對該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該書是從農業種植角度作如此劃分,本案涉及的產品是建筑材料,故應從建材原料方面劃分。上訴人新型材料公司還當庭提交了兩份有關人員的書面說明,證明被上訴人生產陶粒濾料的技術是從上訴人有關工作人員處獲得。被上訴人佳瑞公司拒絕對該組證據進行質證,認為上訴人未在法院規定的舉證期間內提供,應視為放棄舉證,且作出說明的有關人員系與上訴人有利害關系的人。上訴人新型材料公司在庭審活動結束后寄交代理詞時又附帶提交了其與佳能公司簽定的《合同書》一份、本公司的提貨單十六份,均為復印件。
本院認為,上訴人、被上訴人提供的書籍資料,因對方對該資料的真實性無異議,其真實性應予認定。上訴人逾期提交的兩組證據,因法庭指定的舉證期間少于30 日,與有關規定不符,故該指定無效,上訴人在開庭時法庭調查階段提供兩份有關人員的說明,屬有效舉證。上訴人開庭后提交的另一組證據,因未在開庭時出示,未經質證,故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根據被上訴人提供的書面資料,陶粒屬于建筑材料領域的超輕骨料,根據其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同可分為頁巖陶粒、粘土陶粒、粉煤灰陶粒。以天然沸石為主要原料的超輕骨料,其配方中也有鐵粉、鋸末等。上訴人提供的書面資料表明,江西的紅壤有不同的母質發育形成的,其中有由第四紀紅色粘土發育形成的,也有由頁巖風化物發育形成的。該資料僅說明,頁巖風化物可發育成紅壤,并未說明頁巖就是紅壤。上訴人提交的兩份有關人員的說明,出具說明的兩人,一個是上訴人單位的副總經理楊清,一個是非本單位職工龍正茂。楊清的說明表明,被上訴人曾于2001年7、8月到上訴人處,并問起陶粒的生產情況,2002年楊清受被上訴人邀請到被上訴人生產線,指導其生產要升高窖溫,后又受托為被上訴人介紹了尚無工作的看火工龍正茂,并將龍正茂帶至被上訴人處。龍正茂的說明表明,其經楊清介紹至被上訴人處指導燒陶粒八天。楊清、龍正茂出具說明的時間分別為2002年9月7日、8月30日。上述說明材料證明被上訴人在建立生產線投入實際生產過程中,就燒結技術方面請教過上訴人有關人員,不能證明被上訴人系按照上訴人受專利保護的物料配比生產陶粒產品。
二審開庭審理前,上訴人新型材料公司先后向合議庭提出三項申請。一項是請求對被上訴人生產的“一種陶粒濾料”半成品、粘土采取證據保全措施,合議庭根據申請收集了部分半成品、頁巖。此后,上訴人又提出對半成品進行成份定量分析、頁巖是否屬于四紀紅壤作定性分析的鑒定申請,合議庭認為,由于原審法院已經委托有關單位對成品作出了成份定量分析,且成份定量分析結論并不能說明物料配比情況,對上訴人的這一申請不予采納。此外,上訴人還提出中止訴訟的申請,理由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已受理了其針對被上訴人的專利提出無效的申請,合議庭認為,本案審理的是被上訴人是否侵犯了上訴人的專利,被上訴人的專利是否有效不影響本案的審理,故本案無須中止審理。合議庭的上述決定開庭時已口頭通知了雙方。
本院認為,本案的焦點為,被上訴人生產的陶粒濾料所用物料及其配比即陶粒是否落入了上訴人獲得的粘土膨化陶粒材料專利的保護范圍。根據上訴人“粘土膨化陶粒材料”發明專利的權利要求書的記載,上訴人“粘土膨化陶粒材料”專利保護的必要技術特征為:由四紀紅壤粘土、鐵礦粉、固體有機質(系植物或礦物的粉碎物)組成,其組分配比是粘土80―98%,鐵礦粉1―10%,有機質1―10%的粘土膨化材料。其中“四紀紅壤粘土”,應理解為由第四紀紅色粘土發育的紅壤。理由為,上訴人在申請本發明專利時,專利局曾就“四紀紅壤粘土”術語的含義提出第一次審查意見,上訴人在答復中稱該術語可從1996年12月出版的《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土壤卷第104頁右欄倒數第12行至第2行中看出。該段落中即提到母質為第四紀紅色粘土的紅壤。由于上訴人所持有的“粘土膨化材料” 的發明專利不是新產品制造方法的發明專利,且上訴人對該產品是否屬于新產品亦未舉證證明,所以本案不存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法定事由,上訴人對被上訴人的行為構成侵權這一事實負有舉證責任。根據法院收集的物品,被上訴人生產的陶粒濾料,使用的原料包括粘土、頁巖、鋸木屑、鐵礦粉。被上訴人的陶粒濾料產品雖以陶粒為物料,但因上訴人并無證據證明被上訴人使用的粘土就是四紀紅壤粘土,且頁巖也不是四紀紅壤粘土,故不能認定被上訴人生產的陶粒濾料所用的物料組成與上訴人受專利保護的物料組成相同或等同。一審期間經有關單位鑒定,雖得出了被上訴人產品的化學含量結論,但產品的化學含量并不等同產品的物料配比,本案沒有證據證明被上訴人產品的物料配比與上訴人受專利保護的物料配比相同或等同。綜上,原審法院認定被上訴人不構成對上訴人專利的侵權正確,應予維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6760元由長沙市新型墻體材料開發總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熊春安
審 判 員 徐清華
代理審判員 肖玉華
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書 記 員 舒安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監視居住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延期審理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撤銷強制措施決定書
2020-10-14檢察建議書
2020-10-14刑事反訴狀
2020-10-14退還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看守所羈押期限屆滿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沒收保證金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查詢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暫予監外執行延期審批表
2020-10-14×××看守所假釋證明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搜查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予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提請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報告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支持刑事抗訴意見書
2020-10-14脫逃罪犯捕回登記表
2020-10-14罪犯減刑(假釋)審核表
2020-10-14罪犯暫予監外執行期間不計入執行刑期審批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