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2005)黔高民二終字第2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雷靜美,女,1945年8月22日生,漢族,貴陽白云益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住所地: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qū)東新路25號附6號。
委托代理人楊劍,男,1971年5月5日出生,苗族,貴州省扶貧辦外資項目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住所地:同上。
上訴人(原審原告)楊仲文,男,1947年8月26日出生,漢族,貴陽白云益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股東,住所地:貴陽市云巖區(qū)中華北路308號4單元4號。
委托代理人楊劍,自然情況同前。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田景蘭,女,1950年1月6日出生,貴陽天宏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住所地:貴州省貴陽市匯靈巷41號。
委托代理人毛玉行,男,1939年11月25日出生,漢族,貴州省廣電局退休職工,住所地:同上。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吳先杰,別名吳金海,男,1944年4月2日出生,貴陽天宏高科技有限公司職工,住所地:貴州省貴陽市廣電巷751臺宿舍。
委托代理人毛玉行,自然情況同前。
原審第三人楊劍,自然情況同前。
上訴人雷靜美、楊仲文為與被上訴人田景蘭、吳先杰及第三人楊劍專利權屬糾紛一案,2003年11月28日原告雷靜美、楊劍、楊仲文向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貴陽中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1、對專利號為ZL01214023.6的“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進行確權,判決該專利的專利權歸三原告所有,被告田景蘭、吳先杰不享有該專利權;2、依法取消田景蘭第一專利權人、第二設計人資格;3、由田景蘭、吳先杰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及律師費用。貴陽中院于2004年4月6日作出(2004)筑民三初字第5號民事判決,駁回三原告所提第一項訴訟請求,支持其第二項訴訟請求。三原告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認為原審違反法定程序,作出(2004)黔高民二終字第49號民事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貴陽中院重審。重審期間,楊劍提出撤訴申請,并申請以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貴陽中院予以準許。2005年2月20日,貴陽中院作出(2004)筑民三初字第38號民事判決,駁回原告雷靜美、楊仲文的訴訟請求。宣判后,雷靜美、楊仲文不服,又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徐彬擔任審判長,代理審判員干秋晗、余波參加的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原告雷靜美、楊仲文訴稱,1998年楊仲文、萬家華、雷靜美、吳先杰四人聯(lián)合研制無害化處理可燃性垃圾項目,書面約定研制成果和專利歸四人集體所有,同年年底研制 “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成功后,即以該設備為固定資產(chǎn),經(jīng)驗資評估成立貴陽白云益大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大公司)。1999 年,該公司更名為貴陽市白云綠蓋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蓋公司),并以綠蓋公司名義將設備產(chǎn)出物報有關部門化驗、監(jiān)測、樣品實驗,于同年8月5日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申請“一種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法”。2000年,綠蓋公司恢復名稱為益大公司,益大公司于2002年將上述發(fā)明專利申請權轉讓給楊劍,楊劍于2002年12月獲得該發(fā)明專利授權,專利號為ZL99115066.X.2000年4月,田景蘭在益大公司參觀時知曉此項目,以共同開發(fā)為借口,竊取該公司科技成果資料后注冊成立貴陽天宏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宏公司),伙同加入天宏公司的吳先杰,用益大公司的設備和工藝流程圖,在田景蘭未參加科研、出資或出力情況下,以二人名義申請并獲得專利號為ZL01214023.6的“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田景蘭成為該專利專利權人和設計人。田景蘭、吳先杰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完全是利用益大公司設備的工藝流程圖,該專利與楊劍獲得的發(fā)明專利密不可分,前者就是為實施后者而專門設計的工藝流程,后者實施需要前者才能實現(xiàn)設計要求。故前者技術特征完全覆蓋后者所保護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是后者的從屬專利,楊劍系后者發(fā)明專利的專利權人,故應享有前者實用新型專利。吳先杰在益大公司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完全是職務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與田景蘭共同申請該實用新型專利,嚴重侵害了原告合法權益,故不應享有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益大公司現(xiàn)已注銷,雷靜美、楊仲文等四人曾就該專利歸四人所有進行過約定,故雷靜美、楊仲文應享有該實用新型專利權。請求判令: 1、對專利號為ZL01214023.6的“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進行確權,判決該專利的專利權歸楊仲文、雷靜美所有,田景蘭、吳先杰不享有該專利權;2、依法取消田景蘭第一專利權人、第二設計人資格;3、由田景蘭、吳先杰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及律師費用。
一審被告田景蘭、吳先杰在答辯期內未提交書面答辯狀。一審庭審中,二被告及其代理人認為,二原告與本案訴爭的專利無直接關系,不是本案的適格原告,益大公司才是本案的適格原告。二被告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與原告的發(fā)明專利無直接聯(lián)系。二原告關于實用新型專利是“一種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法”發(fā)明專利的從屬專利,原告因此享有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主張不能成立。楊仲文以勞動力出資投資益大公司,違反公司法的規(guī)定,楊仲文不能成為益大公司股東。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請。
經(jīng)審理查明:1998年9月20日,吳先杰與楊仲文、萬家華、雷靜美四人簽訂了一份《聯(lián)建聯(lián)營協(xié)議書》(吳先杰在協(xié)議書上簽名并注明其小名為吳金海),約定四人共同自愿出資成立“貴陽白云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公司所有的成果、收入、申報的專利權歸四人集體所有,并對股權分配、工作分工作出了約定,即楊、萬、雷三人等量出資入股,吳先杰技術入股,任工程師、副廠長,主管科研和生產(chǎn)。由于吳先杰自1989年起就與家族成員進行“人工合成木炭”項目的研究,經(jīng)過多年實踐,其已掌握了“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和設備”的一定技術。1998年10月,吳先杰提供圖紙,由省一監(jiān)加工制造YQT―III型生物質能源轉換設備一臺,安裝于貴陽市白云區(qū)王家院村道班房。1999年1月29日,四人以該設備(驗資68.8萬元)為固定資產(chǎn)作實物出資,注冊成立益大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楊仲文。1999年4月16日,益大公司變更名稱為綠蓋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李智。1999年8月9日,該公司作為專利申請人,“李智、吳光杰”為發(fā)明人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申請“一種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法”發(fā)明專利。2000年7月18日,綠蓋公司恢復名稱為益大公司,雷靜美任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同年11月19日,益大公司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提交著錄項目變更申報書,申請將“一種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法”專利申請人由綠蓋公司變更為益大公司,發(fā)明人“李智、吳光杰”變更為吳先杰,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于同年12月29日依法準予變更。2001年3月l 6日,該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并進入實質審查程序。2002年4月l 8日,益大公司與第三人楊劍簽訂《專利申請轉讓合同》,將“一種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法”專利申請權轉讓給楊劍,并于同年5月9日經(jīng)貴陽市公證處進行公證。楊劍于2002年5月l7日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提交著錄項目變更申報書,申請將該專利申請人由益大公司變更為楊劍,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于6月28日依法準予變更,并于同年12月11日向楊劍授予專利號為ZL99115066.X的“一種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法”發(fā)明專利,發(fā)明人吳先杰、專利權人楊劍。其權利要求書記載:該發(fā)明方法是一種垃圾的處理方法,特征在于以可燃性垃圾為原料,按粉碎、烘干、裂解、除塵、冷凝回收、水洗等步驟處理,冷凝回收步驟所述逐級降溫得到的氣體溫度在100―150℃,每級降溫40一60℃。
2000年10月25日天宏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田景蘭。2001年1月27日,吳先杰、田景蘭以“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 設計人身份,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提出實用新型專利請求書,該局于同年1月31日作出專利申請受理通知書,并于同年12月12日頒發(fā)專利號為 ZL0l214023.6的“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設計人吳先杰、田景蘭,專利權人田景蘭、吳先杰。其權利要求書記載:該實用新型由高溫裂解爐和回收裝置組成,是集炭、油、氣、酸一體回收的新設備,適用于可燃性垃圾處理。
另查明,益大公司于2002年8月7日被貴陽市白云區(qū)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銷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
一審認為:當事人可以通過協(xié)議的方式處分自己的權利義務,但是不能違反法律及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楊仲文、萬家華、雷靜美、吳先杰四人在公司成立前簽訂的《聯(lián)建聯(lián)營協(xié)議書》,約定“公司所有的成果、收入、申報的專利權歸四人集體所有”,該約定侵犯了益大公司的法人財產(chǎn)權,并且原告并未提交證據(jù)證明益大公司與專利發(fā)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關于專利權歸屬的約定,因此該約定違反法律規(guī)定,是無效協(xié)議。二原告既非實用新型專利共同設計人,亦非委托他人完成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協(xié)議約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的委托人,故對二原告關于判令其享有專利號為ZL01214023.6的“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請求不予支持。二原告主張因為“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是專利號為ZL99115066.X的“一種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法”發(fā)明專利的從屬專利,故應享有該“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的主張,因該二項專利一為發(fā)明專利,一為實用新型專利,在專利類別上并不相同。其次在先專利與其從屬專利各自均享有獨立的專利權,只是從屬專利的實施不得侵犯在先的專利權,而在先的專利權人并不當然享有從屬專利的專利權。因二原告的該項主張無法律依據(jù),故不予支持。二原告亦無權主張“田景蘭、吳先杰不享有該專利權”、“取消田景蘭第一專利權人、第二設計人資格”的請求,故對該二項訴訟請求亦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條、第八條、第十一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雷靜美、楊仲文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 1550元,由雷靜美、楊仲文負擔。
一審宣判后,原告雷靜美、楊仲文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稱,一審認定事實錯誤、違反法定程序、適用法律錯誤。1、一審認定《聯(lián)建聯(lián)營協(xié)議書》的約定侵犯了公司的法人財產(chǎn)權,是無效協(xié)議不當,因訂立協(xié)議時益大公司尚未成立,協(xié)議約定公司股東投資形成的所有成果、收入、申報的專利權等財產(chǎn)權歸四人集體所有,即是歸公司所有,并非約定將公司財產(chǎn)權歸股東個人分別享有,且(2004)黔高民二終字第50號生效民事判決已確認該協(xié)議合法有效。2、益大公司的全套“無害化處理可燃性垃圾的設備”即本案訴爭專利所指的“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是益大公司成立以前就研制成功的,一審認定益大公司沒有與本案專利發(fā)明人或設計人簽訂專利權歸屬的約定,是不顧客觀條件約束益大公司在成立前無法以法人名義與股東簽訂協(xié)議的事實。3、本案職務發(fā)明的發(fā)明人吳先杰作為益大公司的股東,在公司成立前與其他股東一起簽訂了約定專利權歸公司所有的協(xié)議,在公司成立后卻非法伙同田景蘭將屬于益大公司的實用新型專利權歸為己有,其行為嚴重侵害了公司其他股東的權益,故上訴人以《公司法》第四條、第六條的規(guī)定為依據(jù),以公司股東的名義提起訴訟向被上訴人訴討專利權。本案經(jīng)過多次審理,法院并未對上訴人的主體資格提出過異議,而一審法院卻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一)款作為審查上訴人訴訟主體資格的法律依據(jù),顯屬適用法律錯誤。4、本案訴訟雙方不是因合作完成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產(chǎn)生的確權糾紛,不應適用《專利法》第八條,而《專利法》第十一條是對實施專利、判斷專利侵權等方面的問題所作的規(guī)定,適用于專利侵權案件的審理,不適用審理本案涉及的專利權屬糾紛,故一審適用《專利法》第八條、第十一條審理本案有誤。5、《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是要求訴訟雙方都有責任提供證據(jù)證明自己的主張,而一審卻未采信上訴人所舉證的一系列合法有效、形成完整證據(jù)鎖鏈的證據(jù),而采信了被上訴人來源不合法、內容不合法且與本案無關的證據(jù)判斷本案,亦未要求對方當事人向我方提交證據(jù)副本,未組織雙方進行證據(jù)交換,明顯偏袒被上訴人,致使我方不清楚對方是否在法定舉證期限內舉證,且沒有充足的時間查看對方證據(jù),一審法院嚴重損害了我方的質證權。
被上訴人沒有提交書面答辯意見,其口頭辯稱,本案實用新型專利的研制是由天宏公司出資,吳先杰投入非專利技術,合作開發(fā)出的項目。要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中,各方均未提交新的證據(jù)。
本院認為:國家依法保護法人的人格權和財產(chǎn)權。上訴人稱益大公司的股東于1998年9月20日簽定的《聯(lián)建聯(lián)營協(xié)議書》,其實質是約定將公司的所有成果、權益歸公司所有,而非股東個人所有,《公司法》第四條亦規(guī)定“公司享有由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chǎn)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所以該協(xié)議并未侵犯益大公司的法人財產(chǎn)權,應為有效協(xié)議,本院對上訴人關于《聯(lián)建聯(lián)營協(xié)議書》有效的主張予以支持。根據(jù)該協(xié)議約定的“公司所有的成果、收入、申報的專利權歸四人集體所有”,益大公司的所有財產(chǎn)、權益應歸公司享有。上訴人主張益大公司成立之前就已研制成功“無害化處理可燃性垃圾的設備”即本案訴爭專利所指的“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根據(jù)各方提交的證據(jù)證明,益大公司成立時僅擁有一臺吳先杰在公司成立前提供技術制作的YQT ―III型生物質能源轉換設備為固定資產(chǎn),公司成立后擁有的權利即吳先杰為發(fā)明人的“一種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法”的專利申請權,也已轉讓給楊劍,現(xiàn)楊劍已是ZL99115066.X發(fā)明專利的專利權人。上訴人亦不能舉證證明益大公司成立之前就已研制成功“無害化處理可燃性垃圾的設備”,以及該設備就是 YQT―III型生物質能源轉換設備或“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即不能證明“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益大公司所有的成果、收入或申報的專利權,故本院對上訴人的該主張不予采信。
上訴人認為職務發(fā)明人吳先杰非法伙同田景蘭將屬于益大公司的實用新型專利權歸為己有,侵犯了益大公司其他股東的權益以及具有主體資格等上訴主張,因上訴人不能舉證證明本案實用新型專利系吳先杰執(zhí)行益大公司的任務或者利用該公司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故吳先杰、田景蘭于2001年1月 27日申請并于同年12月12日獲得的ZL01214023.6“無害化處理垃圾的高溫裂解爐及回收裝置”實用新型專利并非吳先杰在益大公司的職務發(fā)明,上訴人主張吳先杰、田景蘭侵犯益大公司股東權益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關于上訴人的訴訟主體資格問題,依照最高人民法院[2004]24號批復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之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后至被注銷登記前,仍應視為存續(xù),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其債權債務由主管部門或清算組織負責清理,有清算組負責清理債權債務的,清算組為訴訟主體,可以起訴應訴;沒有清算組的,清算主體為訴訟主體。本案益大公司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后,仍可進行訴訟活動,但應由清算組織負責清理其債權債務,因益大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一條“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之規(guī)定,股東是清算主體,故益大公司的全體股東都是清算主體,都有在公司終止后清理公司債權債務的責任,均可起訴應訴,因此上訴人雷靜美、楊仲文作為益大公司股東起訴其主體資格是適格的。一審法院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第(一)款不妥,本院應予糾正。本案實用新型專利與楊劍取得的發(fā)明專利是兩項不同性質的獨立專利,一為方法發(fā)明,一為實用新型,二者有著實質上的差別,上訴人不能舉證證明爭議的實用新型專利屬楊劍發(fā)明專利的從屬專利,故一審駁回上訴人關于吳先杰、田景蘭的實用新型專利是楊劍發(fā)明專利的從屬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權應歸上訴人所有的主張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上訴人既然不是ZL99115066.X發(fā)明的專利權人,其認為吳先杰作為益大公司的股東將公司的實用新型專利權歸為己有也沒有事實依據(jù),故其無權以權利人身份請求取消田景蘭第一專利權人、第二設計人資格,一審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正確,應予維持。上訴人關于一審違反法定程序,未組織雙方進行證據(jù)交換,損害了上訴人的質證權,適用法律錯誤等上訴理由,經(jīng)審查,證據(jù)交換不是審理案件的必經(jīng)程序,一審法院在開庭審理中已對雙方提交的證據(jù)組織質證,因此上訴人的上述理由,本院不予采信。一審在判決中引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專利法》第八條、第十一條,有不妥之處,但判決正確。綜上,一審認定事實清楚,處理結果正確,本院應予維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條、第一百九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各1550元,共計3100元,由雷靜美、楊仲文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員 徐 彬
代理審判員 干秋晗
代理審判員 余 波
二○○五年八月十六日
書記員 車淑娟(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被告承認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的,民事簡易程序訴訟文書樣式(試行))
2020-10-14×××人民法院執(zhí)行死刑命令(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綜合報告(死刑案件用)
2020-10-14訊問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用)
2020-10-14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書—涉及國家秘密案件用(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調查取證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糾正違法通知書
2020-10-14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詢問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受指令人民檢察院)
2020-10-14刑事確認復查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起訴書
2020-10-14提押證
2020-10-14移送扣押、凍結物品、文件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起訴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申請書
2020-10-14×××公安局撤銷案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jù)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