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2005)滬二中行終字第428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金昌,男,1985年6月6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西藏南路1566弄28號102室。
委托代理人金國(金昌之兄),1959年9月15日出生 ,漢族,住上海市西藏南路1374弄3號604室。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市黃浦區民政局,住所地上海市延安東路300號。
法定代表人尹柏炎,上海市黃浦區民政局局長。
委托代理人詹廣泉,男,上海市黃浦區民政局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左萍,女,上海市黃浦區民政局工作人員。
上訴人金昌因履行法定職責一案,不服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2005)黃行初字第187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金昌的委托代理人金國,被上訴人上海市黃浦區民政局(以下簡稱黃浦區民政局)的委托代理人詹廣泉、左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查明:金昌父親金云根1951年在朝鮮戰場受傷,于1952年被評定為特等革命傷殘軍人,1956年退伍后被安排在上海低壓電器一廠工作,并領取黃浦區民政局發放的傷殘保健金。金云根于2002年2月病故,黃浦區民政局一直發放傷殘保健金至2002年底(發放了全年)。金昌現在大連海事大學求學,因沒有生活來源,在金云根病故后,多次向黃浦區民政局提出要求享受病故軍人家屬定期撫恤金待遇。2005年3月7日,金昌再次書面向黃浦區民政局提出申請,黃浦區民政局于同年5月20日書面答復金昌,對其申請予以拒絕。金昌遂于2005年7月27日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黃浦區民政局履行法定職責,給予金昌享受病故軍人家屬的定期撫恤金待遇。
原審法院認為:根據國務院第8號令《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第三章第十八條和民政部民[1989]優字19號關于頒發《關于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的通知第十四條的規定,民政部門對生前沒有工作而領取傷殘撫恤金的特等、一等革命傷殘軍人病故后,給予其家屬發放定期撫恤金。而對生前已經工作并領取傷殘保健金的革命傷殘軍人病故后,不能給予其家屬發放定期撫恤金。2004年10月1日新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施行后,民政部民辦函 [2004]237號《對〈民政部關于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有關問題的答復》明確: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對于新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施行之前發生的實體行為,仍然適用于舊的法規及解釋。黃浦區民政局據此未給予金昌享受病故軍人家屬的待遇,并無不當。遂判決:駁回金昌的訴訟請求。判決后,金昌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
上訴人金昌上訴稱:本案應適用2004年10月1日施行的新《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其一,上訴人請求發放撫恤金的行為發生在2004年10月1日之后,應適用新條例;其二,民政部《關于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縮小了新《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中“病故軍人遺屬”的范圍,故不應適用該解釋。根據新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的規定,上訴人屬于享受定期領取撫恤金的情形,被上訴人未履行法定職責,顯屬不當。原審法院適用法律不當,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支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被上訴人黃浦區民政局辯稱:根據民政部《對〈民政部關于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有關問題的答復》的規定,上訴人的情況應適用舊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上訴人的父親金云根屬于退出現役后參加工作、領取傷殘保健金的對象,根據民政部《關于貫徹執行<軍人憮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的規定,金云根去世后,其子女不能享受國家發放撫恤金的待遇。故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在一審中,上訴人金昌向法院提供了以下事實證據:1、2005年3月7日金昌向黃浦區民政局提出書面申請要求享受病故軍人家屬的待遇;2、2005年5月 20日黃浦區民政局給金昌的書面答復;3、金云根的革命傷殘軍人證。被上訴人黃浦區民政局向法院提供以下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1、1988年7月18日國務院第8號令《軍人撫恤優待條例》;2、1989年4月17日民政部民[1989]優字19號關于頒發《關于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的通知;3、1999年7月 1日上海市民政局滬民優發(1999)16號《關于本市優撫對象定期撫恤金和定期定量補助若干問題處理規定的通知》;4、2004年8月1日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第 413號令《軍人憮恤優待條例》;5、2004年11月19日民政部辦公廳民辦函[2004]237號《對〈民政部關于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有關問題的答復》。上訴人和被上訴人提供的以上證據及依據,真實合法,與本案具有關聯性,本院予以采信。
本院經審理查明,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根據國務院1988年8月1日起施行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第二條的規定,被上訴人具有對病故軍人家屬進行撫恤和優待的法定職責。上訴人的父親金云根生前是特等革命傷殘軍人,本案爭議焦點在于上訴人金昌是否應享受病故軍人家屬撫恤金待遇。首先,金云根于2002年去世,對于其去世后家屬的撫恤問題,應適用當時施行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而不應適用2004年才施行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對此民政部辦公廳民辦函[2004]237號《對<民政部關于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有關問題的答復》中也予以了規定。其次,根據1988年《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退出現役后參加工作,或者享受離休、退休待遇的革命傷殘軍人,由民政部門發給傷殘保健金。該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本條例由民政部負責解釋。”對此,民政部民[1989]優字19號關于頒發《關于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的通知第十四條規定,革命傷殘軍人因病死亡,原領取傷殘撫恤金的,由民政部門另增發半年傷殘撫恤金,作為一次性補助,其中因戰、因公致殘的特、一等革命傷殘軍人的家屬,享受病故軍人家屬的待遇;原領取傷殘保健金的,其撫恤按本單位有關病故人員的規定予以辦理。上訴人父親屬于領取傷殘保健金的對象,故上訴人不能享受定期撫恤金待遇。綜上,被上訴人對上訴人申請享受定期撫恤金待遇不予批準的答復,并無不當。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缺乏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原審法院判決并無不當。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元,由上訴人金昌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王朝暉
代理審判員 姚倩蕓
代理審判員 沈亦平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書 記 員 張 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復核死刑改判用)
2020-10-14刑事自訴案件反訴狀
2020-10-14人民法院減刑執行通知書(死刑緩期執行、無期徒刑減刑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高級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死刑命令(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令(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不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檢察建議書
2020-10-14糾正不當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意見書
2020-10-14決定釋放通知書
2020-10-14提供法庭審判所需證據材料意見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清單
2020-10-14出入境管理監視居住/延長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接受刑事案要件登記表
2020-10-14×××公安局取保候審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調取證據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傳喚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