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5日,黃先生向蔣先生借款500萬元,簽署了一份貸款協議,并同意將爭議提交仲裁委員會裁決。后來,黃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處七年有期徒刑,其中包括在刑事調查過程中向蔣借款500萬元,蔣提交仲裁,黃認為“先處罰后人民”。因此,仲裁委員會缺席裁決,蔣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黃以程序違法為由申請撤銷裁決
[分析]
一些人認為,司法解釋對仲裁的“違反法定程序”做出了限制性解釋,僅限于“違反《仲裁法》規定的仲裁程序”和“當事人選擇的仲裁規則可能影響案件的正確裁決”,而“人民面前的處罰”規則僅適用于訴訟程序,對仲裁機構不具有約束力,因此,本案所涉及的仲裁不存在程序違反理論。筆者認為,小部分從保證仲裁裁決的執行出發,大部分從維護法律秩序的統一出發。根據現行法律規定,非法集資只能通過刑事追繳或責令返還賠償金,而不能訴諸于公民權利保護。因此,即使仲裁機構對此類爭議做出裁決,也無法進入民事執行程序,因此仲裁機構無法接受此類仲裁申請。理由如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認定民間借貸本身涉嫌非法集資罪的,裁定駁回起訴,并將涉嫌非法集資罪的線索和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可以看出,在刑事案件懸而未決之前,人民法院不受理基于同一事實的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39條規定:被告人非法占有、處分被害人財產的,應當依法追回或者責令退還。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可見,刑事判決后,貸款只能收回或退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的規定》第五條第二款規定:“追償或者返還賠償后仍不能彌補損失的,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法庭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目前,由于新《刑事訴訟法》的解釋進行了修改,這一規定已被完全廢除。可以看出,如果追償或退款后無法彌補損失,則無法提起民事訴訟。綜上所述,在涉及非法集資犯罪的經濟糾紛案件中,現行法律限制當事人通過私法保護自己的權利。因此,如果允許仲裁機構接受此類仲裁申請,就等于為人們逃避法律打開了一扇“后門”。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可以很容易地避免民事訴訟的“障礙”。因此,本案涉及的仲裁條款應視為無效,仲裁機構無權作出裁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中被強制購物,事后發現上當受騙如何處理
2021-02-16公車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3-06合伙財產的出質限制有哪些
2021-01-27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2020-12-02解除勞動合同后是否要遵守競業限制
2021-03-10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人身保險金額確定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09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車險未生效可以退保嗎
2020-12-12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如何簽訂房產保險合同
2021-03-24保險公司不按條款賠付怎么處理
2021-02-09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保險原則:構成保險利益的必要條件
2021-01-23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
2021-03-23殘廢
2021-02-17土地出讓金與出讓地價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