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合同糾紛有四種方式,主要依據合同法第128條:“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糾紛。當事人不愿和解、調解或者共同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根據這一規定,可以認為合同糾紛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
(1)和解是指合同糾紛發生時,當事人可以重新協商的方式,在尊重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就爭議事項達成協議,解決爭議。和解是當事人在自愿原則下自由選擇解決臺灣與臺灣糾紛的方式,而不是解決合同糾紛的必要程序。當事人也可以不經協商解決,直接選擇其他方式解決爭議。(2) 調解是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解決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調解有兩種方式。一是合同糾紛發生時,人民調解委員會可以向糾紛當事人所在地或者糾紛發生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二是行政調解。主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合同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申請行政調解必須符合下列條件:申請人必須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有明確的被申請人、具體的調解請求和事實依據,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案件范圍的規定。但是,已經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提起訴訟申請仲裁的。一方請求調解,另一方不同意調解的,不予受理調解申請。當事人雙方接受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訂立調解協議,即當事人應當按照調解協議履行各自的義務。由于調解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不能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解決糾紛。(三)仲裁是指合同爭議當事人根據爭議發生前或者發生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裁決和解決的方式。仲裁具有準司法性質,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具有法律效力,應當由當事人履行。(四)訴訟,是指合同糾紛發生后,當事人沒有仲裁協議的,任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處理合同糾紛。這是解決合同糾紛最常見的方式。合同糾紛經人民法院審理判決后,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和調解書。當事人拒不履行的,對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以上是《保險合同當事人如何解決合同糾紛》編者總結的介紹律師網. 保險合同當事人解決合同糾紛有四種方式: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小編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這個問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的情況更復雜,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在本網站咨詢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新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2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黨員受刑法處罰是否都要開除黨籍
2021-02-20支票掛失流程
2021-02-22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保姆虐待被看護人涉嫌犯罪嗎
2021-01-17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如何應付房屋租賃中易見的法律糾紛
2020-11-26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2-24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保險合同中經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單位要給滿50歲的女職員買養老保險嗎
2021-02-17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保險車輛出險后理賠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2021-02-14保險代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