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06年7月,陳某以找工作為由借了楊某的身份證,得知楊某在銀行有一筆錢,便用身份證向銀行申請掛失存單,并再次取得存折和密碼,最后取走楊某在銀行的1.4萬元存款。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陳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第二種觀點認為,陳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原因是陳某向銀行掛失、補卡、取款等一系列行為,受害人陳某并不清楚。陳某的行為模式符合盜竊罪所要求的“秘密盜竊”行為模式。此外,銀行向陳某付款并非基于財產處置不當,而是基于正常交易的交易慣例,因此不應以詐騙罪定罪。分析:作者同意第一種觀點。原因如下:
首先,從主體和行為的角度來看,本案屬于三角詐騙。三角詐騙是指受害人與被騙人不是同一人的詐騙行為。三角詐騙的三角是行為人、受害人和被騙人。三角詐騙罪的成立,要求不動產處分人有處分被害人財產的權利,或者處于處分被害人財產的地位。陳某利用楊某的身份證掛失并補辦了卡,這使具有處分權和身份的銀行陷入了對財產的錯誤認識和處分,致使楊某的財產權益受到損害。因此,陳某的行為構成(三角)詐騙罪。
其次,在多個主體的情況下,盜竊不能僅以“秘密盜竊”來認定。以《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規定的票據詐騙罪為例,如果行為人利用他人的匯票、本票、支票等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財物,與被害人相比,取得財物的行為確實具有“秘密盜竊”的性質,但不能成立基于此被認為是盜竊。就本案而言,銀行具有處置儲戶財產的權限和地位,行為人的行為不符合盜竊罪的特征。
第三,在按照交易慣例進行交易的前提下,銀行仍有可能因為“被騙出錯”而受到紀律處分。目前,銀行等金融機構只對客戶身份等相關信息進行正式審查,而沒有對每筆交易進行實質性審查。形式審查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一些人可能通過欺騙銀行來獲取被害人的財物,這使得詐騙犯罪特別是金融詐騙犯罪大量發生。
保險欺詐的數量很大。這里的數額比較大,參照“起訴標準”的規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個人保險詐騙,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2)單位保險詐騙,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犯此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萬元以上罰金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最后總結出保險欺詐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違反保險法的規定,采用捏造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的方法騙取保險金,數額巨大的行為。所以一旦你發現了這個現象,或者這個跡象,記得去問律師律師網,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什么是三級醫療事故
2021-01-16會計處理企業擔保問題有哪些要點
2020-12-19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我該怎么辦
2020-11-14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法院協助調查函適用情形
2021-02-28執行董事和董事長有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1-08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嗎
2020-12-02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的?
2021-02-14保險公司怎么評估房屋補償標準
2021-02-25重大疾病險公司拒絕理賠該如何處理
2020-12-06人身保險新型產品包括哪些?
2021-02-08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航空公司騙旅客下機改簽延誤應如何理賠
2021-01-24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保險代理人對保險經紀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6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該補償多少錢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