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方分別出資50萬元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自成立以來,經(jīng)營狀況一直不好。為維持公司的正常經(jīng)營,甲、乙、丙三方多次向公司注資,三方注資金額不相等。但公司仍然無法擺脫困境。在這種情況下,C不愿繼續(xù)經(jīng)營,與甲方、乙方在經(jīng)營理念上存在分歧,故擬退出合資公司,將其出資轉讓給丁某。但甲乙雙方均不同意丙方退出。丙方不顧甲、乙雙方的反對,低價將其出資轉讓給丁方,并隱瞞了甲、乙雙方不同意轉讓出資的事實。丁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經(jīng)營決策時,遭到了甲方和乙方的反對。丁某以該公司為被告,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確認其股東身份,保護其股東權利的行使。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以C、D轉讓出資未經(jīng)全體股東過半數(shù)同意,侵犯其他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為由,C、D轉讓出資無效,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法律分析本案主要涉及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轉讓出資(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以下簡稱轉讓出資)的有效要件。轉讓出資不僅是轉讓方與受讓方之間的法律行為,而且涉及公司其他股東的利益。鑒于此,出資轉讓除了符合一般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外,還有其特殊的要件。這些要件可以分為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首先,轉讓出資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轉讓出資必須經(jīng)全體股東過半數(shù)同意,其他股東應當放棄優(yōu)先購買權
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jīng)全體股東過半數(shù)同意;股東不同意轉讓的,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不購買轉讓的出資的,視為同意轉讓。這是第一個實質性要素的法律依據(jù)。需要強調的是,在《條例》后半部分,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否則,視為同意轉讓,這表明其他股東不僅應當表示不同意轉讓,但同時也表明其購買轉讓出資的意圖,否則,其行為將被視為同意轉讓,因此,其對轉讓出資的異議將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關于何時表明,沒有相關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中,只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確定。只有少數(shù)股東不同意轉讓,占股東總數(shù)的一半以下的,股東的不同意不妨礙轉讓出資。因此,從轉讓方的角度來看,轉讓行為并不局限于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是否及時表達了購買意向,轉讓方可以直接與股東以外的受讓方就股權轉讓進行協(xié)商,只要不侵犯其他股東的優(yōu)先購買權;不同意轉讓的股東占全體股東半數(shù)以上的,其意見不一致的,構成轉讓出資的障礙。在這種情況下,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會及時作出進一步的意思表示,即是否購買出資,這將對轉讓出資產(chǎn)生重大影響。轉讓人必須等待。否則,轉讓人的直接轉讓將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構成非法轉讓。從理論上講,“及時”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期限。有論者認為,30天是合理的期限,在同等條件下,不在期限內表示同意的,視為同意轉讓,經(jīng)股東同意轉讓的出資,其他股東有優(yōu)先購買權。這是第二個實質要件的法律依據(jù)。所謂優(yōu)先購買權,是指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優(yōu)先購買轉讓的出資。優(yōu)先購買權的行使取決于轉讓方和股東以外的受讓方是否確定或基本確定出資轉讓的價格。因為其他股東只有知道出資轉讓的對價后,才能決定是否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需要說明的是,對于轉讓的部分出資是否可以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即其他股東是否只能主張購買轉讓的部分出資,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理論上有分歧。有論者指出,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的前提是條件相同,即其他股東只有遵循股東以外的受讓人所接受的相同條件,才能主張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如果他們只購買部分轉讓的資金,就違反了“同等條件”的前提,也損害了轉讓方的利益。因此,優(yōu)先購買權只能對轉讓的全部出資行使,不能對轉讓的部分出資行使。這種觀點更符合優(yōu)先購買權的法律含義,出資權轉讓的形式要件是指有限責任公司轉讓出資后,應當將受讓人的有關情況記載在股東名冊上股東,記載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出資額和出資證明書號。《公司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股東依法轉讓出資后,公司應當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以及轉讓的出資額記載于股東名冊。該規(guī)定要求,出資權轉讓應當以受讓人在股東名冊上記載的有關情況為形式要求,并視為出資轉讓最終完成的標志。然而,在實踐中,大多數(shù)有限責任公司都沒有股東名冊,有關出資轉讓的相關事實也沒有記載(這一規(guī)定在《公司法》中已成為神話)。有評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董事會的相關記錄、受讓人參加股東大會表決的記錄等文件應當作為轉讓出資的有效證明。司法機關確定出資轉讓形式要件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工商變更登記是出資轉讓的有效條件。工商變更登記后,才能確認出資轉讓生效并最終完成,否則出資轉讓無效;有人認為,出資轉讓是有效的,轉讓的最終完成以受讓人在股東名冊上的記載為依據(jù),而不是以工商變更登記為依據(jù)。從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精神上看,投資轉讓屬于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圍,法律沒有規(guī)定工商變更登記的有效要件。因此,不宜將工商變更登記作為投資轉讓的有效要件,后者的司法認定更符合法理。但是,作為出資轉讓的一方,為了防止不必要的糾紛,及時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是上策第三,啟示有限責任公司是一種基于民間合作的共同投資行為,不同于以資本c為基礎的股份公司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同業(yè)競爭限制協(xié)議是怎樣的
2021-02-24強制執(zhí)行公證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02在租賃合同存續(xù)期間承租人死亡怎么辦
2021-02-03商標公示期是多長時間
2021-01-21和精神病人結婚該怎么辦
2020-12-16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職工骨折單位能辭退嗎
2021-03-06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公共航空運輸企業(yè)需要投什么保險
2021-01-20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xù)包括哪些
2020-12-05商業(yè)車險二次費改的最新規(guī)定內容
2021-03-01保險代理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0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什么時候分離
2021-01-10村委會非法轉讓土地如何處罰
2020-11-20土地轉讓協(xié)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05土地流轉補償款是如何的
2021-03-06土地流轉發(fā)生糾紛時用什么解決方式最好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