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作品著作權權屬及侵權責任認定兩者應如何判斷?
認定數碼攝影作品著作權屬應注意把握的要點
數碼照片的權屬應結合其屬性參數拍攝時間、當時場地情況及原告提供的同一場景的系列圖片等相關證據,綜合判斷。具體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數碼照片屬性參數難有足夠的證明力單獨證明數碼照片的著作權歸屬。數碼科學技術的普遍應用以及數碼攝像機的出現使攝影作品的表現形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數碼照片已替代傳統膠卷照片走進了千家萬戶,與此同時,新技術也給數碼照片的著作權屬認定帶來了新的問題。由于數碼攝影的記錄、傳播、復制方式與傳統攝影完全不同,導致對原創性的認定也完全不同。對傳統攝影作品來說,只要有原始的膠卷底片,一般就可以認定作品的原創性。但是,對于數碼照片來講,由于作品的儲存介質是電磁數碼,因而照片的復制極其簡便,而且復制并未改變數字信息,使其可以對網上和硬盤里的數碼照片隨意復制,一旦產生糾紛,很難判斷到底誰是照片的原作者。本案中,原告提供的光盤中儲存的數碼照片已非原始格式圖片,且其在光盤中的存儲時間也與照片拍攝的時間不能嚴格對應,在此種情況下法院很難單純從機器可讀形式的數字證據中判斷數字攝影作品的原始著作權歸屬。
2.原始數碼照片屬性參數的證明力大于已轉存過的數碼照片屬性參數。在我國,作品只要完成作者就享有當然的著作權。因此,作者若能夠提供原始數碼照片屬性參數,證明其是原始和唯一作者的證明力將當然大于上述已經轉存過的數碼照片屬性參數。例如,從技術角度分析,照片拍攝完成后,將RAW原始數據格式刻盤保存,這樣,即使將來發生糾紛,RAW原始數據較之JPEG等格式數據更能說明數碼照片拍攝后的原始狀態。或者利用PS等軟件,采取在自己的作品上做“水印”等方法,避免侵權。另外,還可以將照片在不破壞美感的前提下進行適量剪裁,以此避免侵權者得到100%全畫面的照片。但是無論是否利用上述方式保存原始參數,單獨的數碼照片屬性參數證據都難以具有足夠的證明力單獨證明數碼照片的著作權歸屬。
3.利用創作過程的唯一性綜合認定數碼照片著作權歸屬。本案中,在原告提供的光盤存儲數碼照片屬性參數難以單獨證明原告對涉案攝影作品享有著作權的情況下,法院結合了證人證言對數碼照片拍攝時間、當時場地情況說明及原告提供的同一場景的系列圖片等相關證據,綜合判斷數碼照片著作權權屬。法院審理此案把握了這樣一個思路,即不同的人因構思不同、視角不同、時間點不同,在同一場景下所拍攝的照片不會完全相同,總能找出細微的差別,也就是說創作過程總是唯一的。如果無法根據數字文件的持有來認定創作者,還可以從具體的拍攝過程入手進行綜合判斷。如果照片的內容是人物,可向被拍攝者、現場的目擊者求證,由此來確定真正的創作者;如果照片的內容為靜物,則可以要求當事人對被攝景物出現的地點以及拍攝場景進行詳細說明,甚至還可以進行實地勘察或者現場模擬,從而證實當事人表述的真實性。
4.數碼照片著作權人可運用多種方式避免糾紛產生。首先,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在無法確認權屬的情況下,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因此,數碼攝影作品完成后,作者可以首先在紙質的報紙、雜志發表作品,署上自己的姓名并保存該報紙、雜志,一旦將來作品被侵權,報紙、雜志便可以證明著作權的歸屬。其次,數碼攝影作品一經完成,作者可以及時把含有該作品數碼底片的軟盤提交公證機關,由公證機關將軟盤封存并注明作者名稱、收到的日期,作為公證證據,這在證明效力上比其他書面證據的證明力要強。再次,還可以通過對原創性數碼攝影作品的登記來保護合法的著作權。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實行自動保護的原則,規定作品創作完成后就享有著作權,并對作品實行自愿登記。為了更好地維護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避免著作權權屬糾紛,我國現行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自愿登記的作品予以形式上的著作權確認,一旦發生著作權糾紛時,可以作為初步證據。除此之外,還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作者在完成數字攝影作品后,即將該作品的數碼底片儲存在軟盤中或者將作品打印在紙張上,然后將軟盤或紙張裝入信封并密封,到郵局以本人為收件人寄出。作者在收到密封的物品后并不啟封,而是完整地保存它。一旦發生糾紛,信封上郵戳顯示的寄出日期即能證明作品的完成日一定在該日期之前,而侵權日期肯定要晚于作品完成日期,從作品形成時間上證明權屬,借此達到保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目的。
關于侵權的認定
著作權侵權行為,是指違反著作權法的規定,侵犯權利人依照著作權法所享有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行為。攝影作品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利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這些權利是和作者的人身不可分割的權利,主要表現為作者的精神權利。財產權利一般包括獲得報酬權、復制權、展覽權、發行權、編輯權及整理權等。
我們在代理侵權案件中,判定行為人是否實施了侵權行為,首先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行為人要有侵犯著作權的侵權事實。
一般來講,行為人具有未征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的行為,就是侵權的事實。這種侵權行為既可能是對著作人的人身權的侵犯,也可能對財產權造成的損害,或者二者兼有之。
2、行為必須具有違法性。
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是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如果其行為屬于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他人作品,則因為其不具有違法性,即使未征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仍然不能認定為是侵權。著作權法中對作品合理使用是對著作權的一種限制,對被告所實施的行為是否屬于合理使用他人作品,就成為著作權侵權行為認定的又一個關鍵問題。所以作為代理人的律師,要對上述問題進行認真的審查。
3、行為人主觀有過錯。
所謂過錯,是指侵權人對其侵權行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若行為人不具有主觀過錯,即使作用了他人的作品,也不能認定為侵權。
另外,在確定侵權行為以后,還要對所控告的違法行為是屬于民事侵權行為還是行政違法行為進行區分。有的當事人甚至代理律師在侵權的民事訴訟中,提出屬于行政處罰的訴訟請求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在認定對著作權侵權行為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被告的行為已構成侵權,但原告的權利運用確有瑕疵或者受到一定限制,給最終認定侵權行為帶來不利的后果。
綜合上面所說的,著作權對于當事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特別是對于攝影者的人來說,在被侵犯了自己著作權的時候,一定要找出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是這個作品的所有人,所以,對于自己的作品一定要好好的保護,現在違法的分子太多,是很容易被別人侵犯的。
著作權侵權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幾種
侵犯著作權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著作權有效期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云律師,福建韋達律師事務所副主任,1997年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大學副教授,曾長期在人民法院和政府法制機關工作,婚姻家庭咨詢師(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福建電視臺新聞頻道《律師在現場》律師團成員,福州電視臺移動頻道“法律講堂”特邀專家,福州市議和網公益律師團首席專家,福州市律師協會勞動和社會保障委員會委員.張云律師先后長期在人民法院和政府法制機關工作,諳熟我國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運作方式、工作模式、辦事程序,能夠熟練地處理法律問題,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敏銳的社會洞察力、扎實的法律理論基礎、較高的法律分析應用能力。現主要從事征地拆遷、婚姻家庭、債權債務、交通事故、合同糾紛、勞動爭議、刑事辯護等法律實務工作。
涉外結婚必須公證嗎
2021-02-10法律援助什么意思,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01公安機關應當在事故發生后多久出具事故認定書
2021-03-01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法醫鑒定輕微傷標準是什么
2021-02-05訴訟中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1夫妻雙方怎樣做能不承擔對方債務
2021-01-13預約合同的基本規則是怎樣的
2021-02-23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員工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8公司部門解散可以辭退員工嗎
2021-02-19意外傷害險可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12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五種情況!自駕出險不理賠
2021-01-09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是什么
2021-02-18無責任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