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所得稅按年度計征、分期預繳、年末結清繳納、一年以上退一年以下補(1)預繳月(季)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難以按實際數額預繳的,可以按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1/2或1/4預繳所得稅,也可以按當地稅務機關批準的其他方式預繳所得稅
(2)年終決算所得稅計算方法× 33%; p> (一)企業未按時預繳所得稅的,同時收取滯納金(國稅函發[1995]593號)(2)所得稅預繳中少繳的稅款是否應視為逃稅,不應視為逃稅(國稅函[1996]8號)
(3)對所得稅預繳的處罰起始日的規定企業所得稅年檢
企業所得稅年檢應在納稅人提交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后進行。稽查(包括決算時稽查和決算后稽查)所繳稅款的滯納金,自決算后次日起計算征收。罰款及其他法律責任按照《稅收征管法》(國稅函[1998]63號)的有關規定執行。但是,抵免限額不得超過按照中國企業所得稅規定計算的境外所得應納稅額
可以抵扣的境外所得稅,必須是納稅人從境外取得的所得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不包括減免稅和納稅后由他人補償或負擔的稅款。稅收抵免限額× 來自某個國家的收入/國內外總收入。信貸不足的處理;超過扣除限額的,超出部分當年不作為稅款扣除,也不列為費用。但是,以后年度可以用不超過限額的扣稅余額補足,最長補足扣稅期限不超過五年。(3)股息、利潤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合營企業的稅收)1。合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當征收所得稅,然后進行分配。合營企業的虧損,由合營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在當地彌補。投資者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低于合營企業所得稅稅率的,所得稅不予退還;投資者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于合營企業所得稅稅率的,應當按照規定繳納投資者企業的稅后利潤。補充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合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投資方返還的利潤/(1-合營企業所得稅稅率);(2)合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合營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3) 扣稅=合營企業應納稅所得額× 合營企業所得稅稅率
(4)應交所得稅額=應交所得稅額-抵稅額
3。企業對外投資返還的股息紅利收入,暫按合營企業的規定調整(財稅字[1994]9號文起)。在合營企業利潤、股息、紅利的納稅問題上,如果投資者所在企業的適用稅率高于合營企業的適用稅率,為了簡單計算,利潤,投資者所在企業從合營企業返還的股份和股利,不得計入投資者所在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并按上述文件所列計算公式繳納所得稅。如果合營企業的適用稅率與投資方企業相同,但由于合營企業的稅收優惠,合營企業的實際稅率低于投資方企業的實際稅率,則利潤,投資者從合營企業返還的股息和紅利不征稅(國稅發[1994]229號)。關于投資者從合營企業返還的稅后利潤及彌補虧損的問題(一)投資者從合營企業返還的稅后利潤按規定應當繳納所得稅的,投資者的企業有虧損的,中國企業從中外合資經營企業返還的稅后利潤,可以先用返還的利潤彌補虧損,彌補虧損后仍有余額的,再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由于不同地區(如經濟特區和浦東新區)稅率不同,中國企業應按《合營企業利潤返還計稅辦法》(國稅發[1994]250號)的規定補稅。如果投資者從合資企業收回利潤,如果投資者的企業有虧損,應該先用虧損彌補。如果彌補虧損后有盈余,按投資企業法定稅率與合營企業適用稅率的差額,按照合營企業納稅的有關規定(節選財稅字[1995]81號)計算。企業對外投資取得的利潤、股息、紅利和其他投資收益,投資者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于被投資企業適用稅率的,其利潤、股息、紅利等。,在被投資企業以應支付利潤進行會計處理時分配給投資方,無論投資方企業是否收到,均應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納稅。被投資企業的虧損只能在被投資企業彌補,不得沖減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為簡化計算,企業發生虧損的,投資所得額(包括股利、股息、合營企業利潤、,(等)被投資單位返還的,不再恢復稅前利潤,可直接用于彌補虧損,其余可按有關規定征稅。比如,企業既有按規定需要納稅的投資收益,又有不需要納稅的投資收益的,可以先用需要納稅的投資收益直接彌補虧損,再用不需要納稅的投資收益彌補虧損。彌補虧損后有盈余的,不補稅。(四)清算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清算所得,是指納稅人的全部資產或者財產扣除清算費用、損失、負債、未分配利潤、公益金、公積金后的余額,納稅人的清算期間不屬于正常生產經營,清算所得不能享受法定減稅、免稅(一)中央部門、總公司、行業協會、協會、基金會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的所得稅,以及預算內企事業單位和上述企事業單位組織的外國企業(2)金融、保險企業所得稅(3)軍隊辦國有企業所得稅(摘自國稅發[1995]23號)(2)納稅期限
1。納稅義務人應當在當月或者季度終了后十五日內預繳所得稅清理時,應當在注銷工商登記前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所得稅。年終后4個月內結清。納稅人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45日內,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決算報表和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辦理年終決算。
(三)納稅地點,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企業所得稅由納稅人向當地主管稅務機關繳納。所謂“所在地”,是指納稅人經營管理的實際所在地。企業注冊地與實際經營管理地不一致的,以實際經營地為納稅地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事務所可以代理哪些案件
2021-01-28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父母離婚的對子女的撫育費如何給付
2021-02-18離婚后監護人不盡撫養義務該怎么處理
2021-02-06爺爺奶奶有探望權嗎
2021-03-01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
2021-01-16包辦婚姻與買賣婚姻有何異同
2020-12-29傷殘鑒定費用多少
2020-12-10土地重復抵押違法嗎
2021-01-24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無保險利益人投保合同案例
2021-02-09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保險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