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益平衡與法律的價值取向一般來說,利益是人們需要的滿足,需要是利益形成的根本前提。興趣是人類社會中個人和組織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它是社會領域中最常見、最敏感的問題,也是最容易引起人們注意的問題《史記》記載,“天下興隆,皆為利”;世界熙熙攘攘,一切為了利益[1]馬克思說過:“人們所追求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盵2]恩格斯指出:“每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表現為利益?!盵3]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霍爾巴赫,同時明確提出“利益是人類行為的唯一動力”[4]在現代社會,由于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利益關系的復雜性,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可避免。利益沖突是由一定的利益分歧和矛盾引起的。它體現在利益主體基于利益的分歧和對利益的追求而產生的爭斗和糾紛,是利益主體之間矛盾激化的表現形式。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廣泛的利益沖突。由于利益本質上植根于一定的社會物質生產關系,人們對利益的追求是在有限資源條件下實現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人是自利的產物。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必然會與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發生沖突。利益沖突的根源在于有限的社會資源不能滿足不同社會利益主體的無限需求[5]利益均衡是指按照一定的標準和方法協調不同的、相互沖突的利益,這是社會整合與和諧的關鍵,人們始終生活在一定的利益關系中,社會在多重利益沖突與協調中前進。人類之所以能夠在這種利益沖突關系中發展和進步,是因為利益沖突之間存在協調的空間和可能性,利益平衡的概念和規則已經形成。有學者認為,自人類生產活動以來,利益均衡的自然現象一直存在,深深烙印在人類的腦海中,并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形成了利益均衡的概念。這種利益平衡的概念已經為人類所接受,即成為人類社會的公理。它會自然而然地應用于處理行為活動(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是與利益相關的),形成人類行為的利益平衡原則。以平衡原則作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標準,是尊重自然規律的表現,是正確處理行為關系的必由之路[6]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贈送面積不寫入合同怎么辦
2021-02-17地方性法規可設行政許可嗎
2021-01-16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沒有實際借款的還款協議有效嗎
2020-11-19交通肇事死亡逃逸的認定
2020-12-29交通事故糾紛管轄
2020-12-01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上海工傷護理費應該誰付
2020-11-30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公司股東退股受競業限制嗎
2021-01-13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原公司注銷工齡怎么認定
2020-11-09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主要義務
2021-03-09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已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帶病投保人可獲得理賠嗎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