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一個總稱。依法設立的營利性組織都是企業;公司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符合《公司法》規定的企業為公司。也就是說,企業的范圍比公司大。把一個企業改造成一個公司是不嚴謹的。應該說,非公司制企業(如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應該轉變為公司制,也就是說,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將原組織機構或者經濟性質的企業改為公司制企業首先是職工安置中涉及的主要問題。二是更換員工身份。一般來說,所謂員工身份置換,就是通過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把“鐵飯碗”變成勞動合同,打破員工對企業的依賴,解除國有企業對職工的“無限責任”《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于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60號)規定,國有企業改制企業要切實維護職工權益。改制實施前,原企業應與投資者就職工安置費、勞動關系連續性等問題明確相關責任,制定職工安置方案。企業只有在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職工安置方案后,才能實施體制改革。這個計劃必須及時向廣大職工公布。其主要內容包括:企業人員狀況及分流安置意見;職工勞動合同的變更、解除、重新簽訂辦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方式;社會保險銜接;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等債務的處理辦法,實現企業職工身份的置換,是勞動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基礎,是實現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前提,而企業轉變經營機制、進入市場的重要條件之光
在國企改革初期,“買斷工齡”已成為許多企業安置富余人員的一種方式,即參照工作年限、工資水平,企業職工的工作崗位等情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經企業與職工協商,并經有關部門批準,企業一次性向職工支付一定數額的工資,從而消除企業與富余職工之間的勞動關系,推動職工走向社會。到目前為止,“買斷工齡”是一種根本違反勞動法的行為。1999年,國家經貿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國有小企業出售若干問題意見的通知》也強調:“確保職工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銷售者在申請銷售前應當征求職工對銷售計劃和職工安置計劃的意見,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在企業銷售中解除職工的社會保險關系。不得以銷售為契機,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對職工“買斷工齡”,為職工辦理提前退休,將職工推向社會p> 因此,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安置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嚴禁實施或變相實施“工齡買斷”。為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按照法定標準給予經濟補償。3.經濟補償的支付方式實踐中經濟補償的支付方式主要有貨幣補償、股權補償和債券補償。現金支付是指員工身份發生變化時,以貨幣形式對員工進行一次性補償的支付方式;股權支付,是指將企業應當支付給職工的報酬,轉換為職工在改制企業中享有的股權;債權支付,是指企業應當向職工支付的經濟補償,轉化為職工對企業的債權,通過企業與職工簽訂的合同償還。不同的支付方式各有利弊。選擇不同的支付方式決定了相應的利息調整方式。支付方式的選擇取決于職工意愿、企業財務狀況、資本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實施辦法》第十五條,輔業結構調整,富余人員搬遷。職工的個人經濟補償,可以自愿轉為改制企業的等值權益或者債權p> 《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實施辦法》第十三條,輔業改制和富余人員安置規定:“改制企業對原主營企業的債務,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償還方案,按時償還;原主體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妥善處理拖欠職工的籌資、工資、醫療費、社會保險費等債務問題《關于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5]60號)第四條第五款規定:“在企業改制中,工資、籌資、醫療費用,企業挪用的住房公積金和所欠社會保險費,原則上一次付清。”二、職工身份置換的具體情況p>下面,筆者將分析員工身份置換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幾種情況,以及處理的相關政策和法律依據:
(1)與企業保持正常勞動合同關系的在崗職工:企業有權根據自身制度的實際需要進行改革,變更或終止與這些職工的勞動合同關系。企業解除與這些職工的勞動關系,通常做法和法律依據如下:
1.解除與職工的勞動合同關系:依照《勞動法》第二十六條和《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改制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勞動者:advance:... (3) 勞動合同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雙方協商不能就勞動合同的變更達成一致的《勞動部關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實施勞動合同的通知》(勞辦發〔1998〕34號)第二條:“2.股份制改革過程中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經與職工協商確實無法達成勞動合同變更協議的,可以按照《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辦理,挪用企業所欠住房公積金和社會保險費,支付經濟補償
法律依據:《關于印發國有大中型主輔分離企業勞動關系處理辦法的通知》第一條第五款,對富余人員進行二級企業改制安置(勞辦發[2003]23號):(5)經濟補償按《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勞辦發[1994]481號)的規定計算和支付。《勞動部關于印發〈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勞辦發〔1994〕481號)第八條:“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學籍檔案去向
2020-12-10認繳期限未屆至股東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19親屬間的房屋贈與聲明怎么寫
2021-02-27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銀行按揭貸款購房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2-27什么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合同
2021-03-08放棄去世人的繼承權后有居住權嗎
2021-01-10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
2020-12-0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購房要注意的知識有哪些
2021-01-13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變更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裁員的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4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人身保險的受益人是由誰指定的
2021-01-27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