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針對張某在企業改制中侵占公司財產的行為,分析了四種不同的觀點,認為該行為不構成私分國有資產罪、妨害清算罪和挪用公款罪。闡述了企業改制過程中腐敗犯罪的主要構成要件應采用同一性理論與官方理論相結合的方法,腐敗的對象不應局限于公共財產;關鍵詞:企業改制、經濟犯罪、腐敗、,本文擬對1999年12月至2004年3月在企業改制過程中發生的一起經濟犯罪案件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供當時擔任某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張某(持有公司86.43%的國有股份,公司13.04%的企業股、0.53%的個人股),責成公司財務人員收取公司部分運費將408萬余元職工集資款和住房抵押款存入市建設銀行,以獲取高額利息,而且本金和利息都已經記在賬上了。2004年3月,張先生、董先生、劉先生(均為交通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將408萬余元的本金記入公司賬外,170萬余元的利息仍記入賬外。2004年4月,張某指使董某、劉某從17萬余元利息中拿出94萬元,購買億科宮公司4套用于經營,但仍記在賬外。2005年4月,公司實施國有產權收購改革,并成立公司改革工作組,張某為“工作組”成員之一。張某明知原公司有4個“易×可”,76萬余元利息未入賬,卻故意隱瞞,指使董某、劉某、王某(交通運輸有限公司員工)根據原公司賬冊上的情況向“工作組”說明情況,以至于“工作組”找不到這170萬元。之后,包括張某在內的46人最終僅以144.9萬元收購了該公司。其中,張某出資82.8萬元,占股份的46%;董某出資3.5萬元,占股1.94%;劉某、王某出資3萬元,占股1.67%。2005年5月,資產和資金清算后,張先生召集董先生、劉先生、王先生開會,要求董先生等人將原公司的四套“易*可”及利息76萬余元轉為運輸收入,分批改制后,將轉入公司賬戶。其中,公司向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繳納產權過戶費50余萬元;在試點中,公司用于基建支出25萬余元,對于此案的定性問題,有四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意見是,張某等4人隱匿國有資產170余萬元,以自己的股份轉讓給民營企業,雖然他們沒有具體分配數額,他們實際上形成了46名股東的共同財產,私分國有資產罪應當界定
第二種意見是,在公司改制清算時,張某等4人明知原公司有多個賬戶,卻故意隱瞞,導致張某等人低價收購公司,嚴重違反了國家對公司的管理秩序和債權人及關聯方的利益,如國家無力納稅等,影響了原公司第一大股東國家的利益,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張某等人的行為已構成妨害清算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如何處理?
2020-11-18征地補償費的構成是怎樣的
2021-01-05快遞取件二次收費違法嗎
2021-03-19法律上對繼承權的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5欠薪多久屬于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6勞務合作協議書范本
2020-12-03返聘工資爭議可以仲裁嗎
2021-02-07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21公眾責任險投保的意義
2021-01-23保險公估人的職能
2020-11-26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是什么意思
2021-02-22企業合同遇到拆遷終止有拆遷補償嗎
2021-02-222020年拆遷補償中山市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0農村拆遷安置門面房歸誰
2021-01-27房屋拆遷補償款是如何確定的
2020-11-28拆遷委托協議書如何寫
2020-12-24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是給錢還是給房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