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特別是國家經貿委等原八部委聯合下發國貿企改[2002]859號文件以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國有企業改革,包括中央企業和地方大型國有企業主輔分離,隨著國有中小企業整體產權的多元化,近年來在國有企業職工勞動關系轉變中都遇到了經濟補償政策和實際操作上的問題,筆者站在國企改革的前沿,從政策制定和實際操作兩個方面對國企改革過程中的經濟補償問題提出了一些個人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有所裨益
[關鍵詞]
經濟補償勞動關系政策在國有企業改革中,至于改革,沒有依據的是國有資產支付經濟補償金;另一方面,支付經濟補償將耗費數萬億國有資產,國有經濟比重將大大降低。同時,無論是從中央還是地方,作為兩級國有資產管理機構,都存在支付困難甚至支付缺口的問題。應該說,上述考慮是合理的,但從中國國有企業的歷史演變和中國的基本國情來看,筆者認為,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支付職工經濟補償金,有利于加快國有企業多元化產權的改制進程,維護職工利益,維護企業和社會的整體穩定,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國有企業改革,打破原有的契約關系,需要付出制度改革的成本,這是基于交易成本理論的制度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國有企業作為法人和合同主體,單方面終止與其他合同主體即職工的合同關系,并給予一定程度的補償,具有理論上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國有企業實際上與國家和職工形成了無限責任的關系。同時,企業國有資產的積累和增長主要依靠職工的勞動創造和長期的高積累、低收入政策。國有身份觀念和政府就業保障觀念深深地烙印在企業員工身上。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目的是改變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無限責任關系,消除國有企業與職工之間的無限責任關系,真正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釋放企業活力。因此,有必要對國有企業職工進行合理補償,有利于減少改革阻力,有利于轉變職工觀念,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理論和實踐都表明,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通過體制改革,改變職工勞動關系,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引進職工和外部投資者參與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改變國有企業傳統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以產權為紐帶的資產管理體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國有企業改制支付經濟補償金惠及職工,滿足職工和外部投資者參與改制的投資需求,降低資本投資的重置成本。同時,由于企業改革后經營效率的提高,增加了政府稅收和職工收入,國家、投資者和職工受益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社會福利效用總量擴大。沿海地區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踐證明,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所謂的帕累托效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加快改革進程,減少改革阻力,立足企業的增量和長遠發展,比靜態地看改革時國有資產存量的變化更為重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死亡賠償怎么索賠
2020-12-06工傷鑒定一定要康復期后才可以做嗎
2021-01-27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公司已經注銷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11如何預防員工不辭而別
2021-02-10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被燙傷意外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2-21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發展現狀
2021-02-28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0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非營業車輛進行營業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免責?
2021-03-24轎車超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4對方逃逸醫藥費對方保險公司給嗎
2021-01-02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