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職務發明的種類有哪些(1)一是通過執行本單位的任務完成的發明創造。包括以下三種情形:(一)發明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完成的發明創造;根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有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完成合同范圍內的勞動任務是勞動者的基本義務,勞動者創造的勞動成果應當屬于用人單位。(二)在完成本單位分配的工作任務時完成的發明創造;在現實生活中,單位工作人員不僅要承擔本職工作范圍內的工作,還要接受本職工作以外的任務。因此,對法律中的“單位任務”一詞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方式。執行單位交辦工作以外的任務,通常是指單位下達的合作開發、組織攻關、接受研究委托等短期或臨時性任務。這些工作的完成與單位的宏觀指導、具體方案的制定、責任的承擔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密切相關,應屬于職務發明創造,二是主要利用本單位物質條件(包括未向社會公開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技術資料等)進行的發明創造;但是,如果僅僅使用了本單位的少量的物質和技術條件,而這些物質條件的使用與發明創造的完成無關,則不能視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與非職務發明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發明創造權的歸屬上。對于非職務發明,只有具有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才能成為專利申請人。專利申請被批準后,專利權人對發明創造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對專利享有獨占處分權和排除他人專利權。但是,在職務發明創造中,雖然自然人是完成發明創造的主體,但是申請發明創造專利的專利申請權屬于單位,作為發明人的自然人不享有對完成的發明創造的控制權和排除他人使用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應當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合理報酬。”因此,可以認為專利申請權屬于本單位后,職務發明的發明人只有從單位獲得報酬和獎勵的可能,但專利法在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時,對具體的獎勵形式和合理的獎勵程度沒有明確規定,還將根據是否按照單位要求,利用其范圍內的物質條件創建等因素進行判斷。被授權單位與發明人就職務發明的歸屬發生爭議的,可以事先與發明人約定支付相應的獎勵費,如何認定職務發明創造是違法的嗎使用專利的專利單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調解怎么進行
2021-01-05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民事執行基本原則
2020-12-23公告送達申請書適用情形
2021-01-12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左拐車和直行車相撞怎么處罰
2021-03-24房產贈與給兩個人怎么繳稅
2020-12-30解除勞動合同后醫保多久失效
2021-01-05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藥物過敏致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0-12-20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如何確定
2021-03-08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被保險人與第三人已履行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0-12-05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