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規定了物權的善意取得。第三人取得物權的依據是法律的規定,而不是無權處分人意志的表達。因此,對于原始取得,善意取得應當滿足的條件是:(1)讓與人無權處分;(2)受讓人轉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第三者必須是善意的?!吧埔狻币辉~來源于拉丁文的善意,又稱無知,是指不知道存在能夠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的主觀狀態。善意取得是指第三人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轉讓人是非法轉讓人,并普遍錯誤地認為轉讓人是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有處分權的人。例如,他錯誤地認為動產的承租人、借款人、受托人、承運人是動產的所有人或者其他有權處分動產的人,根據當時的情況,他不應當知道占有人非法轉讓動產。如果對讓與人的行為能力、代理權的范圍、意思表示的瑕疵等存在誤解,第三人在接受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則不受善意取得的保護。善意取得,是指取得標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占有人正在非法轉讓。這里不僅不要求第三方保證轉讓人有權處分,而且假定參與交易的任何第三方都具有這種善意。物權法上的善意保護是公信力原則的體現。對應的是惡意第三方。惡意是指第三人根據當時的情況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轉讓人無權轉讓。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情況和交易的一般情況,可以得出轉讓人無權轉讓的結論,那么第三人應當被視為惡意。例如,沒有相反證據的,第三人以異常低價購買商品的,應當認定為惡意;(3)以合理價格轉讓;(4)依法應當登記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的,已經登記;第二,善意取得制度的價值善意取得制度的實質是犧牲不動產權利人的財產權,保證善意受讓人取得所有權和其他財產權,為了協調所有權的維護與交易的便利,努力實現“靜態”與“動態”的平衡,主要包括即時時效理論、權利的外在形象理論、法律授權理論和占有保護理論,主張善意取得制度以保護交易安全為目的;臺灣學者謝再權教授認為,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論基礎“首先是交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但要保護財產秩序,還需要保護財產所有權,即:,要認定善意取得的財產交易,需要權衡兩種財產價值。德國、法國、日本、中國等國家考慮到財產所有權的“靜態安全”和“動態安全”,對善意取得采取積極的“中間法”立場,所有的貨物都有相應的所有權,因此所有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轉讓和取得。取得所有權時,可以通過原取得和繼承取得兩種方式取得,區分兩種取得方式時,財產的所有權將根據原所有權或獨立于原所有權人的意愿取得
善意取得是否為原取得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是什么善意取得是否適用于占有變更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公證費用的計算標準
2020-11-13贍養人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3-10發生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車損應當理賠多少錢
2021-01-03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男子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2020-12-21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勞動關系
2021-02-03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汽車保險不理賠的情況及解決辦法
2020-12-15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淺析保險受益權
2021-03-12農村土地承包的原則
2020-11-08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行政復議工作的意見
2021-03-01劃撥土地轉讓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01個人拆遷補償款是否屬于信息公開范圍
2020-12-13農村征地,荒地補償應該給誰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