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一般可以根據當事人的主觀程度來區分。首先,當事人故意這樣做,工人有很大的主觀惡意。用人單位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或企業規章制度解除勞動合同。同時,根據《民法通則》關于侵權責任原則的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大部分甚至全部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第二類是由于該方的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理解為違反安全生產規定或未能履行妥善儲存和合理使用的義務,造成該單位重大經濟和財產損失。與第一種“意圖”相比,員工的主觀惡意大大降低。在實際操作中,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規章制度中明確因重大過失給企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賠償金額。由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不是完全平等的民事主體,讓勞動者承擔高額賠償是不公平的。因此,《工資支付暫行規定》規定,勞動者必須承擔經濟損失的,可以從本人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額不得超過當月工資的20%,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資。第三類是一般過失甚至無過失,即勞動者在履行安全生產、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的義務后,仍存在無法控制的情況,造成企業財產損失。如果此時仍要求工人承擔賠償責任,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工人有權獲得受法律特別保護的勞動報酬。用人單位不得無故扣發或者拖欠勞動報酬。《條例》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扣繳的項目包括:員工個人所得稅、員工承擔的社會保障和公積金費用、法院判決和裁定要求扣繳的贍養費和贍養費,以及用人單位因自身原因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需要直接從工資中扣除的補償費用和依法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勞動合同法》中明確規定,當雙方根據《勞動合同法》的“工資總額”解除勞動關系時,雙方也應解除勞動合同。此外,沒有其他額外規定。只要勞動者本人履行正常勞動行為,用人單位必須按照雙方約定支付勞動報酬,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或扣留勞動報酬。因此,在案中,公司上個月扣押彭女士的全額工資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即使公司財產因龐女士的過錯而受損,根據法律規定,扣除的部分也不得超過其當前月薪的20%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關于經濟損失是否可以全額扣留勞動工資的知識。在工作中,即使勞動者有過錯并造成財產損失,雇主也不能全額扣留工資。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訪問luba.com進行在線咨詢。我們將有專業律師為您解答這些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要去稅務局嗎
2020-11-16行政機關行政復議范圍
2021-02-12商標轉讓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28到期債權執行異議
2021-03-19打人致輕微傷可以立案嗎
2021-01-01變更勞動合同時可以要求漲工資嗎
2020-11-19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有哪幾大注意事項
2020-12-07借款擔保協議保質期有多久
2021-02-28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1-03-16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2-14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保險理賠糾紛訴訟時效應該從何入手
2020-11-28保險公司申報,修改或調整備案的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2-29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法定義務
2020-11-15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保險公司應賠付被砸日系車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