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期滿和終止是員工辭職的常見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勞動合同法》中增加了許多關于勞動合同期滿和終止的相關規定,為實踐中因合同終止和續簽引起的糾紛奠定了基礎,只有一種情況是勞動合同到期終止,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即勞動者仍拒絕按照用人單位維持或完善的原合同約定的條件續簽合同。此外,如果用人單位直接決定不續簽合同,或者用人單位降低待遇標準,勞動者拒絕續簽合同,用人單位仍應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雖然法律規定非常明確,但實踐中關于“是否續約”和“是否維持原有待遇”的爭議不斷
案例1:如何界定“是否同意續約”宋某是外資企業的銷售總監,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于2010年11月30日到期。2010年11月中旬,公司總經理發現宋了解續簽意向,表示愿意與宋續簽勞動合同,原待遇不變。宋先是表示不愿意續約,然后在續約后表示“即使續約,他也不會努力工作”。2010年11月30日,由于宋的消極態度,雙方最終不幸分手,公司為宋辦理了辭職手續,但沒有支付經濟補償。12月初,宋先生申請仲裁,要求雇主支付4萬多元的經濟補償金,以補償合同到期和終止。由于用人單位提供的證據不足,本案最終敗訴。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合同的續簽也不例外,合同的續簽應以當事人的內在意志為中心。在這種情況下,當雇主與宋先生交談時,宋先生首先說“拒絕續約”,然后說“即使續約,他也不會努力工作”。從字面意義上看,他似乎是“愿意續約”,但他的態度是搖擺不定的,他明確表示“不會努力工作”,這意味著一些不滿和消極態度,因為訂立勞動合同必須建立在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宋的說法顯然破壞了這種信任關系,作者認為應該承認,工人拒絕續約,因此雇主不需要支付賠償。不幸的是,雇主沒有以書面形式溝通和收集證據,導致未能提供證據并承擔敗訴的后果
雇員拒絕續約是一種“消極行為”,雇主應通過相關“積極行為”予以證明。例如,向員工發送續簽勞動合同通知,勞動合同文本等,如果員工未在規定期限內回復或簽署,則可以證明員工有“拒絕簽署合同”的行為,而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
案例二:如何理解“維持原有約定條件”
李于2008年10月17日進入一家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從事法律工作。雙方簽訂了一份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合同到期日為2010年10月16日
2010年9月9日,公司向李先生發送了一封員工咨詢信,信中說:“您的勞動合同將于2010年10月16日到期,您是否愿意續簽合同?請在2010年9月20日之前將本意見書提交給行政人事部。但是,咨詢函并未提及勞動報酬等待問題。2010年9月27日,李在員工意見欄中表示,他不會續簽合同,在合同到期后也不會上班。不久之后,李先生申請仲裁,要求單位支付8000元的經濟補償金以終止合同
一般認為,發送咨詢函而不說明處理方式應意味著詢問員工是否愿意按照原合同處理方式續簽合同。收到咨詢函后,如果李對合同處理有任何疑問,他應與公司溝通,然后再決定是否續簽合同。然而,他在收到咨詢函后沒有提出任何問題或反對,而是直接標明“不續約”。顯然,李拒絕續簽合同意味著即使公司改變原始合同待遇,李也不愿意續簽合同。本案人民法院最終裁定,員工因上述原因敗訴
未明確薪酬的續簽合同容易引發糾紛,勞動報酬關系到員工的切身利益。作者建議雇主對此加以澄清。當然,員工在續簽過程中也要注意
案例三:“原約定條件”是否需要書面確認
王于2008年加入一家房地產公司,勞動合同約定的月薪為2500元。2009年3月,王的月薪調整為4500元,但沒有書面確認。2010年10月31日合同到期前,公司詢問王某是否愿意續簽合同,待遇與原合同記載的工資標準一致,即2500元。王立即表示,應該按照工資調整后的工資標準執行。雙方未能完成續約,公司未支付經濟補償。王立即申請并要求該單位支付合同到期和終止的經濟補償
在本案審理過程中,雙方爭議的焦點是“該單位是否維持了原勞動合同約定的待遇”。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可以協商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然而,雇主的“加薪”往往沒有得到書面確認,也不會對工人產生不利影響。此時,勞動合同中約定的變更應優先考慮其實質性要素,即“共識”,而不應以缺乏“書面”形式要素為由予以否定。在這種情況下,業主以2500元的標準續簽了合同,但未能滿足“維持或改善原合同約定的待遇”的條件,因此,應向工人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維持或改善勞動合同約定條件”應指合同到期前最后約定的工資標準,而不是最初訂立合同時約定的標準。未經書面確認調整工資標準,但實際執行的,視為同意新的工資標準。雇主不能機械地理解法律規定,故意避免支付經濟補償金案例4:你拒絕續簽其他類型的勞動合同是否需要支付補償金鄭先生在一家營銷公司從事食品項目的推廣工作,雙方在完成某項任務的期限內簽訂了勞動合同。2010年11月8日,項目終止。公司人事部門負責人隨后找到鄭某,稱公司又進行了一個促銷項目,并詢問是否愿意在保持原有待遇的前提下續簽合同。鄭明確表示,他不愿意續簽合同,但要求該單位支付經濟補償。最后,由于公司拒絕支付,發生了爭議。在本案的審理過程中,公司辯稱沒有必要以“維持原有待遇的員工拒絕續約”為由拒絕支付經濟補償。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以完成某項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因任務完成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由于條例沒有規定不支付經濟補償的例外情況,雇主應支付
第46條勞動合同不一定包括雇員完成勞動法任務的固定期限。用人單位應注意勞動合同類型的選擇,平衡雇傭的靈活性和補償費用的支付在勞動合同終止和續簽過程中,用人單位應正確理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表決方式進行規定
2020-12-21集體企業改制后對職工如何安置
2020-12-08車禍得到對方諒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責任
2021-03-17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第三方代償協議有效嗎
2021-01-25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訴訟費要退回嗎
2021-01-07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無產權證房產轉讓可否公證
2021-03-04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建筑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3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保險公司擬定健康保險的保險條款需要審批嗎
2020-11-24為員工購買保險算工資福利嗎
2021-03-14三七責任事故如何理賠
2020-12-05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的索賠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