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除學生的條件有哪些
其條件包括學生違反法律規定、有嚴重違紀行為等等,以上這些條件是針對高校學生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不在此列。因此,在學校發生一些違紀行為,學校應負責管理與教育,除了學校之外,家庭對于孩子的發育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只有學校與家庭都盡到了教育的義務,才可以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具體如下所述: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規定:?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1、違反憲法,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破壞安定團結、擾亂社會秩序的;
2、觸犯國家法律,構成刑事犯罪的;
3、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受到處罰,性質惡劣的;
4、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及其他作弊行為嚴重的;
5、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
6、違反學校規定,嚴重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場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個人、組織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后果的;
7、屢次違反學校規定受到紀律處分,經教育不改的。
學生違紀應怎么處理
1、教而后誅。把規則提前告訴學生,不能在學生違反紀律后無限上綱的套用過高的或其他規則進行處罰。誅而不教,不僅是教育者的過錯,也同樣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教而后誅,把學生推向了自我克制,自我教育,自我接受懲罰的那一面。往往比較容易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教育的真諦而言,誅只能是手段,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教。
2、增加成本。一個微小習慣的養成都是有一個過程的。如果在學生第一次出現某種違紀行為就及時給予嚴格的教育,當再次出現類似行為就給予更加嚴厲的懲罰,以此不斷增加其違紀的成本。這已是處理學生違紀,達到教育目的不得已而采用的手段了。當然凡是都有度,成本的增加應以學生能夠承受限。
3、抓小放大。小事情,大問題。小和大是矛盾的雙方,存在辯證法。一次小小的違紀,的確不算什么。但是一次次小小的違紀,如果不去糾正,則必然會積聚成大錯誤。對于學生,到真的出了大問題,教師的批評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吃了大虧,學生自然會回頭。所以,應該把教育的關口前移,抓住學生一次次小的違紀行為進行嚴格的教育;而學生真的犯了大錯誤,則只能是給予同情、寬容、原諒和疏導了。
4、法亦責眾。這里的“法”,指的是學?;蛘甙嗉壍母黜椧幷轮贫?。學生群體性違紀的處理是教育活動中經常碰到的。這類違紀的處理重在公平、公開、公正,處罰更要有理有據,講究原則性和靈活性。正是由于人多,這類違紀的處理往往就會避重就輕,或者擇其一二“要犯”重罰之。其實這是很不可取的。在法治社會里,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應平等。在學校管理中,“法,應當是要責眾的”。只有這樣,法,才能發揮出最大化的效用。
5、曉之以理。青春勃發的中學生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他們渴求自由,往往就為所欲為;他們熱情奔放,往往就頭腦發熱;他們追求新奇刺激,往往就叛逆偏激……作為教育者(這里包括班主任、任課教師、學校教工、家長等等),對學生的教育必須是要曉之以理的。把道理講通、講透,有時還需要苦口婆心、不厭其煩,是教育具有時效的前提。師生之間有很多矛盾就是學生違紀后,教育者沒有將道理講通而引發的。
6、家校聯合。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最重要的生活場所,也是最可靠、最溫馨的港灣。時下有一種說法:最不了解學生的人是家長,其次是他的老師。這個說法雖不是完全準確,但的確反映了一個很嚴重的事實:家庭和學校教育兩個環節是脫節的。一部分學生之所成為問題學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騙父母,欺騙老師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果家庭和學校能聯合在一起,經常性的進行聯系,交流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的實際表現,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監管的真空。也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教育實效。
7、把握時機。教育學生最難把握的,或許就是教育的時機了。過早或則過遲都有可能導致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甚至是負向影響,不可收拾。要準確的把握教育時機,一方面要求教育者有敏銳的洞察力,能抓得住教育機會;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有豐富的教育經驗,能收得到教育效果。
8、后續關懷。批評和教育學生,都不可避免的要指出學生的不足或者缺點。處于成長中的學生最愛聽的是好話、是表揚,最不愿意接受的是師長的批評和教育。而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不批評、不懲戒,一味講好話,顯然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取的。批評總是不愿意接受,但又是必須的,這就是矛盾的雙方。要把兩者統一起來,就離不開后續關懷。就是在嚴厲的批評過后,或者當天、或者一段時間,等學生冷靜下來之后,再對他們進行溫和的教育。這樣做,既可以鞏固前一次教育效果,也可以發現新問題,進行補充教育。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學校開除學生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其條件包括學生違反法律規定、有嚴重違紀行為等等,以上這些條件是針對高校學生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不在此列。中小學生由于身體與心理發育還相對不成熟。更多相關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吳月律師系遼寧卓政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畢業于“全國211工程”重點院校遼寧大學。本著勤勉盡職的職業精神,利用自身扎實的法學知識和不斷豐富的實踐經驗,吳律師多年來辦理過各類民事、經濟、行政、刑事等案件,最大程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深得當事人的廣泛好評。擅長領域:人身損害、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工傷賠償、勞動糾紛、合同糾紛、刑事辯護、常年顧問。聯系:13940520866,18642086136。:348426602,E-mail:18642086136@163.com。聯系地址:青年大街1號市府恒隆廣場23層。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限售解禁股可以股權質押嗎
2021-03-23家庭債務夫妻雙方如何承擔
2021-02-20農村的房屋可以贈與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9個人房屋抵押貸款還不上該如何
2021-02-25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簽訂投資擔保合同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3駁回起訴后能否再起訴
2020-12-19建筑工程承包資質標準是什么
2020-11-09不賠錢解雇員工的方法
2020-11-30辭退和開除有什么區別有哪些
2020-11-13社保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6人身保險合同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2-02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車險未生效可以退保嗎
2020-12-12互聯網保險怎么分紅
2020-12-28無責不定損保險怎么理賠
2021-01-28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20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國際法律訴訟環境
2021-02-15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與轉讓有哪些區別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