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上救助的概念海上救助,也稱為海上救助,是指對遭受外力海難的全部或部分船舶、貨物和客貨貨物進行救助的行為,無論該行為是否發生在任何水域海上救助的構成要件。有海上危險。海上救助必須在海上或與海洋相連的通航水域進行。此外,獲救的船舶或其他財產必須處于實際危險中。法律承認救助的對象。船舶是海上救助中最常見的對象。《海商法》特別規定,船舶是指該法第3條所指的船舶以及與之發生救助關系的任何其他非軍用或政府公務船舶。因此,在船舶間救助的情況下,救助方必須是《海商法》第3條規定的不用于軍事或政府事務的總噸位超過20噸的海船和其他移動設備,另一方可以是任何不用于軍事或政府事務的船舶,包括內河船舶和總噸位在20噸以下的小型船舶。船舶以外的財產應為海洋財產,即非永久性和無意地附屬于海岸線的任何財產,包括危險貨物。所謂風險運費是指到達時的運費,因為該運費的支付是以貨物到達目的地為基礎的。如果貨物不能安全交付,將不予付款。因此,與運費相對應的承運人構成損失。但是,海商法關于海上救助的法律規定,不適用于已經在海上設立的從事海底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生產的固定式、浮動式和移動式海上鉆井裝置。海上救助的對象僅限于財產。搶救生命是一種人道主義行為,是每個人應有的道德責任。因此,相關的海上救助法律制度不應適用于海上人命的救助。但是,為了獎勵救助人的生命,如果海上財產救助也拯救了人的生命,則生命救助人也有權分享應支付給財產救助人的一定份額的報酬。自愿救援行為。救援行動可以多種多樣,但必須是自愿的,而不是基于現有的義務。如船員向遇險船舶提供的勞務、引航員對船舶的引導、國家消防職能部門的消防等行政行為,不屬于海商法上的救助行為。由專業救援公司或專門為救援行動設計的船舶進行救援并不違反自愿原則。由于中國政治和經濟體制的原因,中國沿海地區的許多救援行動都是由國有船舶或在中國港務局的指揮和控制下進行的。這種救助并不違背救助的自愿性,仍應根據《海上救助法》進行調整
綜上所述,海上救助不是人們習慣認為的海灘救生員,而是實際的海上救助,通常是指外國勢力救助全部或部分船舶的行為,在海上遭受的貨物、旅客和貨物運輸。如果您的情況復雜,Luba還提供在線法律咨詢服務。歡迎您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1-18如果不贍養老人多久轉刑事責任
2020-11-08在不起訴的情況下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26取保候審3年了何時結案
2020-11-14精神病人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17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
2020-12-25婚姻關系中的共同收益包括什么
2020-12-26土地重復抵押違法嗎
2021-01-24父母把拆遷安置房贈予兒子怎么做
2021-01-30企業停產工資如何發放
2021-03-03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3-02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單位失業保險金沒買合法嗎
2021-01-13農民土地流轉協議書
2021-03-20拆遷房辦房產證能改名字嗎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