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價什么時候生效?有人認為應該采用“寄信主義”,即要約在發出后生效。然而,大多數人認為應當采用“到達原則”,要約必須在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國際公約都持這種觀點。根據《德國民法典》第130條的規定,當對方以非對話方式向其表達意圖時,意圖的表達在通知到達對方時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94條規定,對話方為意向表達方,其意向表達在對方理解時生效。第95條規定,如果意向表達不是對話,其意向表達應在通知到達對方時生效。《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5條和《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條和第3條也規定,要約在交付給受要約人時生效。
中國合同法的這一規定也是參照《一般合同法》制定的外國的規定。應當指出,“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并不意味著要約必須實際交付受要約人或其代理人。只要要約送達受要約人通常的地址、住所或受其控制的地方(如郵箱等),要約即被送達。“送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即使受要約人在要約送達受要約人之前已經知道其內容,要約也不生效。在對話要約中,更適合采用“意思表示在對方理解時生效”的解釋。
何時以及如何達成數據電文發送的要約是一個問題。數據信息是通過現代通信工具傳輸的信息,這些信息一經發送就到達。中國的合同法是參照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制定的《電子商務示范法》的有關規定制定的。《示范法》第15條“發送和接收數據電文的時間和地點”第1款規定:“除非發端人與收件人另有約定,發送數據電文的時間應為數據電文進入發端人或代表發端人發送數據電文的人無法控制的信息系統的時間。”第2款規定:除非發端人和接收方另有約定,否則數據電文的接收時間應按如下方式確定:
1。如果收件人指定了一個信息系統來接收數據電文:(1)數據電文進入指定信息系統的時間為接收時間;或(2)如果數據電文發送至收件人的信息系統,而不是指定的信息系統,則收件人檢索數據電文的時間為收到時間;
2。如果收件人未指定信息系統,則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任何信息系統的時間即為收到時間。本條第1款規定了什么是數據電文的“發送”,第2款規定了什么是數據電文的“接收”。合同法本條采用了《示范法》第15條第2款的規定,但省略了第1(2)款的規定即,當指定特定接收系統時,另一方不將其發送至特定接收系統(盡管也將其發送至接收方的系統),以收件人檢索數據電文的時間作為收到時間。《示范法》的這一規定不存在問題,但合同條例相對簡明扼要。如果出現此類問題,我們也應這樣理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要求具備哪些條件呢
2020-11-10老人沒駕照上路怎么處理
2021-02-28管轄權異議需要聽證嗎
2021-02-07工傷鑒定一定要康復期后才可以做嗎
2021-01-27律師事務所的收費標準
2020-12-24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要求有什么
2020-12-22留置人員看護屬于什么
2020-11-30解約定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7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種類1
2020-11-10戶口本上婚姻狀況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9學校沒收手機是違法嗎
2020-12-17無競業限制但有保密條款是否應該補償
2020-11-08未成年精神病人監護人只能是其近親屬嗎
2021-03-07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勞務合同可以進行競業限制嗎
2020-12-16試用期領導不同意離職怎么辦
2020-12-07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