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解除權,是指解除權人對已經生效但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權利,為了消除合同
合同法第54條規定,如果在訂立合同時存在重大誤解,且合同明顯不公平,如果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另一方違背其真實意圖訂立合同,在脅迫或者利用他人危險的情況下,受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合同法第5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1。有撤銷權的一方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撤銷權;
2。有撤銷權的一方在知道撤銷原因后,以自己的行為明確表示或放棄撤銷權。
即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為排除期,期限不得中斷、中止或延長。如果債權人不及時行使該權利,他將失去該權利。第二,排除期間與訴訟時效的區別:
排除期間與訴訟時效是基于某一事實狀態的存在和某一期間的過程而產生的某種法律后果,屬于法律事件。它們的目的是督促債權人,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立法精神不同
排除期制度的目的是維持現有的法律關系。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是維持與原訴訟主體的關系,形成一種新的社會關系,與原訴訟主體的法律關系相對立。例如,如果甲方將物業出售給乙方,而甲方未能在期限內行使其索取價款的權利,則乙方可因期限屆滿而拒絕付款,以繼續維持因甲方未能行使其權利而形成的新秩序。
2。不同的適用對象
排除期內的對象通常是形成權。但并非所有形式的權利形成民法都規定了排除期。一些形成權對行使期限沒有任何限制。例如,共有財產的分割權一般被視為形成權,共有人在任何時候提出的共有財產分割請求受法律保護。訴訟時效的客體是請求權,但并不是所有的請求都應受到訴訟時效的約束。一般認為,債權請求權和物權訴訟時效應當適用于請求權中的財產返還請求權和返還請求權。但是,基于身份關系的請求權、排除妨害的請求權、消除危險的請求權和確認所有權的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3。期限的性質不同
排除期規定,權利存續的固定時間為固定期限,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允許中止、中斷和延長,期限應短,為了盡快確定雙方之間的關系。訴訟時效是一個可變的期限,可以適用中止、中斷和延期的規定,期限應當較長。[1]
4。訴訟時效的計算不同
由于訴訟時效適用于請求權,請求權的范圍很廣,具有共同的特點,各國法律都在法律上作了一般性規定。但由于排除期是在不同場合為不同的形成權設定的時限,因此缺乏共同的依據,立法只能根據具體情況單獨規定,因此排除期的起點往往存在差異。法律未規定或者當事人未約定排除期起點的,一般從權利發生之日起計算。[1]
5。不同的法律效力
當排除期屆滿時,實體權利本身當然將被消滅。雖然各國民事立法的規定不盡相同,但大多數國家都采用了訴權消滅主義或抗辯權發生主義。這些不同立法的共同點是,訴訟時效期滿后,實體權利本身并不消滅,訴訟時效完成后的利益可以放棄。例如,《民法通則》第138條規定,“當事人自愿超越訴訟時效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放棄時效利益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債權人權利的實現,而不是新權利的產生。排除期屆滿,債權人不僅喪失了實體權利,而且也意味著他可以設定一些權利。[1]
6。《規定》表達的不同
對于訴訟時效的立法,各國一般在規定中表達“訴訟時效”字樣,如我國《產品質量法》第33條規定“產品缺陷造成的損害的訴訟時效為兩年”。盡管法律規定中沒有明確表述“排除期”,但由于排除期和訴訟時效之間的上述差異,這些規定通常使用“過期撤銷權的消除”、“作為自愿放棄權益”和“視為放棄”,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嚴格區分兩者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國歷代民法在立法上的疏忽和松懈,一些條文中的期限規定是排除期間的訴訟時效,人們的理解很不一致,,這必然會影響法律的理解和適用,本文以第七十五條關于債權人撤銷權的規定為例。該條規定,撤銷權應當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行為之日起五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排除三種類型的取消權:
1。對方的撤銷權。《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了兩種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即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和明顯不公平的民事行為;合同法第五十四條增加了一種新的合同類型,即一方當事人以欺詐、脅迫或者利用對方當事人的危險,違背對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而訂立的合同。相對人撤銷權的主體僅限于民事行為的當事人。排除期為一年。根據新法優于舊法、特別法優于普通法的原則,合同解除權的排除期限自合同解除事由已知或應當已知之日起計算。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撤銷權消滅。
2。債權人的撤銷權。合同法第74條規定了債權人的撤銷權,屬于債務保全的范圍。一般而言,債權是一項相對權利,其效力僅延伸至債權人和債務人的特定權利,對第三人無效力,債權人不得根據其債權向第三人主張權利,第三人不得干涉債權。但是,債權人撤銷權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原則,擴大了債權的效力,屬于債務保全的范圍。債權人的撤銷權規定了兩個排除期,一個為一年,排除期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第二,五年排除期自債務人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應當同時滿足兩個除外期限的要求。
3。破產撤銷權。破產法規定了破產撤銷權,是指破產管理人(包括財產接收人、重整執行人、清算人等)債務人,即破產人,在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的一定期間內,有權要求法院撤銷損害債務人財產從而損害破產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會帶來兩種后果:一是撤銷權的行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幾日
2020-11-15出售農村房屋的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12人臉特征、指紋、航班行程是個人信息嗎
2021-03-112020年公司具備什么條件才能上市
2021-02-22商標侵權案件抗辯代理詞如何寫
2021-02-08假火化證明如何處罰
2021-02-19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未成年的房產可以用于父母抵押嗎
2021-03-26擔保期過了法院還受理嗎
2021-02-17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無故解雇員工如何補償
2021-02-28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0-12-22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定值保險合同和不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