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無效后的違約責任
根據《合同法》第58條:“合同無效或解除后,因合同取得的財產予以返還;不可能或者沒有必要退貨的,給予折扣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合同無效后,根據本條款,雙方關于違約條款的約定也無效,違約情況分為兩類:
一類是不履行合同義務。所謂不履行合同義務,也稱為違約,是指債務人拒絕履行任何合同義務。另一種是合同義務的履行與協議不一致。所謂履行合同義務與本協議不一致,是指延遲履行合同義務、履行合同義務有缺陷或履行合同義務不完整的行為。
相關知識
合同無效的原因有五個:
(I)一方當事人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II)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三)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如果一方以欺詐為由要求解除合同,則該方應承擔以下因素的舉證責任:欺詐方有欺詐意圖;欺詐者實施欺詐并故意告知虛假情況(例如,假冒產品被稱為真品、劣質產品被稱為優等),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如果有義務在行為或語言上通知另一方產品缺陷,但未履行通知另一方的義務)另一方因欺詐而犯錯誤;受騙人因錯誤而表示意圖。如果一方以脅迫為由要求宣布合同無效,舉證責任的要素和事實是:在壓力下脅迫,如對生命、健康、名譽、聲譽造成損害對公民及其親友的脅迫和財產,或對法人的榮譽、名譽和財產的損害是脅迫行為;脅迫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必須有脅迫意圖;對方因脅迫而恐懼,并因恐懼而訂立合同。
如果一方要求無效以惡意串通為理由訂立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承擔以下要件的舉證責任: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缺乏有效意思表示,即該行為與其內心的真實意思表示不一致;非真實意思表示與對方串通;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不一致經營者有主觀惡意,即明知或者應當知道其行為會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的行為是含有違法內容的虛假行為,也稱為偽裝。如果一方當事人要求宣告合同無效虛假行為的理由,應證明基本事實是,行為人故意實施的形式或行為不是真正的目的,而只是借助法律合同的出現達到非法目的。
如果以違反合同為由提出合同無效請求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當違反民法關于合同目的、內容和形式的強制性規范或者規定,對其他部門法律禁止性規范等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例如,證明對方違反通過簽訂合同、從事欺詐、行賄受賄或違反稅收征管和外匯管理,如逃稅、逃稅、套匯等,觸犯刑法。
以上是關于無效合同違約責任的相關法律知識lyba.com編制的合同《合同責任》顯然是針對違約的民事責任。它是指合同一方未能履行其合同義務或未能按照合同規定履行其合同義務時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您可以采取上述措施:作為參考。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你也可以咨詢律霸.com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執行能分階段履行嗎
2021-03-23租房合同到期后有優先居住權嗎
2021-02-09請律師打離婚需要多少律師費
2020-11-23當事人自行解決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6殘障人士繼承房產是否需要監護人
2021-01-20如何防范家庭冷暴力
2020-12-15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勞動合同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6有產權公寓可以抵押嗎
2021-02-22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購房要做好的細節有哪些
2020-11-22建筑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簽約后沒幾天就離職要扣錢嗎
2021-03-11勞務合同為什么不屬于勞動關系
2020-12-02加快發展出口產品責任險的對策
2021-01-02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