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確界定損失與締約過失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如果不存在因果關系,則不應判定過錯方承擔賠償責任
因果關系是使人們對某一損害結果或違法情形承擔民事責任的條件。自古以來,法律的演變形成了一個普遍的概念,即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否則一個人對非他造成的損害不承擔法律責任。民法因果關系理論的實質是客觀公正地確定責任的歸屬,以避免濫罰和責任轉移。運用因果關系理論,如果一方當事人超過合同約定的履行而造成的損失與無效經濟合同的訂立和履行不存在因果關系,則過錯方不能承擔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無效經濟合同糾紛大多是由于一方當事人不按照無效經濟合同的某些規定履行而引起的。這就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合同一方當事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某些條款履行合同,是否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害,是否因自己履行合同而給自己造成損失,也屬于“無效經濟合同造成的損失”。換言之,締約方的過錯方是否應承擔這一損失?不用說,由于履行無效的經濟合同而造成財產損失的后果可能有許多原因。根據締約過失原則,哪些財產損失應當由過錯方承擔,哪些應當根據當事人在履行中的過失直接確定承擔民事責任,有必要分析無效經濟合同的訂立和履行與財產損失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例如,信托公司與客戶簽訂了外匯存款合同,信托投資公司的非法經營導致合同無效,客戶要求信托公司退還保證金。經調查,信托公司已按照客戶的指示向香港< < >甲方支付保證金。因此,信托公司辯稱,客戶的損失不是由其無效過錯造成的。在本案中,信托公司的論點成立,信托公司的過失與客戶損失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因為客戶保證金的損失是由他們的指示造成的。正確界定損害賠償責任范圍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16條規定,經濟合同確認無效后,“過錯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遭受的損失”。但是,原《經濟合同法》沒有對過錯方對無過錯方承擔損害賠償的范圍作出具體規定。相應的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沒有界定,導致司法實踐中的做法不同。當經濟合同因單方過錯而無效時,在確定過錯方對無過錯方的損害賠償范圍時,應明確無過錯方的利益性質。合同損害賠償的利益分為履行利益和信賴利益。履約收益,也稱為正合同收益,是指從履行合同中獲得的收益。信托利益,又稱負合同利益,是信托合同效力所造成的損害。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內容應當而且只能是信賴利益。例如,德國學者葉林指出:“如果由于一方自身的過錯導致合同無法成立,則認為合同有效的對方應根據該信托賠償損失”。臺灣地區的立法也認為該合同無效,對方要求的賠償范圍“限于因信托合同有效而遭受的損害”中國的法律基本上來自大陸法系,因此,信賴利益賠償應當是我國確定無過錯方損害賠償的原則
綜上所述,在對受害方進行賠償時,應當注意以上兩個方面。當然,現實生活是復雜多樣的。您需要分析薪酬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然后您可以更加關注一些問題,盡可能保護自己的利益。如果您對本合同的無效性一無所知,或者想了解法律知識的其他方面,小編建議您不妨登錄我們的網站進行在線律師咨詢,他們會詳細回答您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羈押后怎么辦
2021-02-03電子產品爆炸致傷能提起訴訟嗎
2021-01-09童工死亡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0-11-23贍養父母是憲法規定的義務嗎
2021-03-05殘疾軍人撫恤金能否強制執行
2021-03-21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汽車貸款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8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字應注意什么
2020-12-10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車輛易主時保險賠償也變嗎
2020-11-18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長期健康保險產品是否有合同猶豫期
2021-03-25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三者險保險人的義務包括哪些
2021-01-17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三條是怎樣的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