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事人有依法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意思自治原則是指合同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處理合同糾紛的法律原則。確定合同的適用法律是最常見的原則。對意思自治原則的一般限制(1)法律性質的限制。當事人只能選擇有關國家的任意法律,不能回避應適用的有關國家的強制性法律;所選擇的法律是實體法,而不是沖突法(2)對當事人主觀觀念的限制。當事人的選擇必須是善意的和合法的。(3)選擇對主體的限制。為了保護弱方的利益,強方選擇的法律不適用。
(4)對國內公共秩序的限制。所選擇的法律不能與國內公共秩序相沖突。關于如何解釋意思自治,有幾種相反的觀點:① 根據當事人是否選擇有限制,分為無限意思自治和有限意思自治。前者是當事人可以選擇任何國家的法律;后者是指當事人只能在幾個特定國家選擇一個國家的法律,或者只能選擇與當事人或合同有關的國家法律。② 根據法院是否可以推定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思,可以分為明示意思自治和默示意思自治。前者是在合同中明確法律選擇條款或口頭表達選擇法律的意圖。后者是指當事人沒有明確選擇法律。在處理爭議時,法院通常根據合同的符號或字里行間推斷當事人選擇法律的含義。③ 根據合同是否可以分為若干部分,分別選擇適用法律,分為可分離選擇自主權和不可分離選擇自主權。前者可以將合同分為若干部分,并選擇適用的法律。后者只允許將合同視為一個整體,并在時間上選擇適用于合同所有方面的適用法律
,判斷法律行為是否生效,只有在法律行為成立后才能執行;從本質上講,判斷一項法律行為是否有效,是對該法律行為的“合法性”和“好壞”的判斷,是一種價值判斷。因此,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和成立要件是相互對應的。法律行為具備主體要件、主體要件和意志表達要件后,能否得到法律保護并產生法律效力,取決于主體是否具備資格、主體是否依法確定、意志表達是否真實。有效的法律行為應當是正當的主體、當事人意志的真實表達、客體的合法性、確定性和可能性,是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即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此外,從構成的角度來看,一個合法有效的法律行為必須經歷兩個階段:在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指導下的成立過程和國家公共權力介入后賦予其效力的過程。因此,有效的法律行為可以理解為當事人意志和國家意志的有機結合。
以上是《盧巴》編輯介紹的有關意思自治原則的法律知識。通用域名格式。我希望這對你有幫助。當我們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受任何人的影響,從而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本網站還提供律師在線服務。歡迎您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自愿離婚協議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19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2021-02-17二婚不拿離婚證可以嗎
2020-11-16公司房產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批準入職要走什么流程
2020-12-30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適用
2021-03-07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香港騙子雇內地人挖眼自殘騙保險金
2021-01-05贈予和買賣都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3安置房上市交易要補土地出讓金嗎
2020-11-19家里裝了監控拆遷有賠償嗎
2021-01-07政府征地賠償不同意能強制執行嗎
2021-02-17城市房屋拆遷補償不合理怎么維權
2021-01-19拆遷安置時,村集體獲得的賠償如何分配
2021-02-05